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98期】

藍色字

播放GIF

「醫承有道」關注我們

今日練習、

張某,男,26歲。素體壯、鮮病,近苦於婚姻大事諸多磨逆,百憂彙集,萬緒紛來,致心煩失眠。初,翻轉時許尚可入夢。後,通宵達旦難以成寐。頭痛腦脹,耳內蟬鳴。服安定等鎮靜葯,量小無濟於事,量大亦僅寐二三小時。寐後多夢,夢中遺精,久久不愈,心煩益甚。口乾口苦,思飲思冷。視其神態萎靡,白睛貫有赤絲,舌紅少津,邊尖尤甚,苔薄黃燥。診其脈,弦細而數。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麻黃附子甘草湯

上期原醫案

張某,女,73歲。著涼咳嗽多年,冬日益甚。背膂如扇,故穿厚棉背心以禦寒。今至海口,雖較東北溫暖甚,然亦有低溫之日,是以咳嗽依然。

咳嗽月余,痰甚少,不發熱,無汗出,背畏寒,四末不溫,神疲氣怯,口中和,胃納尚可,大便二日一行。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年老體弱,鐘漏欲歇。陽氣不足,難以統營衛、肥腠理、衛外以固,嬌臟是以受邪而咳,故溫陽散寒乃為正治之法。麻黃附子甘草湯為太陽少陰兩感證之治方,本案雖無太陽證,然陽虛肺寒無疑。

擬:麻黃10g 附子6g 甘草6g 杏仁15g 五味子6g 二劑

二診:―劑咳減,二劑已。陽虛氣弱,非一時可復,囑服金匱腎氣丸二至三月。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302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其汗,以二三日無裡證故,微發其汗也。

各家論述

《沈注金匱要略》:麻黃附子湯中以附子固護表裡之陽,且助麻黃、甘草通陽散邪。俾邪出而真陽不出,即開鬼門之變法也……麻黃、附子一散一補,固本通陽,則病去而不傷陽氣。

《準繩?傷寒》:麻黃、甘草之甘以散表寒,附子之辛以溫寒氣。

《古方選注》:以熟附固腎,不使麻黃深入腎經劫液為汗,更妙在甘草緩麻黃,於中焦取水谷之津為汗,則內不傷陰,邪從表散,必無過汗亡陽之慮矣。

——EN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