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方劑不要「方」|看方猶看律,用藥如用兵,運籌帷幄之生脈散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大貢獻,更是匯聚了眾多先輩們的智慧結晶,有關於中草藥的,有關於中醫診斷的,也有關於中醫治療的……方劑是歷代中醫們不斷試驗,「調百葯齊,和之所宜」,針對不同病症配伍出來的不同良方,值得我們銘記與學習。

生脈散雖然從名字不知道有多少中藥材,但是可以得知它的功效:生脈益氣。其實這味葯,配方比較簡單,只有三位葯,搭配起來卻有奇效,是補肺生津的良方,方中人蔘補肺氣,生津液,為君;麥門冬養陰清肺而生津,為臣;五味子斂肺止渴、止汗,為佐。三葯合用,共成補肺益氣,養陰生津之功。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生脈散。

方劑簡介

生脈散


【解析】

生脈散,中醫方劑名。為補益劑,具有益氣生津,斂陰止汗之功效。主治溫熱、暑熱、耗氣傷陰證。汗多神疲,體倦乏力,氣短懶言,咽乾口渴,舌乾紅少苔,脈虛數。臨床常用於治療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神經衰弱所致的咳嗽。

【各家學說】

《醫學啟源》:「補肺中元氣不足。」

《內外傷辨》:「聖人立法,夏月宜補者,補天真元氣,非補熱火也,夏食寒者是也。故以人蔘之甘補氣,麥門冬苦寒瀉熱,補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肅燥金,名曰生脈散。孫真人雲: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之氣,亦此意也。」

《醫方考》:「肺主氣,正氣少故少言,邪氣多故多喘。此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象。人蔘補肺氣,麥冬清肺氣,五味子斂肺氣,一補一清一斂,養氣之道畢矣。名曰生脈者,以脈得氣則充,失氣則弱,故名之。東垣雲:夏月服生脈散,加黃芪、甘草,令人氣力湧出。若東垣者,可以醫氣極矣。」

《溫病條辨》:「汗多而脈散大,其為陽氣發泄太甚,內虛不可留戀可知。生脈散酸甘化陰,守陰所以留陽,陽留,汗自止也。以人蔘為君,所以補肺中元氣也。」

《血證論》:「人蔘生肺津,麥冬清肺火,五味斂肺氣,合之甘酸化陰,以清潤肺金,是清燥救肺湯之先聲。」

【歌訣】

生脈麥冬五味參,保肺清心治暑淫,氣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脈絕急煎斟。

【組成】

人蔘、麥門冬、五味子

用量

人蔘9g,麥門冬9g,五味子6g。

用法

長流水煎,不拘時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藥理介紹


【功用】

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主治】

①溫熱、暑熱、耗氣傷陰證。汗多神疲,體倦乏力,氣短懶言,咽乾口渴,舌乾紅少苔,脈虛數。

②久咳傷肺,氣陰兩虛證。乾咳少痰,短氣自汗,口乾舌燥,脈虛數。

【方義】

本證多由溫熱、暑熱之邪耗氣傷津所致,治療以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為主。肺主皮毛,暑傷肺氣,衛外失固,津液外泄,故汗多;肺主氣,肺氣受損,故氣短懶言、神疲乏力;陰傷而津液不足以上承,則咽乾口渴。舌乾紅少苔,脈虛數或虛細,乃氣陰兩傷之象。方中人蔘甘溫,益元氣,補肺氣,生津液,故為君葯。麥門冬甘寒養陰清熱,潤肺生津,故為臣葯。人蔘、麥冬合用,則益氣養陰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溫,斂肺止汗,生津止渴,為佐葯。三葯合用,一補一潤一斂,益氣養陰,生津止渴,斂陰止汗,使氣復津生,汗止陰存,氣充脈復,故名「生脈」。《醫方集解》說:「人有將死脈絕者,服此能復生之,其功甚大。」至於久咳肺傷,氣陰兩虛證,取其益氣養陰,斂肺止咳,令氣陰兩復,肺潤津生,諸症可平。

【加減化裁】

方中人蔘性味甘溫,若屬陰虛有熱者,可用西洋參代替;病情急重者全方用量宜加重。

【運用】

本方用於溫熱、暑熱、耗氣傷陰證,臨床應用以汗多神疲,體倦乏力,氣短懶言,舌乾紅少苔,脈虛數為辨證要點。

【禁忌】

若屬外邪未解,或暑病熱盛,氣陰未傷者,均不宜用。久咳肺虛,亦應在陰傷氣耗,純虛無邪者,方可使用。

藥理作用


1.微量元素的測定:採用原子吸收分光亮度計對生脈散中微量元素進行測定,三味葯含鐵量最高;尤其是五味子;其次是錳含量,亦以五味子最高,鎳在麥冬中含量較豐富,銅、鉻也以五味子含量較高。

2.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心電圖與組織化學法的實驗結果,顯示生脈散可提高心肌對缺氧的耐受性,使缺血的心肌以最經濟的方式作功,延長心肌的存活時間,這可能與改善缺血心肌的合成代謝和離子傳遞系統,減少心肌對氧和能量的消耗有關,因而本方對心臟復甦具有特殊的"強心效應"。

3.改善微循環:生脈散注射液可改善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實驗性微循環障礙,並能阻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發生,從而為臨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病症提供了實驗藥理學依據。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