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義和團為什麽在南方玩不轉?

“義和團,起平原,不到三月遍地傳。”話說19世紀的最後幾年,魯西平原突然興起一股“神拳熱”。大約從1898年末開始,拳民將他們的拳頭對準了魯西平原的洋教(彼時教會為發展勢力,吸納大量流氓地痞為教民,一部分教民倚仗教會庇護,橫行鄉裡,無疑加劇了教民與拳民的衝突),他們在“神拳”領袖朱紅燈的率領下,在魯西北的平原縣、茌平縣一帶對抗教民、焚燒教堂,並將“神拳”改名“義和拳”。後朱紅燈領導的義和拳運動被官兵鎮壓下去,但義和拳迅速從魯西北湧入直隸、天津、京師,並蔓延至山西、內蒙古和東北。

當清政府、義和團與列強軍隊在華北平原打成一團之時,東南地區卻大體上保持平靜。為什麽義和團在華北掀起軒然大波,卻在東南地區激不起半點風浪?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地方當局對義和團的不同態度,地域經濟發展水準的差異,天災的刺激,地方文化的影響。但如果從社會治理的角度來說,有一個重要因素不能被忽略,那就是——魯西平原基本上沒有什麽士紳力量,而東南地區計程車紳勢力非常強盛。

在傳統中國,士紳集團可謂是地方社會最重要的穩定器。作為地方的“自發性權威”,士紳集團維系著當地社會的“自發性秩序”,地方的公益慈善、糾紛仲裁、公共治理、公序良俗,均有賴於士紳的主持。清代在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後,士紳力量獲得強勢的發展,一度被壓抑計程車紳意識得以復甦,士紳成為領導晚清社會建設運動的強大勢力。但是,晚清計程車紳(紳商群體)基本上集中在東南地區,北方計程車紳力量相對要薄弱得多。

由於缺乏一個強有力計程車紳階層來組織當地的公共治理,魯西北的社會呈現出明顯的渙散狀態。這種渙散的社會結構,非常適宜義和團的落地生根。義和團在山東受挫後,很快就擴散到接壤的直隸。與魯西北的情況不同,直隸有大批士紳加入義和團,“京城士紳富戶,多有設壇者,皆稱壇主也”。這又是何故?在“庚子事變”之前,直隸一直習慣於“官治”,社會自治的力量遠比東南薄弱,士紳階層缺乏組織社會自治的文化自覺。

而在東南地區,自洋務運動以來,一個龐大的獨立於官府之外的社會自治領導者——士紳(紳商群體)已經發育成熟。也正因為東南地區存在著強大計程車紳力量在理性地組織社會應對危局,甚至敢於抵製來自清廷的壓力,義和團的火焰才無法延燒到東南諸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