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照片:香港舊影1960年代

今日的沙田區昔日是一塊荊棘遍野的荒蕪園地,故被稱為“棘園”。早期沙田區的村落皆建在今城門河的兩岸, 由於昔日城門河上遊流下的河水非常清澈, 因而有“瀝源”之稱 。

今日的沙田區最遲在明朝(1368-1644) 便有人聚居。較早來到沙田的稱為本地人,他們多於明末清初從內地遷入,多於有豐富水源及肥沃的土地上建村,如積存圍(大圍) 、小瀝源、田心圍等村。

沙田原屬大埔區,自從政府開始發展沙田之後,就從大埔區及西貢區另外劃出沙田區。沙田新市鎮以填海造地方式,將沙田海兩岸的海域利用海堤填海而慢慢變成土地,余下中央比較深水的地方,成為原來城門河的延伸。

大埔區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的東部,範圍包括大埔、大埔滘、汀角、船灣、以及部分的西貢半島北部地方,總面積約為14,800公頃,是香港的第二大行政區域。

大埔區位處新界中部,南起大埔滘,北至八仙嶺,西瀕大刀屻,東跨吐露港,包括對岸西貢北的十四鄉、黃竹塱及離島塔門、平洲、赤洲等。

大埔墟站的前身是大埔墟旗站,後來被廢止。為配合九 廣鐵路(英段)電氣化工程,決定在大埔墟旗站舊址興建新的大埔墟站 ,以取代原有的大埔滘站及舊大埔墟站(現被改建為香港鐵路博物館),新車站於1983年4月7日啟用。

香港中文大學由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合書院於1963年合並組成;1966年,成立香港首所研究院;1976年,整合不同書院的學系,由大學統一負責。

崇基學院創辦之初,僅有學生六十三人,借用港島聖約翰大禮拜堂及聖保羅男女中學上課。香港政府在新界馬料水撥贈土地一段,面積共計十英畝,並於其地增建火車站(現名為大學站),該校乃於1956年遷至新界馬料水村永久校址。

松園仙館。☆1958年,業主鄧煥佳先生開設“園林酒家”,利用軍營作廂房供遊客憩息、命名為“勁節堂”的金龍大禮堂、花園音樂咖啡座、仿效北京的頤和園建造“陸上海鮮”,並設有動物園及動物馬戲表演。【香港舊影,1960年代。資料:HT Wong】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