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捂四處,養生效果事半功倍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這是有道理的。今天我們來講一下「春捂」,怎麼捂?捂哪裡?捂多久?這是很有講究的。並不是「多穿衣服」那麼簡單。

春捂好處多,有利於調節人體的恆定溫度,也有利於抵禦風寒,更有利於適應季節的變化。初春很多人易患感冒、氣管炎和關節炎等疾病,做好春捂措施,可以避免某些疾病的發生。

春捂並不是捂整個春季,一般情況下,氣溫開始回升,要堅持捂7天左右,體弱多病或高齡老人則需要捂14天以上,身體才能完全適應。如果過早脫掉棉衣,頭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因不適應而受寒,從而誘發疾病。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春捂」既是順應陽氣生髮的養生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孫思邈曾說:「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春季主要捂住下面四個關鍵位置:

1.手腕

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臟腑的元氣和生命的原動力所發出的穴位,能夠強化臟腑。所以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神門穴。

2.腰眼

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經常尿頻或精神容易睏倦疲乏。按摩腰部腎俞穴可滋陰壯陽,補腎健腰。

3.小腿

很多老人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現噁心嘔吐眼睛痛,這種表現屬於肝陽虛,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

4.肚臍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

春捂秋凍,聚著中國5000年的中醫智慧。春季捂一捂,身體整體抵抗力都會好很多,灸哥祝大家健康長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