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莫開偉:應多從2019年金融統計數據中看問題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莫開偉

從央行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總體看,金融總體形勢向好,讓一些擔憂中國金融業經營狀況的人有所放心,也給一些故意唱空中國金融業的別有用心者以有力回應;而且,這些金融統計數據也釋放了一些積極的金融信號,更凸顯了中國經濟持續企穩向好的跡象。

    

  央行剛剛公布2019年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廣義貨幣增加8.7%,狹義貨幣增長4.4%;全年人民幣貸款餘額153.11兆元,同比增加16.81兆元,同比多增6439億元,同比增長12.3%;全年人民幣存款餘額192.88兆元,同比增加15.36兆元,同比增長8.7%(1月16日央行官網)

  看到這一數據,讓業界及全社會感到一絲欣慰,因為從央行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總體看,金融總體形勢向好,讓一些擔憂中國金融業經營狀況的人有所放心,也給一些故意唱空中國金融業的別有用心者以有力回應;而且,這些金融統計數據也釋放了一些積極的金融信號,更凸顯了中國經濟持續企穩向好的跡象。

  總體來看,這些積極向好的金融態勢表現在三方面:首先,金融機構全年非金融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5.88兆元,超出預期,表明金融機構把信貸重心放在支持實體經濟上,認真落實了中央政府有關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把經營精力放在了服務實體經濟上,各種金融經營亂象得到了進一步遏製,信貸資金進一步回歸經營本源;也說明企業融資需要有所回升,合理金融需求基本得到了滿足,融資難、融資貴現狀有所緩解,實體企業投資意願有所增強,經營盈利能力有所提高,經營活力也有所回升,這是最為值得肯定的。其次,M1與M2剪刀差進一步收窄,表明企業和民間投資熱情有所回升,更多的資金投入了實體企業經營之中。12月末,M1同比增長4.4%,M2同比增長8.7%,兩者剪刀差為4.3%,而2018年末M2與M1剪刀差數據為7%;出現這種現象還表明地產銷售持續降溫、金融去杠杆防風險政策效果顯現,流入房地產領域購房資金減少,也表明企業效益逐漸改善,補庫存與實體投資意願增強。再次,廣義貨幣增長8.7%,狹義貨幣增長4.4%,與我國貨幣信貸投放增長的實際基本相符,它釋放了我國貨幣信貸增長與我國經濟發展實際及居民收入增長水準基本協調的有利信號。一方面貨幣信貸投放增長,使得企業及居民融資有所活躍,企業存款、居民存款及手持現金都有一定的增長;企業存款增長表明企業融資能力提高,用於生產及流通的資金運作能力提高,擴大再生生活的欲望提高,這對打破當前經濟低迷態勢起到較強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居民存款及手中現金增長,不僅有利於改善民生帶動消費擴大內需,也使得居民投資日漸活躍,有利於拉動民間投資增長,更加夯實中國經濟增長的微觀經濟基石。

  但同時,我們絕對不能因為這些金融統計數據沾沾自喜,更不能被金融統計數據成績一葉障目,就認為中國金融業什麽問題也不存在,中國經濟從此可以實現加速發展。而是要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應進行認真分析,要多看到當前金融經濟領域的困難和問題。也就是說央行公布的這些金融數據只是金融經濟向好跡象的一種表象,在這些數據背後仍隱藏著許多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讓人無法消除對金融經濟走向的很多擔憂,需引起金融業界和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一是住房部門貸款增長較快,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居民抵押購房貸款增長原因所至。金融機構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6.81兆元,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43兆元,佔貸款增長總額的44.2%,佔到了全年新增貸款近50%,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它表明“房貸獨大”局面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觀,銀行信貸對房地產的依賴度並沒有降低,房地產信貸經營風險並未從根本上消除。而且住戶中長期貸款高達5.45兆元,佔住戶部門貸款總額73.4%,這表明絕大部分住戶部門貸款是用於購房抵押貸款,其中潛藏著一定風險。因為如果房地產轉暖或監管部門稍有放鬆,或者信貸資產荒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銀行信貸就有重走老路之虞,這絕非危言聳聽,應千萬引起關注。而且,2020年新年的第1個月央行就開始降準,釋放了8000億元資金,雖然要求向實體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微企業注入,但由於對降準資金流向缺乏嚴密有效的監管機制,仍很難杜絕資金流入房地產及樓市領域,這為歷次降準之後樓市價格上漲、股市興旺現象所反覆證明了的,這是尤其需要關注的問題。

  同時,存款增長速度放緩態勢難以逆轉,這對未來銀行擴大信貸資金來源及提高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能力都將產生較大的製約。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5.36兆元,同比多增1.96兆元,增幅為8.7%,根本無法與往年動輒百分之十幾的增長速度相比。存款減少的矛盾在未來的經營中將更加突出,需要加快金融創業與經營轉型步伐,以應對負債減少帶來經營的受限。而且,由於受到存款增長放緩的影響,銀行機構存貸比較高,這對未來繼續提高信貸運作能力帶來很大的不利。2019年12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53.11兆元,人民幣存款餘額192.88兆元,存貸比高達79.38%,商業銀行經營壓力已非常之大,雖然現在央行及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存貸比沒有納入必考範圍,只是一個參照監管數據,但可看到長此以往,商業銀行不可能保持較高的信貸增長速度,必然會收縮資產規模以應對負責規模下降帶來的經營風險。很顯然,改善銀行金融機構存貸比,需要在資產與負債上同步用力,采取有效措施來化解存貸比過高的矛盾。

  尤其,當前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較大,雖然國家統計局尚未公布數據,有不少機構或專家預測2019年12月CPI有可能超過4%以上或接近5%,事實上已顯現出了通貨膨脹跡象,雖然可能是由於豬肉價格上漲等因素誘發,但對整個貨幣政策走向將產生重要影響,既有可能大大壓縮後期降準、降息貨幣政策操作空間,也會影響對製造業、民營及小微企業的定向滴灌政策的實施,更有可能加大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進而影響LPR貸款利率新政的穩定推行。而且,當前金融業整體資產質量由於受到經濟大環境影響,不良貸款反彈的可能性仍然較大,這對金融業經營來說將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撥備覆蓋率、資本充足率、經營利潤率都有可能下降,金融業抗風險能力有可能會下滑,這是更須值得防範的金融風險。

  基於此,我們還不能對當前的金融經濟形勢過於樂觀,更不能認為金融數據全面回升就萬事大吉,忘了對金融風險的準確判斷及防範。事實上,目前這種金融數據仍只是暫時的、不穩定的,尤其在當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態勢下,央行及監管部門更不可掉以輕心:一要進一步加大信貸結構調整力度,壓縮房地產貸款規模,讓更多的資金流向製造業、民營中小微企業領域,進一步擴大社會融資規模,刺激實體經濟發展。二要密切關注CPI、PPI趨勢,穩重操作降準、降息貨幣政策,在實施貨幣操作工具比如中期借貸便利等方面保持謹慎,繼續保持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確保市場流動性的合理性,防止貨幣政策過於寬鬆誘發通貨膨脹及企業融資成本的上升,從而導致我國金融形勢的惡化。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獨立經濟學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