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周清華:一位“奶奶級”檢察官的情懷

作者簡介

周清華,湖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民事訴訟監督處處長、二級高級檢察官。1985年7月西南政法學院本科畢業,2002年6月武漢大學在職研究生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全國檢察業務專家。

2018,注定是檢察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

檢察機構40歲華誕與民事行政檢察30周年同慶。

而立之年的民行檢察,收到了一份厚重的禮物--民事與行政檢察機構分設,“民行檢察”這個曾經讓許多外界人誤以為是“民航檢查”的詞匯,也將成為歷史。

在這個新舊交替的當口,作為一個“老民行”,想最後一次用“民行檢察”的稱謂,抒發積存的感慨。

環顧一路同行的人,有的從民行檢察誕生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堅守在這裡,攜手走過溝溝坎坎,從韶華青春到須發斑白;有的是從刑檢、從法院、從軍營走來,一腳踏入,就再沒離開;有的雖已調離,但民行檢察是他們心底永遠的牽掛。

可謂“一朝民行人,一生民行情”。

無論我們來自哪裡,無論我們幹了多久民行,也無論是否還在原地,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民行檢察人。

回望30年漫長歲月,民行檢察的每一個足跡,都深深烙印在我們的記憶裡: 

---2001年、2010年,兩次全國民行檢察工作會議、兩次裡程碑意義的會議,明確了民行檢察兩個十年、兩個發展階段的工作方針、發展理念和基本要求,奠定了工作長足發展的扎實根基;

---2012年、2013年,民訴法、行政訴訟法先後修改,民行檢察職能範圍實現了由點到面、由事到人的質變;

---2013年、2014年,《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行政訴訟監督規則》的頒布,為全面規範監督,鋪就了清晰的程式路徑;

---2017年,公益訴訟制度入法,民行檢察實現了從訴訟監督到提起公益訴訟的歷史性跨越;

---2018年,雙贏多贏共贏的全新理念和精準監督標準的提出,展示了新時代民行檢察的新視野、新境界。

我們也是歷史的書寫人。

幾代民行檢察人協力同心、接力相傳,奮力闖關,換得了一次次發展與飛躍:

---機構設定上,正如王鴻翼老廳長所言,30年前的民行檢察如同一個嬰兒、一個連體嬰兒,30年後的今天,終於被成功切割,成為了一對比肩的兄弟;

---隊伍建設上,從無到有,逐步優化,從人才智庫的建立,到一批批辦案能手、業務標兵、業務專家脫穎而出,正朝著專業化、職業方向邁進;

---發展模式上,經歷了從粗放到精細的理性選擇,展現了民行檢察人的作為和擔當;

---理論與實務研究上,從民行檢察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到連續七屆年會的成功舉辦,將民行檢察人的智慧一次次匯集,碩果累累;民訴法、行政訴法的修改完善,有我們的建言;公益訴訟制度的確立,則是民行檢察實踐的最新結晶。

作為這些重大時刻、重大事件的見證者、參與者、親歷者之一的我,不禁感到弱弱的驕傲。

我於2004年從教育培訓部門過來,至今年整整15年。

鬥轉星移、白雲蒼狗,作為已經是兩個孫子的奶奶級檢察官,很多東西已經看淡,唯有對民行檢察的情感依然濃厚。

有人問我,民行檢察的魅力在哪裡?

這個問題在15年前我主動要求到當時還是“冷門”的民行處的時候,就有人問過。

我的回答是:她的確“冷”,但是,她親民。

民行檢察沒有刀光劍影,沒有蕩氣回腸,需要的是屏蔽紛擾、寧心靜氣。

正是擁有這種不浮不躁的心性,我們才能做到一份一份地寫好文書、一件一件地辦好案件,年年歲歲,持而不息,用一串串抗訴的、息訴的、查辦違法的數字,書寫“為民司法”的長篇巨著,傳遞法律的濃濃溫情。

15年,我沒有統計過自己辦了多少案件、審批了多少案件、修改了多少份文書。

記憶深刻的唯有:每一件抗訴案件獲得改判,都會收獲如醫生治好病人般的欣慰;每一件案件在當事人心結化解之前,都會寢食難安,無法釋然。

也有人問我,長期保持工作激情的秘訣是什麽?我的回答是:民行檢察的挑戰性。

民行檢察涉及的專業理論之廣、法律法規之多、司法解釋變化之快、與社會生活聯繫之密切,是所有檢察業務中最為突出的。

所以,選擇做民行檢察,是需要持續學習的毅力和能力的。

民行檢察立法的諸多不完善,既為理論探索提供了豐富課題,更是對實踐的極大挑戰。

所以,做好民行檢察,是需要探索精神的。

將外在的挑戰變成學習提升、不斷超越自我的內驅動力,便會遠離倦怠,保持激情。

我的民行檢察15年,正是踏著實踐的節拍學習和思考的15年。

在《人民檢察》《民事行政檢察指導與研究》等刊物公開發表論文20余篇;參與有關立法研究的高檢院重點課題2個;借助處長這個平台,組織各類專題調研、撰寫案件品質報告,將思考研究成果,形成意見建議供長官決策,轉化為工作機制和制度創新。

獲評“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後,更是須臾不敢懈怠,生怕有負這一盛名。

我也常常提示身邊的乾警:自覺拒絕做一個辦案匠,在辦案中思考,在思考中積累,在積累中成長。我以為,如果拋開思考總結提煉,無論辦多少案件,最後留下的,便只是一串數字而已。

作為民行檢察人,是幸運的,我們為她奉獻了青春和智慧,而她,也成就了我們。

15年來,高檢院廳長官、省院長官給了我很多難得的機會和平台。

多次受指派參加全國人大民法室組織的民訴法修改討論、參加高檢院、學術機構舉辦的相關研討。

民行檢察業務培訓的足跡,從基層到國家檢察官學院,從省內到省外、從檢察系統到有關高校。

最讓我感念的是,長期面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百姓的特殊歷練,熏陶出我們將大愛化於小案的情感自覺。養成了我們特有的平民情懷;教會了我們以最大的善意去理解當事人的訴求,以悲憫之心去體味當事人的際遇;練就了我們百毒不侵之軀,每一根汗毛都長成了正義的樣子。

當然,我們也有辛酸和委屈:

例如,案多人少,壓力重重;例如,我們需要面對一些當事人的誤解、纏訪、錯告;再例如……

不管有多少艱難,不管季節如何變換,我們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其間的百味雜陳,只有民行檢察人自知。

但是,相對於她一步步走向成熟、一年年取得的成就,這些辛酸和委屈又算得了什麽呢?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有的人正在老去,有的人終將離開,有的人正懷著勃勃的興致趕來。

我們深愛的、摯愛的民行檢察正值英姿芳華,恰遇新時代開啟,未來可期。

就在昨天,張軍檢察長向全國人大常委員會的民事檢察報告中,提出了精準監督等五大發展理念、勾勒了新的發展格局。

新的一頁已經翻開,我們需要做的,是告別昨天,擔當起而立之年的重任。

擱筆之時,想起了一句歌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此生為民行檢察人,15年,30年,不悔。

來源: 法律讀庫微信公眾號

作者:周清華 鄂檢在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