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氏太極拳傳承人趙幼斌:太極拳是一種家國情懷

楊氏太極拳傳承人趙幼斌:太極拳是一種家國情懷「兩臂自然下垂,兩手放在大腿外側,眼平看前方」......第一次見到趙幼斌,這位慈眉善目,身著白色的綿綢太極練功服的古稀老人,正在一招一式的教他的弟子們練太極。見到記者一行的到來,趙幼斌並沒有停止自己的授課,依舊全神貫注地繼續教學。直到授課暫告一個段落,趁著弟子們休息,趙幼斌才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他說,太極拳對於他而言,不僅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技術,更是一種家國情懷。

楊氏太極拳傳人趙幼斌正在教授常德的學員練習太極拳。記者 曾蘭 攝

今年七十歲的趙幼斌是西安市武術協會委員、西安永年楊氏太極拳協會會長、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他常住西安,祖籍是楊氏太極拳的發源地----河北永年縣王府鎮。楊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楊武成的孫子楊澄甫便是趙幼斌父親的外祖父。

「我父親從小就和他的外祖父楊澄甫學太極拳,而我從六歲便跟著我的父親學拳,十六歲開始教授別人練拳。」趙幼斌說,太極拳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而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這種拳術受到了世界各地人們的普遍推崇,2006年5月,太極拳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楊氏太極拳傳人趙幼斌接受尚一網記者採訪。記者 曾蘭 攝

「我教授別人太極拳不僅僅是為了讓他們強身健體,也是在傳授一種家國情懷」,趙幼斌告訴記者,解放初期,國家編了二十四次太極拳,就是以當時社會上閱聽人面最廣的太極拳運動----楊氏太極拳為基本動作組編的一套太極拳。自己教了一輩子的楊氏太極拳,去過海內外十幾個國家,國內的各個省市幾乎都留下了他教拳的身影。從他教拳到現在,50多年來學生不計其數,他教過的弟子們如今分布在祖國和海內外各地傳承著太極拳。

趙幼斌認為,太極拳之所以受海內外眾多人士的歡迎,主要是由於太極拳既有很好的健身效果又有趣味性和文化性。太極拳舒緩、自然、天人合一的形態是其他健身項目不可替代的。從技術特點的優勢上來說,太極拳捨己從人,不用強力發動,是以靜製動的技術特性進行訓練,它的技術運用又很有趣味性,比如「推手」(太極拳的雙人徒手對抗練習),兩個人在不使用暴力的情況下進行柔化的變化,從中獲取樂趣,並達健身的效果,這個「推手」的過程本身又十分具有觀察性。

說到太極拳的文化性,趙幼斌用陰陽學說來指導太極拳的運動關係,他覺得太極拳充滿了辯證的思想。陰陽對立處於呼吸的節奏,打出一掌,不是一股腦往前沖,而是用後勁去打,這就是「前去之中必有後撐」。太極拳其實就是用文化思想、哲理思想、陰陽變化來體現運動的關係,因此練拳者在打拳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打拳,也是在打一種文化,一種哲理。所以說太極拳也是智慧拳,學問拳。

做為一種在舒緩、自然、天人合一的狀態下進行的運動,太極拳的健身價值是其他運動項目不可替代的。趙幼斌說,其他超負荷的運動,有可能給運動者帶來一定損傷。但太極拳這種優雅的運動符合人體運動規律,練拳的過程中不斷改善人體的微循環系統,對身體的和心態能進行調節和改善。正因為太極拳有這些優勢,所以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青睞,經久不衰。

提到為什麼來常德教學,趙幼斌坦言,這只是他整個教學生涯的一部分。他說,其實無論他到哪裡教學,太極拳都能得到大家的歡迎和喜愛。他現在已經把教授太極拳當作自己生活中的一項使命。因為自己是太極拳這種非物質文化的傳承人,而楊氏太極拳的傳承更是自己割捨不下的使命。「我將接過父輩傳播楊氏太極拳的大旗,將全付精力投入弘揚太極拳的事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