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淋巴瘤是「壓力病」,中青年患者明顯增多 該如何預防和治療?

文、圖/羊城派記者 余燕紅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腫瘤中心淋巴瘤首席專家 林桐榆

淋巴瘤是十大惡性腫瘤之一,是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全身各組織器官均可受累,伴發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癥狀。近年來,淋巴瘤發病率越來越高,排在所有惡性腫瘤排中第8、9位。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中心淋巴瘤首席專家林桐榆表示,如今淋巴瘤治療效果越來越好,講究多學科聯合會診(MDT)的個體化精準治療理念。

淋巴瘤是「壓力病」

淋巴瘤的發病率近些年來不斷上升,而且中青年群體患者明顯增多。林桐榆教授表示,淋巴瘤是免疫系統的腫瘤,它的發生和壓力有密切關係。中青年人群面臨的壓力生活普遍較大,免疫功更容易受到影響,給淋巴瘤有了「可乘之機」。而一些中學生甚至因為升學考試有巨大壓力,生活不規律,缺乏鍛煉,免疫功能受到影響,也是淋巴瘤的高危人群。

4年前,他就收了深圳一名20歲的女孩,女孩是在高考前查出淋巴瘤的,前後看過了無數的專家,試過11種治療方案,找到他時,家長希望用盡全力再作最後的努力,希望林桐榆教授能一起幫助女孩,別讓她這麼早就走。看著女孩父母這樣的決心,他只好對家長說:「有95%的機會是人財兩空,還治嗎?」「治!」還好,現在他每年春節都能收到女孩發來的問侯。

林桐榆強調,退休的中老年人同樣也是淋巴瘤高危群體,很多中老年人因為退休後生活節奏改變,有些人因為退休後無所事事,心態發生改變,導致壓力增加,也很容易換上淋巴瘤。

淋巴瘤是不是很難治?看種類

淋巴瘤根據瘤細胞病理特徵,主要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霍奇金淋巴瘤發病率較低,約佔所有淋巴瘤的9%,治療後的患者5年無複發率為60%-90%。而非霍奇金淋巴瘤發病率約佔所有淋巴瘤的91%,分為B細胞淋巴瘤與T/NK細胞淋巴瘤,且高發於青壯年群體,「不少年輕生命都被它吞噬」。

據了解,中山大學腫瘤醫院林桐榆教授研究團隊16年來致力於非霍奇金淋巴瘤領域的探索,不僅發現了我國淋巴瘤的特徵,制定並實施了淋巴瘤系列研究。研究成果榮獲了2017年度的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林桐榆表示,腫瘤強調「早診早治」很重要,當我們在頸部、頜下、鎖骨上窩、腋窩、腹股溝等9個部位摸到淋巴腫塊時萬不能大意。「淋巴結不超過一厘米,比較軟的,往往不要緊,用一下藥就能消。一旦發現淋巴結超過一厘米,比鼻子硬,有明顯刺痛感的,就一定要提高警惕,建議就醫」。

淋巴瘤治療講求「量體裁衣」

淋巴瘤治療,講究的是多學科聯合會診(MDT)的個體化精準治療理念。

林桐榆教授表示,治療應該從病人出發,先做化療還是先做手術,病人有沒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經濟情況等,都需要考慮。怎麼根據適應症,怎麼聯合各個學科,如影像科、病理科、消化科等為病人選擇更好的治療方案。

據了解,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中心從2002年開始,每周二下午,醫院1號樓22樓學習室裡總是座無虛席。各路專家拿著疑難病例奔赴此地討論,年輕學生們在旁聆聽。迄今為止,林桐榆已為6000多疑難病例明確了診治策略,同時,組織全國50多位專家,對5000多病例重新進行中心會診。

「醫生就好比裁縫,淋巴瘤的治療要『量體裁衣』。」林桐榆教授說,「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治療方案。醫生應當致力於把低危的病人治癒,把高危的病人轉為潛在治癒。」

林桐榆教授表示,如今很火的免疫療法、靶向治療在淋巴瘤治療中要冷靜下來了,在相關廠商的炒作下不少病人以為免疫治療是淋巴瘤的主要治療手段。其實,無論是免疫治療、靶向治療,都是在化療基礎上進行的,不能一概而論。

來源 | 羊城派

圖片 | 視覺中國

責編 | 陳倩 實習生 李健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