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鐵順豐”成立近一年,引入順豐能否挽救中鐵快運

記者 | 唐俊

編輯 | 韋杭

1

在物流行業,中鐵快運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作為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稱中鐵總)的直屬企業,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鐵快運)擁有外界無法企及的鐵路貨運資格,但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卻遠遠不如“三通一達”或順豐德邦。大多數人只有需要辦理火車托運時才會接觸到中鐵快運,其小件業務、時效性業務少有人問津,城市裡也很少看見中鐵快運的網點。

據《中國經營報》消息,自2013年鐵路貨運組織改革至今,中鐵快運已連續6年虧損,2018年經營狀況略有好轉,但仍然沒能甩掉虧損的帽子。界面新聞記者獲悉,中鐵快運2019年的經營目標是虧損2億左右,2020年按計劃應實現扭虧為盈,距今只剩不到兩年的時間。

中鐵總希望借民營快遞企業的力量,幫助中鐵快運擺脫困境。

2018年6月,中鐵快運和順豐成立合資公司——中鐵順豐國際快運有限公司(下稱中鐵順豐),8月份在深圳正式揭牌,這一合作被視為國鐵企業混合所有製改革的一項重大成果。中鐵總表示,希望結合中鐵快運的鐵路資源和順豐的市場經營能力,“打造具有倉儲、裝卸、包裝、搬運、加工、配送等多種服務功能的綜合物流中心。”

如今,中鐵順豐已成立近一年,雙方的合作卻並沒有達到中鐵總預期的成效。國企混改落地,究竟有多難?

沒落的中鐵快運

中鐵快運是中鐵總旗下三大專業運輸公司之一,另外兩家為中鐵特貨和中鐵集裝箱,其中中鐵集裝箱的控股公司鐵龍物流(600125.SH)早在1998年登陸A股,2018年實現淨利潤5.08億元;中鐵特貨也於2017年2月份通過轉讓15%的股份引入社會資本,計劃今年上市。

剩下的中鐵快運,成了老大難。

事實上,中鐵快運曾是一家高度市場化的綜合物流企業,有過輝煌的過去。從1993年到2004年,中鐵快運創始人陳京生白手起家,依托鐵路創辦了多種快遞業務,在全國380個城市擁有500多個營業網點,並形成了較完善的由鐵路、公路、航空組成的綜合運輸網絡,一度是物流行業的領軍者,也是順豐、德邦等企業的學習榜樣。至2005年,中鐵快運淨資產近5億元,總資產超過8億元,已進入上市輔導期。

2006年,鐵道部對下屬企業進行股權調整,中鐵快運與中鐵行包快遞有限責任公司合並,隨後逐步退出航空和公路運輸市場,回歸鐵路,中鐵快運自此開始走下坡路。

2013年,鐵道部被撤銷,成立中國鐵路總公司,中鐵快運所有貨車資產劃歸中鐵總,行李車、快運班列、部分倉庫場地等資產則劃入屬地鐵路局,中鐵快運使用火車運貨需向各地鐵路局支付費用,運營成本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中鐵快運的業務發展也落後於市場。目前中鐵快運在全國有18個區域分公司和13個省市分公司,共經營六種業務——高鐵快運、普通快運、貨物快運、物流總包、冷鏈運輸、跨境電商,其中後兩項的業務量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前幾項業務也難以和民營物流企業競爭。

2018年中鐵快運總收入近77億元,同比增長6.5億元,虧損額度未知。而圓通、中通、申通和韻達的收入分別是274.65億元、176.04億元、170.13億元和138.56億元,均實現盈利。和中鐵快運同樣主做大件快運的德邦,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230.25億元,淨利潤達到7億元。

曾經領導國內物流行業的中鐵快運,如今面臨邊緣化的尷尬處境。

聯手順豐

在中鐵快運自我變革乏力的情況下,與民營快遞龍頭順豐的合作被寄予厚望。順豐擁有強大的末端網絡和市場經營能力,中鐵快運則擁有獨一無二的鐵路運輸資源,雙方的合作前景似乎一片光明。

其實,早在2017年,中鐵快運就和順豐共同推出過一款中高端快遞產品——京滬高鐵極速達,利用複興號動車組列車在北京和上海間運送加急件,最快當日可達。中鐵快運營運部副部長孫志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終端網絡是中鐵快運最大的短板,末端收派件人手不足,成本壓力較大;雙方合作,由順豐負責兩端收派件,中鐵快運負責城市高鐵站之間的運輸,能更好地發揮規模化效應。

2018年6月,中鐵快運和順豐成立合資公司“中鐵順豐”,8月底在深圳揭牌,中鐵快運持股55%,順豐持股45%。

中鐵順豐的成立,進一步便利了雙方在車次、運力、時效等方面的溝通,高鐵極速達業務也迎來迅速增長。去年雙十一期間(2018年11月11日至20日),有400列高鐵動車組服務於高鐵極速達,北京至長沙間的複興號動車組首次在一對列車高職門劃出一節車廂,用於運輸電商產品。今年1月,中鐵順豐新開了上海到深圳的電商特資優班列,主要承擔蘇、滬與粵之間的貨物交流。

去年雙十一期間,複興號拆座椅運貨。來源:中鐵總

順豐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高鐵極速達產品已覆蓋48個城市,開通205個流向,今年繼續增加中。高鐵極速達2018年總體收入未知,但界面新聞獨家獲得的中鐵快運財報數據顯示,中鐵快運去年從這項合作業務中分得1.1億元,今年一季度票面收入同比增長600%。財報數據未披露雙方分成比例。

雖然“高鐵極速達”的快速增長有一部分原因是基數小,但仍然證明了順豐的運營實力。中鐵快運另有一款類似“極速達”的高鐵快運服務,由中鐵快運獨立運營,同樣利用高鐵運貨、保證時效(當日達、次晨達和次日達)並提供門到門服務,但增速遠低於極速達,兩者合並計算平均增速僅22%。

“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產品(高鐵快運)能夠表現更好,畢竟高鐵極速達的收入要跟順豐分,但無奈中鐵快運沒有能力去開發市場,只好選擇合作。”一位中鐵快運人士告訴界面新聞。

然而,順豐帶給中鐵快運的助力也就僅此為止。據上述人士透露,中鐵順豐實際上沒有多少員工,主要作為雙方溝通的橋梁,具體業務還是中鐵快運和順豐兩家公司分別在做。中鐵總為雙方規劃的“共同打造綜合物流中心”,至今還沒有落地。

中鐵快運方面希望,雙方共同出資修建一些場站和物流設施,但順豐不願意在新建基礎設施方面投入。

一位不願具名的物流行業資深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表示,雖然高鐵的平均貨運成本低於航空,但順豐擁有國內最大的貨運機隊,時效性強、線路靈活,而且機場周圍基本都有物流分撥中心,不需要額外投入建設;而高鐵貨運列車及設施都不歸順豐所有,圍繞鐵路建設物流中心對順豐來說並不合算。

2018年,順豐總業務量中有21.5%都是航空件,鐵路運輸隻佔1.2%。今年4月,順豐發布公告稱,擬發行總額不超過65億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其中16億元將用於購置新飛機和維修航材。

據上述中鐵快運內部人士透露,中鐵快運預計2019年與順豐的合作收入能達到2.5億元。要實現扭虧為盈,這個數字顯然遠遠不夠。

自身症結

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惲綿認為,依托鐵路做貨運有天然的優勢,對於物流企業來說,準時送達貨物至關重要,而鐵路的準時是其他任何交通方式都達不到的。

然而,由於運營能力不足,中鐵快運未能充分利用其擁有的鐵路資源。界面新聞記者實地調查了北京中鐵快運的運營情況,發現市區內網點分布很少,整個西城區只有1個網點,海澱區4個,朝陽區7個(其中3個為代理網點),而順豐僅朝陽區就有11個營業站、14個自營服務點。

此外,有些中鐵快運網點不在官網顯示的地址;部分區域不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同城快件需三天才能送達;高鐵快遞必須到高鐵站網點辦理等等。中鐵快運的部分C端業務(如次日達)在同類產品中價格是最優惠的,但由於上述諸多不便因素,消費者往往寧可選擇其他快遞。

在B端市場,中鐵快運的客戶定制服務、信息系統、倉儲等方面也處於弱勢。中鐵快運甚至沒有自己的郵箱系統,業務員只能用個人郵箱跟客戶溝通業務。

內部人士認為,中鐵快運的問題根源在於缺乏良好的激勵措施,員工積極性差,同時大量的時間精力耗費在事務性工作上,沒有實際產出。“我們沒有市場化的機制,但要在市場中競爭,結果可想而知。”他說。

上述物流行業分析師也對界面新聞表示,中鐵快運缺少的不是資源和人才,更多阻力來自平台和機制:“中鐵快運完全可以根據既有的線路和貨場資源設計出合適的產品,再加上好的行銷和服務,市場自然會打開。”

中鐵順豐的成立是鐵路混改的一項成果,但其發展狀況也證明,混改不能僅僅停留在資本引入層面,如果中鐵快運不深入改革自身的管理體制,即使順豐為其提供資源和人才,也無法從根本上扭轉頹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