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惟楚有材的“楚”,指的是湖南還是湖北?

湖南省長沙市有一所著名的嶽麓書院,書院大門有一副膾炙人口的對聯。上聯是:惟楚有材;下聯是:於斯為盛。

這副對聯是清仁宗嘉慶中,名士袁名矅出上聯,取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貢生張中階對出下聯,取自《論語?泰伯》

此聯一出,爭議就來了。問題不在這副對聯寫的怎麽樣,而是這個“楚”,到底是指的是湖南,還是湖北?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惟楚有材的楚,應該指的是湖南。支持湖南說,有以下幾種觀點:

一、五代十國時期,木匠馬殷在以湖南為中心,建立楚國,定都長沙。自此之後,楚主要是指湖南。

二、自唐宋以後,湖南名人輩出,堪稱地靈人傑。比如平定太平天國的湘軍集團,以及民國時的湖南兩派精英人物。

三、這副對聯出自湖南嶽麓書院。

四、古代四大書院,嶽麓書院佔其一。另外,四大書院之一的河南嵩陽書院有爭議,有人認為四大書院應有石鼓書院。而石鼓書院也是湖南的(衡陽石鼓山)。

而支持湖北說的,也有自己的理由:

一、湖北是最早的楚國地盤,楚國以湖北興盛,那時的湖南基本沒有開發。楚國的國都一直在湖北轉悠,並沒有去過湖南。

二、成語“楚雖有材,晉實用之”的楚,也明顯是指的湖北。

三、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楨為楚王,封國在湖北武昌。

四、湖北同樣名人輩出。袁名矅與張中階對出此聯時,湖南的人才井噴現象還沒有出現。比如平定太平天國時的湘軍集團,以及民國的湖南兩派精英人物。

湖南和湖北兩省為了爭奪這幅名聯,吵來吵去,誰也說不服了誰。相對中立的外省人也各有各的支持方。

其實,無論是湖北說,還是湖南說,都有各自的道理。單純的爭,是誰也爭不過誰的。關鍵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這句話怎麽理解。

如果按《左傳》原文,原文是“楚雖有材”,這個雖字,指向性就非常明顯了,主要是指楚國當時最發達區域的湖北。畢竟當時的湖南還沒有開發。但到了清嘉慶年間,袁名曜說“惟楚有材”時,他是湖南寧鄉人,一直生活在湖南。而當時的湖南已是大省,袁名曜說的楚,應該是一個以湖南為基礎,包括湖北在內的大“楚”,是一個相對抽象的地域概念。

如果袁名曜這個抽象概念成立的話,那接下來要講的,就是這個“惟”字,非常關鍵。

如果袁名曜說的是“雖楚有材”,那這個楚的指向性也是以湖南為基礎,兼顧湖南的大的地域概念。但是,他用的是“惟”字,精妙就在這裡。

“惟”字怎麽理解?

按正常的理解,“惟”是一個語氣助詞,任何實指意義都沒有。在古代文獻中,經常出現“洪惟”,如洪惟我張三李四皇帝,順天應人雲雲。這個“洪惟”同樣是語氣助詞。

也就是說,這副對聯的真正意思,是“楚有材”。這個楚,沒有“惟”字的壓迫,你理解成湖北也行,理解成湖南也可以。

近代以來,湖南和湖北都呈人才井噴之勢。湖南名人多,湖北也不少,勢均力敵。真要比人才,湘鄂兩省的人才都對中國的歷史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這根本沒有一個衡量誰比誰更好的標準。

湖北和湖南都是楚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理解成:前期湖北佔主流,後期湖南迎頭趕上,與湖北二龍並進。更何況,在清康熙三年,1664年之前,湖南和湖北還是一家,都是湖廣行省。即使之後分了家,湖南和湖北的關係依然是最近的,文化同源,這更增加了湖北和湖南的親近感。

相信很多湖南和湖北的朋友,更願意把這個“楚”,理解成包括湖南、湖北在內的大“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