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判斷一款茶的好壞,應該聽誰的?

茶友們大多都有這樣的經歷,與朋友一起品嚐剛入手的新茶,自己還沒嘗出個所以然,朋友們便開始稱讚此茶香氣和味道絕佳,對此茶讚不絕口,這下直接懵了,莫不是我的味蕾出現了問題?朋友說的那些「好」,我沒怎喝出來啊。結果越喝越糊塗,只能附和著大家一同誇讚此茶。

這款茶是否真的有那麼優秀先不說,自己無法識別是非常正常的,茶包裝上的介紹和別人的評價都會影響到自己的真實感受。所以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想要判斷出此茶是否優秀著實不容易,而且需要很大的自信和足夠硬的品茶經驗。


抱歉,這些我都沒有,沒好茶,沒自信,也對品茶那一套知識不感興趣,我純碎只是為了茶的特殊滋味而已。哎,這就對了,我相信大家都是「佛系喝茶」,何為「佛系喝茶」?下面的幾條看看大家中了幾條:

1、啥茶都想嘗嘗,帶個茶字就行,喝飲料也要喝帶茶的飲料;

2、對茶背後的傳說故事和名山名師不感興趣;

3、別張口閉口茶文化,茶禪一味,我本就不是文人雅士,不裝那個B;

4、把茶當做日常飲品,喝茶就是喝水,偶爾會大口暢飲;

5、只要對自己的口味,就是好茶;

6、上千元的茶與百元茶沒啥不同,喝起來一個味。

以上大家中了幾條?「佛系喝茶」未免不是一種好選擇。當然,對於樂於品茶、對茶有追求的茶友,品茶的樂趣也不只是「適口為珍」,對一款茶有不同的看法,與朋友產生分歧,這也不失為一種樂趣,要不評價都一樣,那還分享啥玩意。

拿岩茶舉例,岩茶的製作工藝中有焙火這道工序,同一種茶,焙火程度不同,則會產生不同的滋味。很多茶友剛開始接觸岩茶,遇到焙火重而帶有明顯的炭火氣息的岩茶,會誤認為這炭火氣是焦糊氣味,這又涉及到口味喜好問題,焙火程度高的岩茶,有人喜歡,有人厭惡。如果咱們喝不慣這種茶,偏偏又因為別人說好喝而強迫自己去喝,這也太狠了,勉強自己可得不到幸福。

現在的網上還有一些茶葉評測機構,將市面上的茶進行評測,然後將結果做一個排行表,供大家參考。大家看起來不錯,其實有很大的問題,喝茶本就是帶有強烈的主觀性,每個人的喜好均不同,而且你這評測人員是否中立和嚴謹,大家也不知道。

不少茶友吐槽過,那些茶葉的排行榜都是瞎寫,排名第一的茶,介紹中被人讚不絕口,簡直完美,其實根本沒那麼好,喝起來也就那麼回事。口味因人而異,對茶產生不同的意見在茶桌上很常見,不管這茶有多好,口味對不上,一樣會有人說不好。至於製茶工藝方面,地方、大師各自製茶風格有所不同,製作出來的茶有時會存在較大的區別,例如烏龍茶的半發酵工藝,有茶友喜歡冷發酵,有茶友喜歡發酵偏熟一些,如此,出現不同的觀點很正常。

對於一款茶的觀點,可以分為主觀和客觀,關於個人口味的這種主觀評價沒有什麼意義,再怎麼爭也得不出結果,反而這客觀評價很重要,茶友們可以很好的交流,也能說得通,就比如這茶的產地,茶的香氣,在口腔中的感受,是否澀口等,客觀細緻的評價更有利於茶友們的交談,不能光說這茶好,好在那裡要細緻分享清楚。

還有最近被玩壞的老茶一說,各種老茶相繼出現,普洱、黑茶、老白茶這類適合、可以存放的茶不用多說,甚至綠茶、紅茶、烏龍茶都出現了要存放一段時間再喝的話語,這些種類的茶都有一個賞味期,過了這個期,香氣會逐漸流失,茶會出現陳味,這種陳化過的茶自然也有茶友喜歡,但是比起新茶來說,這陳茶一定是減分的。

剛入門的茶友,還沒有經驗,跟著評測機構或者大師喝茶並不是什麼好選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他們的推薦,測評來選茶,有一定的便捷性,躲避了一些坑,但往往正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最後卻進入到另外一個坑。別人說的好,不一定是真的好,更不一定真的適合你。

想要判斷出別人的說法是否正確,沒有捷徑,只能多學習,多了解茶背後的品種,工藝與種植地。建議先從了解茶的工藝開始,製作工藝是所有茶的基礎,有了這個方向,可以避免很多坑,也不會越喝越迷茫。

判斷一種茶不只是好和壞兩種結果,還有第三種:這茶很好,但不適合我。茶是否好喝,咱們的舌頭會給於答案,如果對茶的製作工藝了解得更多,那自然會有很多的理解,

以別人口中的好與分數來定高下,盲從只會越喝越窄,留有探尋之心,不斷嘗試,你會發現在每個階段,其實你的口味也是在不斷變化的,這才是喝茶最有意思的事,當時你覺得不好的茶,過些日子再次喝到也許會發現:咦,居然還挺好喝~

大家好,我是承藝文化。致力於將傳統文化的傳承,將好玩、有用的知識、文化分享給大家。

如果文章對大家有幫助的話,歡迎大家關注我,往期更多精彩內容請在我的主頁中觀看。

我國傳承千年的茶文化,在近代的硝煙和貧困中被百般摧殘,真正的茶文化是什麼模樣,大部分人已經說不出個究竟。弘揚傳播中國茶文化,是門嶄新的學問,我們需要用現代的科學方法對茶文化進行梳理。承藝,希望與大家一同學習,將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好茶,承藝希望與大家一同品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