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說話詞不達意、吃字、漏字?可能是表達性語言障礙

孩子說話是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在語言發展過程中,遇到詞不達意、表達不清楚怎麼辦?

來看看家長怎麼說:

孩子馬上要上幼兒園了,我發現他的語言表達有一些問題,說話一直詞不達意,斷句吃字情況很嚴重,「我吃飯」說成「我飯」,沒法完整表達出自己的意思。請問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種情況屬於表達性語言障礙。

1、什麼是表達性語言障礙

表達性語言障礙:

是指一種特定的語言發育障礙,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明顯低於同齡人的應有水準,但語言理解力在正常範圍內。

比如,2歲還不會講單字詞,3歲不會講短語。隨年齡增長,仍然辭彙量少,語句結構過於簡短,且常有語法錯誤,難以敘述往事。

但他們一般能夠聽懂他人指令和要求。非言語性溝通正常,能夠利用示範、姿勢、模擬等非言語表達形式,主動尋求與人交流。

部分孩子會出現同伴關係不佳、情緒失調、多動注意不集中等社交一情緒一行為問題。

表達性語言障礙是發育性語言障礙(developmentallanguagedisorder)的一種分類。

發育性語言障礙是指由於發育延遲而引起的語言障礙,而不是聽力障礙、中樞神經系統器質性損害及嚴重的精神發育遲緩造成的。

發育性語言障礙分為表達性語言障礙和感受性語言障礙兩種。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表達性語言障礙呢?

2、表達性語言障礙的原因和鍛煉方法


01、發音器官鍛煉不足

在發音器官的鍛煉上,很多孩子都存在不足,這也是造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之一。

比如,孩子缺乏大量的堅硬物質的咀嚼,孩子們喜歡吃的糖、肉、漢堡等都屬於偏軟物質。

加上家庭生活品質的提升,很多父母會把水果去皮和切成小塊讓孩子吃,或喜歡直接將水果打成果汁讓孩子喝,減少孩子口腔和牙齒的鍛煉機會。

另外長期流食餵養,尤其是菜湯泡飯,不僅會讓孩子的發音器官缺乏鍛煉之外,消化系統也容易發生問題,牙齒長的不好,扎得不深。

應對方法:

所以說,在孩子可以吃硬質食物後,可以讓孩子自己啃蘋果、梨、桃等水果,從而鍛煉口腔肌肉。舌頭更加靈活,說話自然流利,發音自然就準確。


02、聽不清或者聽不懂

孩子學會「說」之前,要先練習「聽」,「聽」是孩子最初的語言學習重要途徑之一。聽不清和聽不懂都會造成語言發育遲緩或發音不準。

孩子要想會口語表達,首先要聽到發音——模仿發音——自主發音——理解發音,最後才能進行語言表達。

應對方法:

父母教孩子說話的時候要發音正確、教孩子說話的範圍不要超綱。


03、家庭語言環境不豐富、不充分或太過「豐富」

孩子語言學習最直接來源是家庭。

★家人都不喜歡說話、缺少交流,沉默寡言的氛圍減少孩子語言學習的機會。

孩子從胎齡6-8周聽神經就開始發育,20周左右具備聽覺,出生之後就具備聽力。

應對方法:

準媽媽們多給孩子聽聽音樂和用語言跟孩子互動,孩子出生後,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而不是直接給孩子聽語音或視頻。

★語言表達機會缺乏。孩子一哭就把奶嘴塞嘴裡,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就包辦代替。

應對方法:

孩子1歲以前可以滿足他的任何要求,1歲以後要延遲滿足。

不要孩子一哭就把奶嘴塞嘴裡,造成孩子連表達的機會都沒有了,這樣下去孩子的語言功能就自然退化了。

孩子描述困難的過程就是語言訓練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大量的體驗過程中感官得到了刺激,心智得到了發展,認知得到了提升,這些都是語言發展的前提條件。

★家庭語言環境複雜。

應對方法:

家庭裡盡量保證孩子有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國語、方言夾雜的語言環境不利於孩子「聽」「說」能力發展。


04、感覺統合不足

「感覺統合」也是影響語言能力發展的因素之一。

大腦皮層分別有處理聽覺、發音、辭彙、認知、語言組織與推論的功能區,透過神經組織將這些功能區與身體感官密切配合,高度統合,最終形成了語言能力。

語言並不是單純的口語表達,實際上是大腦高度統合能力、辭彙量、邏輯理解力的綜合,並且通過說、讀、寫等不同形式表達出來。

當孩子想要向父母表達:「我想吃蘋果」,孩子必須先通過視覺、觸覺等感官來認識這是一個蘋果,並且知道它的作用是營養和解渴,然後在自己想吃或口渴的時候說「我想吃蘋果」。

如果孩子連認識都不認識,見都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那讓孩子給你交流什麼呢?

應對方法:

到專業機構做感統訓練、根據康復老師指導做家庭康復訓練。

最後, 小鈴鐺提醒大家:這些應對方法只是初步階段,更專業的需要前往專業醫院或正規康復機構喲!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