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氣象轉冷,如何保護關節炎?

很多中老年人都患有骨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是關節軟骨受破壞所致,其發病與許多因素有關,如年齡超過65歲,體重超重,經常提重物、下蹲勞動、姿勢不良等。

注意以下幾方面可有效控制病情發展

避免重複性微小傷害

重複性的微小傷害可造成軟骨損害。如反覆或持續跪姿、蹲姿或其他使膝關節受力加大的姿勢。

不要或盡量少爬山、爬樓梯或做下蹲起立等活動,這些運動可增加關節扭力或使關節面負荷過大。

應避免久站、久坐,不要讓關節處於某一體位時間過長。

要穿鞋底厚實而有彈性,減震功能好的鞋子,或在鞋內墊楔形鞋墊,使體重造成的對關節軟骨的壓力重新分布,減少關節應力。

注意控制體重

體重過重會使關節承受應力加大。過大的應力可使關節正常結構改變,使骨關節炎加重。

腿疼時不要多活動

處於急性疼痛期的骨關節炎患者要減少活動量。

中老年人認為腿越疼就越應活動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因為在疼痛情況下活動過多會加重關節面磨損。

關節炎急性發作如何應對?

急性期常伴有關節疼痛、腫脹、發熱或全身乏力等癥狀,應該多臥床體息。

(1)晨僵的護理

起床後用溫水浸泡僵硬的關節,慢慢活動,並予以適當的按摩,等局部肌肉鬆弛後加大力度拉伸軀體至正常伸展的狀態。睡覺前將手足在溫水中浸泡半小時,睡覺時注意手足的保暖,可以減緩晨僵;

(2)減輕病痛護理

疼痛或者病痛加重時合理止痛,如藥物、鬆弛術、冷敷、熱敷、分散注意力等。

(3)防止關節失用

為保持關節功能,防止關節畸形,急性期過了後應早日下床進行適當活動,必要時加以輔助工具。

(4)飲食護理

長期用藥影響了消化系統功能與食慾,因此營養飲食變得尤為重要。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容易消化,應該是富含鈣、鐵、維生素和蛋白質等營養豐富的食物,忌刺激、油膩。

關節炎康復治療

骨關節炎的康復治療主要是指非手術治療,即:

1、藥物治療:目前常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氨基葡萄糖類藥物和硫酸軟骨素、關節腔內注射藥物等。

2、物理治療:物理治療是骨關節炎康復治療的主要方法,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功能訓練和手法治療為主的運動療法,另一類是使用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冷、熱、電、磁、水等)的理療,聯合應用對緩解關節的疼痛、增強關節穩定性、改善關節功能療效顯著。

3、輔助器具:在運動療法的基礎上可以使用一些輔助矯形器具,可通過降低穩定關節所需肌力來減少關節接觸面的應力,從而改善骨關節炎患者的疼痛和關節活動度。

4、中醫藥治療:中藥熏蒸、電針、艾灸、推拿等中醫藥療法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性滲出物的吸收、調節神經和體液平衡、減輕水腫、降低關節周圍軟組織及韌帶的張力的療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