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們為什麼要運動?(8)

所謂的體力付出,從本義上講是指勞動和生存所有的體力付出。做工、做家務、步行、洗澡,都是我們生活必需的。這些可以統稱生存性的身體活動。而運動遊戲則屬於其他的身體活動。動物很少進行額外體力付出,即使是愚笨的傢夥也知道如何節省體力,所以食肉動物的捕獵是精心策劃和巧妙偽裝的,食草運動的遷徙也是走的最佳捷徑。而我們一般把幼獸的嬉戲和打鬧看作是額外體力付出,此類活動是通過遺傳獲得的運動性本能,通過打鬧和玩耍,幼獸開始認識和鍛煉爪子和牙齒,練習撲咬和閃躲,通過這些活動它們學會了生存所需的逃避和捕食本領,鍛煉了肢體的活動能力,這些活動實際上是一種生存訓練,是為生存所做的準備。

但是,動物是不會為發展身體而進行專門性、針對性鍛煉的,它們超凡的運動能力是靠遺傳獲得並在日常活動中不斷強化而形成的。人類除了勞動和生存活動中付出體力之外,還會通過舞蹈、休閑、競賽、遊戲等活動來付出體力,那麼,這些活動是多餘的嗎?不是,因為人類除了勞動和維持正常生命的活動之外,其生活太空有了很大的擴展,藝術活動、消遣娛樂活動、遊戲活動等活動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類的生活已經超出簡單的攝食、消耗、種群繁衍之類的模式,尤其在勞動和基本生存需要相對滿足之後,消遣娛樂之類的活動便成了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甚至無法用勞動和生存的法則對這些活動給予評價,此類活動給人類生活賦予了新的意義,而且也是我們所需要的。

當然,它不僅僅是單純體力消耗的需要,而是為了滿足人們各種慾望的需要。過去我們鄙棄「吃喝玩樂」的生活方式,是為了宣傳勞動光榮和對不勞而獲者享樂主義的批判,而現在我們宣揚「吃喝玩樂」則是出於對人性回歸自然的呼喚,人文主義者在強調勞動價值的同時,更關心如何使人們的生活更充實、更有意義,如何利用現有的勞動成果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需求,隻提倡勞動創造而鄙視「吃喝玩樂」的社會是沒有發展動力的,也可說,自由、快樂的需要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高級需要,也應該是現代文明社會所提倡的,是理性的、健康的、符合社會道德規範的。

那麼,我們究竟要通過這些「額外」的身體活動去獲得些什麼呢?肥胖者用運動來消耗多餘的脂肪,使身材更苗條,更合乎美觀,消除了因肥胖而造成的生理功能障礙和疾病隱患,贏得社會認同,因而是有價值的;瘦弱的人通過運動來增長肌肉,使身體更強壯、更具美感;有些人通過運動來娛樂和放鬆,而有的人僅僅把運動當作消遣和打發餘暇的方式,這些都是有意義的。關於運動的價值我們無須贅談,此方面的研究已經成果卓著。我們所關心的是不是運動有無價值的問題,而是運動給我們帶來價值多少的問題,這類問題最直接的命題就是,我們為什麼選擇此種運動方式而不是其它的運動方式?

從這個章節開始,逐漸與我們的「體育」建立了關係,體育理論專家學者總是糾結於運動與體育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他們把運動當成了體育,但是,當有人質疑說,打架也是運動,工地乾活也是運動,泰山挑夫也是運動,怎麼不屬於體育?打麻將、下象棋沒有運動的特徵,怎麼也列入到了體育條目?

也有人說,體育就是競技運動,奧運會、世界盃、全運會、錦標賽才是體育,離開競賽,體育就不成為體育。那麼老大媽的廣場舞、扭秧歌、晨跑之類的,都納入了社會體育指導的範疇,它們既沒有競賽,場面也不激烈,難道不屬於體育範疇?

各位看官,你支持哪種觀點?不客氣地說,持這兩種學術觀點的人幾乎佔99%以上,如果我說,這兩種體育觀都是錯誤的,會不會有人跳出來砸磚?哈,這個話題實在太傷體育人的自尊,也過於沉重,你們先聊,我先去買個頭盔。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