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方人真的比北方人臭?南方人更容易有狐臭是基因決定的

來源 | Aha影片(ID:ahavideos)

作者 | 睡睡

已授權,謝絕二次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原作者

冬天到了,南方人與北方人有關抗凍能力的battle大賽又要開始。

從早期的粽子吃鹹吃甜,到後期買蔥是一根根買還是一捆捆搬,反正只要有一點南北方差異,就會被提出來,大戰幾百回合。

前一陣,一則有關南北方基因差異的報導引起了爭議。

這裡面,居然說南方人更臭一些?

在果殼上有一個提問是:為什麽南方人狐臭更嚴重?懷著“是不是真的”的疑問,我去詢問了在南方生活的朋友。

有位朋友說,來南方上大學後,宿舍裡六個人有兩個狐臭,她想退學。但有狐臭的女孩也蠻可憐,氣象熱也穿著外套。

南方人不幹了,這可是人身攻擊啊。

“北方十人九瘺,南方十人九臭”

這不是打地圖炮,研究顯示我國南方、新疆、內蒙古的狐臭報告率偏高。

先天狐臭是遺傳性的。在陝西等北方地區,結婚前,會有人專門打聽結婚對象家裡三代人有沒有狐臭。一方面是迷信這是“臭骨子”,是門病,另一方面,是不想讓小孩得到遺傳,被人在背後說閑話。

彈幕是大部分人的心聲 截圖來自《蠟筆小新》

南方人更容易有狐臭是基因決定的。

前不久,華大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

這裡面說,與耳垢乾濕、體味(如狐臭)、大汗腺分泌等相關的ABCC11基因,因為生存環境影響,北方人表現為乾性耳垢、體味較小、大汗腺分泌較少,在南方,則沒有這方面的自然選擇壓力,從而使野生型基因在南方長久地流傳下來。

南方氣候整體偏濕暖,潮濕和高氣溫恰恰又會使狐臭更加刺鼻和濃烈。

北方人也別高興太早,還說“南方十人九臭,北方十人九瘺”。

跟南方人的臭相比,北方人的疼痛來得很隱蔽,誰苦誰知道。

南方人嗜辣,但環境潮濕,吃辣可以排除掉體內的濕氣。北方人的生活環境乾燥,但愛吃主食,不愛喝湯,尤其喜歡吃韭菜、蒜等辛辣食物,多重原因積累起來,痔瘡就要找上門了。

還有,在華大公布的數據中,跟機體免疫功能相關的基因,顯示南方人更不容易生病。

因為古代南方被稱為南蠻瘴氣之地,自然環境惡劣,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瘧疾盛行,一代代南方人在跟自然環境搏鬥時,把自己的身體練成了銅牆鐵壁,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洗了不乾,不乾就臭,臭了再洗

基因是天生原因,外在原因也不能忽視,那就是南方的環境。

民謠裡最愛唱南方了,《米店》裡的南方永遠陰雨飄搖,李志總是在“下雨天的清晨”,從一個南方城市走到下一個南方城市。

見不到太陽,雨水細密,像保濕噴霧一樣把人籠罩住。

南方同事說,如果打開薯片一定要有馬上吃完的決心,吃不完就分給周圍的人吃,不然敞著口過一個小時,薯片柔軟成皮革。

南方的宿舍總是在晾內褲,不晾會發霉,晾了也不會乾。洗乾淨的衣服,晾不乾就臭了。

有人在微博上問洗完外套都三天了還不乾怎麽辦,下面有人回復:梅雨天裡你還敢洗外套?

時代在發展,臭味可以被驅散。南方人為了抗潮,想盡辦法。

在“2017年雙十一”消費數據中,成都人民對生活電器的偏好度前五中,第二是乾鞋器、第三是乾衣機、第五是除濕器。

為了對抗衣服漚臭,南方人一般會買烘乾機,一百多塊錢就能讓你馬上穿上熱乎乎的內褲,怪不得月交易額都在幾萬單。

買個電毯,除了可以溫暖自己,還能洗完床單放在電毯烘乾。

南方人還有一些土法除濕:

牆角放生石灰,拔乾效果卓群,性價比極高,20塊錢不到可以買到,10斤還包郵。

痱子粉便宜還香,可以均勻塗抹於白色球鞋上,達到乾燥和亮白的功效。

豆蔻可以化解體內的濕氣,也必須買點,達到內外兼修的效果。

但當南方人以為自己做好萬全措施後,“回南天”三個字就能立即將人擊潰。

於是,南方人又回到洗了不乾,不乾就臭,臭了再洗的日子裡。

截圖來自mv《潮濕的心》

臭鱖魚,螺螄粉和臭豆腐

川菜在上個十年統治了全中國,現在,酸臭食品開始流行。

而這些食物,大多來自南方。

在北京的徽菜館吃飯,你可以不用點臭鱖魚。只要一桌點了,全餐廳的人都共享。

紀錄片《記住鄉愁》劇照

你夾起一筷子筍片,吃到嘴裡,仿佛是臭鱖魚的味道,那股鹹味讓你忍不住看向點臭鱖魚的人,人家吃得正香呢。

柳州螺螄粉,比臭鱖魚殺傷力更大,那股動物園大象館的味道可以從緊閉的餐廳門縫中溜出來,衝向街道。

螺螄粉已經火到了大胃王密子君面前了 截圖來自微博@大胃王密子君

有一次,我吃完螺螄粉打了輛車,剛拉開車門,司機就對我說“姑娘,你要是掉屎坑裡了提前說,我不拉。”

衝擊力最大的,當屬滿大街都有的長沙炸臭豆腐。那個味道能夠綿延一公里而不散,路過的人都掩鼻快走。

“炸臭豆腐”是便便做出來的這個謠言,隔一段時間就得上次新聞。截圖來自《Rick Steins Taste Of Shanghai》

如果論“異味食物”,北方的豆汁兒,戰鬥力不太夠看了。

其實從清代起,就有記載南方民族喜歡吃臭東西,《黔書》中說“黔人好食臭腐物”。

“螺螄粉”之魂的酸筍,食用歷史更往前。明人顧岕在《海槎余錄》中錄有一段海南島上所產酸筍的文字:“酸筍大如臂,摘至用沸湯泡出苦水,投冷井水中浸二三日,取出,縷如絲,醋煮可食。好事者攜入中州,成罕物……”

截圖來自《康熙來了》

不僅是柳州,八桂之地的一些地方風味小吃,都少不了酸筍的陪襯,如南寧的老友面,柳州的螺螄粉,桂林米粉,侗族風味酸辣湯等等。

南方人愛吃酸和臭,跟地理環境分不開。

有種說法是便於保存。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的趙立超教授分析,南方多雨潮濕,食物保存相對困難,更容易腐爛變質。而酸臭食物工藝的出現大大延長了食物的保存時間,之後成為了當地的特色。

還有一個原因,美國學者Scott提出過一個“逃逸文化”的概念,意思是歷史上的山地族群通過選擇適當的地理位置、生計模式、宗教信仰、親屬制度、交流方式、認同模式等,讓國家化過程變得非常困難。

南方人喜歡吃異味食物,原來是為了阻礙恐嚇外人深度進入啊。

只是沒想到,幾百年過去,在異味食品上,南北方人活成了一家人。

雖然說了這麽多,但我可沒打算挑起南北方的戰爭。

不過有個南方同事憤憤不平地看完基因調查後,反問:

我們臭?北方人不是好幾天才洗一次澡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