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艾草功效超多 野采時可別認錯了草 附:艾草吃法

中醫把艾草稱為"百草之王",艾草又名醫草、炙草、蒿艾、香艾,狼草蒿子等,國內大部分地區均有生長,以李時珍故鄉(湖北蘄州)所產為佳,稱為蘄艾。

艾草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植物, 端午節掛艾,在全國都很普遍。一般是菖蒲和艾同掛,菖蒲也許因為量少,不好採摘,被後人慢慢遺忘了。古書《荊楚歲時記》記載:「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大部分人基本都有這個經歷,那就是「洗三」。嬰兒呱呱落地的第三天,婆婆就會煮些艾湯,給寶寶洗個澡。一是洗滌汙垢,消災免難;二是祈祥求福,圖個吉利。現代醫學研究,艾葉具有抑菌,抗過敏,鎮靜等作用。

艾葉性溫,味辛、苦,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安胎,降濕殺蟲的功效。 民間使用艾草的歷史十分久遠,端午時,將艾草插在大門兩側,以驅除蚊蟲;冬天用乾艾葉沖熱水泡腳以祛寒濕;夏天用乾艾葉來做枕頭芯,以安神助眠; 最常見的是艾炙…… 清明前後,春意盎然。正是艾葉新生、鮮嫩的時季,將艾葉拿來食用正當其時,下面介紹幾種簡單、方便、有營養的艾葉吃法。

艾葉洗凈,熟煮,倒入糯米粉和粳米粉混合物中,揉成米團,揪出劑子。取一劑子按扁,上放餃子餡,整形,蒸熟。 此外,鮮艾葉還可與薏米煮粥、和米粉做成艾草青團等各種食物。 艾草食用慎用,忌用人群。陰虛血熱者慎用。不能過量食用。否則會引起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中毒癥狀。

艾葉的保健功效

「艾葉辟邪」在過去曾被視作迷信說法,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艾葉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古人說艾葉辟邪也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艾草的用途大體分為內服和外用兩類。

早在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的《靈樞·官能》就記載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

1、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 外用以火灸最為熟知,艾灸療法就是藉助艾葉燃燒時發出的藥力和溫熱刺激,用以熏灼特定的穴位,達到祛病養生的目的。經常使用艾灸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

2、治療各種婦科疾病、急慢性炎症 艾草用途甚廣,尤其在婦科疾病中的應用最為引人注目。中醫理論認為,艾草性溫,味苦、辛,主治吐血、咯血、便血、崩漏、胎動不安等婦女常見病。此外,艾草對風濕性關節炎、寒性泄瀉、支氣管炎、腸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等急慢性炎症皆有療效。

3、抑製或殺滅多種致病細菌 艾葉中的揮髮油(香味成分)對多種致病細菌均有抑製或殺滅作用。燃燒時不僅能抑製或殺滅周圍環境中的細菌,還可分布於人口鼻呼吸道中,能殺滅進入口鼻呼吸道中的細菌,並且能在口鼻中形成一道微膜屏障,阻止細菌的侵害。通過燃燒艾葉煙熏或煎煮艾葉洗浴,由於高溫其香味成分揮發更徹底,效果會更好。

4、增強免疫力 以艾葉為主製成的消毒香,能顯著提高健康人鼻分泌液中特異性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長期應用艾葉洗浴也能增強人體的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可明顯減少流感的發生率,說明艾葉浴也有一定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艾葉泡腳,祛病強身

艾葉是一種芳香化濁藥物,性溫、味苦,有止吐血、止咳化痰、利陰氣、辟風寒等多種功效,艾葉泡腳可以起到一定的祛病強身的作用,但是艾葉其性偏溫,患有熱性疾病者暫不宜使用。

艾葉泡腳的幾種方法

方法一 艾草加上花椒能夠除腳汗、腳臭、腳氣、濕疹。

方法二 艾草加上紅花可以改善腿部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手腳麻痹和局部瘀血等情況。

方法三 艾草加上生薑能夠有效的治療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等一系列的疾病。

艾葉+雞蛋,除去體內惡寒

艾草煮雞蛋的功效:

1、艾葉煮雞蛋有良好的暖宮功效,對宮寒以及宮寒引起的月經不暢、痛經和不孕等症有非常不錯的食療功效。

2、艾葉煮雞蛋本身並沒有助孕的功效,但對於因宮寒而不孕的女性來說,艾葉煮雞蛋確實是一劑良藥,因為把宮寒治好了自然就可以順利懷孕了。

3、艾葉煮雞蛋可以幫助女性緩解痛經,尤其對宮寒引起的痛經有直接的治療作用,正常女性食用艾葉煮雞蛋則可以防止宮寒和月經不調。

艾草煮雞蛋的做法: 艾葉10克、乾薑15克、雞蛋2個、紅糖適量。 做起來非常簡單,將乾薑切片,和洗凈的艾葉、雞蛋一同放進鍋裡,加適量清水,先用文火把雞蛋煮熟。然後,把煮熟的雞蛋剝殼,再放進鍋裡葯汁中煮10分鐘,加進紅糖。好了,一道熱氣騰騰、火力十足的「艾薑煮蛋」就大功告成了,吃蛋喝汁,美味可口,但功效完全相當於苦口的中藥。

艾葉的幾種常見用法

戴 :艾葉香囊是端午最溫暖的記憶,將艾葉打磨成艾絨,塞入碎布縫製的袋內即可。

洗 :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療效。取新鮮艾葉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鐘,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 艾葉足浴包:將曬乾的艾葉打磨成艾絨,裝入茶包內密封,晚上泡腳時先放在木桶裡沸水浸泡一陣,隨後再泡上15分鐘左右,神清氣爽。

吃 :中國古人就有食艾葉的習慣,艾葉粥清涼解暑又易消化,實為夏季之佳品。 做法:將大米淘洗乾淨,在清水中浸泡2小時,將少量新鮮艾葉洗凈,切碎,大米加水燒開後再加入艾葉一同用文火熬成粥,最後根據自己的口味,加鹽或者糖、蜂蜜,清香撲鼻又略帶苦味的口感,下火祛暑。

灸 :用棉紙包裹艾絨製成的圓柱形長卷就是艾條,艾條主要用於艾灸。艾灸是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屬中藥外治法,可溫經散寒,行氣血,逐寒濕,適用於風寒濕痹,肌肉酸麻,關節四肢疼痛等症。


新鮮艾草如何識別

好多人對新鮮艾草不太認識,或者認識不太明確,分不清真正的艾草和野艾的區別,所以對艾草的功效作用也是說法不一。尤其是在湖南、四川以及海南等地方,大多將野艾認作真艾。 雖然野艾作為一種非常好的野菜,可以開湯、可以做粑,但是如果要入葯,就明顯沒有真艾的效果了。下面,我就關鍵的說一二點。

首先艾蒿和艾草是同一種植物,只是由於各個地方的差異,就有了不同的叫法。但是艾草和蒿草是不一樣的,蒿草也是一種植物,可以用作配料,也可以使用,但它大部分的作用是用來避邪驅瘟,因此蒿草不同於艾草,但艾草和艾蒿是一樣的。 艾蒿能製作艾條,艾條是由艾草製作而成的,主要用於艾灸,這是一種古時候的醫術,能驅寒,順氣血,去寒,主要用於風濕病。

新鮮艾草識別方法:

1.正品艾草比較高大,桿粗,葉厚;

2.野艾矮小,且有座地現象,只有扎堆的才會有稍高的幾根;

3.正品艾草葉不但厚,而且頁面背部白絨稍厚,有絨毛;

4.野艾不但葉薄,頁背面基本沒有白絨,只有一層薄薄的青絨;

5.整體來說正品艾草看上去比野艾白;

6.野艾草則青色為主;

7.最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正品艾草晚上所有葉子會閉合,所以純陽,有點像花生葉,或者含羞草;

8.野艾則沒有這一特點。

真正的艾葉:葉寬偏圓,香味濃,東北叫它艾蒿。假的艾葉:尖碎,香味淡,東北人叫它水蒿。

所以采來醫用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分辨是不是艾草哦。

明天給大家介紹關於艾灸和艾灰的功效哦,喜歡用艾養生的親及時關注哦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