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天大便3、4次是有病嗎?到底幾次才算是正常?專家告訴你答案

注重養生保健的人,會關注身體的任何情況,包括飲食、作息、生活方式等,其中排便更是值得重視的事情,通過排便能夠把體內的毒素運出體外,對於調節臟腑、清理腸胃垃圾是極好的。

現在人們的工作更加緊張、生活也沒有規律、三餐飯也沒有按時進食,最重要的是大家早晨都很忙,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排便,這樣的話就影響了大便的排便習慣。

播放GIF

排便與進食一樣,都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同樣是一天吃3頓飯,有人一天排便2、3次,有人2、3天排便一次,那麼到底一天便便幾次算正常?

「一天一次大便」是個認識誤區

每天拉1次只是最理想的狀態,但不意味著只有這樣才最健康,畢竟每個人的體質、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都不同,排便的次數有差異也正常。


所謂正常排便,次數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是狀態,大便的性狀、顏色、氣味,人體的異常反應、自身感受才是最主要的。

只要沒有排便困難,明顯的拉稀等情況,人們從每天排便3次到每周3次都屬於正常範圍。但如果一天大便3次以上,且糞便稀薄,就是腹瀉了,需要就醫診治。

大便次數減少,是便秘的定義之一,除此之外,大便比較乾結、呈團塊狀,這也叫便秘。

如果一周的大便次數小於3次基本可以診斷為明顯的便秘,也是需要引起重視了。

正常大便的形狀與顏色

1. 大便形狀:條狀軟便不粘連

2. 大便顏色:正常大便呈現黃色或黃褐色

最佳的便便時間是幾點

有規律就行!

有人喜歡早晨蹲坑兒,也有人喜歡睡前蹲,只要是養成每天定時的排便習慣,都算最佳排便時間。

長此以往形成條件反射,到點兒你就會產生便意,排便就成為一件具有周期性的自然而然能完成的事情,而不是一件有負擔的事情。

而且,當排便頻率有變化時,你很快就能發現異常!

改掉這4個壞毛病助你正常排便

1、忍著憋著,錯過了便意

有便意了就要及時去,忙的時候一等再等,忍著憋著,等你有空了,便意走了就再也不回來,容易造成習慣性便秘。

2、便便時不專一

蹲坑時,手機、報紙、煙都是便便干擾器,擾亂大腦給括約肌發布的排便指令,而且,蹲廁的時間過長會讓括約肌充血,形成靜脈血管曲張,招來痔瘡。

3、等便便等「上癮」

有些人經常花上十幾分鐘甚至半個小時的時間來等便便,或者等排便結束,還要意猶未盡地繼續蹲會,這都是非常錯誤的做法。

排便時間5-10分鐘,最多控制在10分鐘就夠了,如果超過10分鐘還沒蹲出來,就別太強求。

4、隻吃素

膳食纖維是一把「雙刃劍」,雖然素食粗纖維的確有利於糞便的排出,但前提是腸道要有一定的推動力,而這推動力多來自腸道中的油脂(油脂在腸道中扮演著「潤滑劑」的角色),如果沒有它,腸子裡一點「油水」都沒有,粗纖維食物的水分被腸道吸收後全部堵塞在腸道中,更容易導致便秘。

所以,合理的飲食搭配,多喝水,多運動,才是通便的真正好幫手。

日常生活防便秘小技巧

1、保持樂觀:精神上要樂觀,悲傷、憂愁易導致便秘;

2、重視早餐:早餐後,食物會引起胃及結腸反射,促使結腸產生蠕動,推動排便;

3、養成早晨飲水的習慣:起床後喝一杯開水或牛奶、蜂蜜、果汁,都有利排便作用;

4、多做運動:散步、跑步、按摩腹部、打太極拳等都可以加強胃腸運動,易於排便。

5、適當進食雜糧:雜食五穀、蔬菜、穀物皮中含有的纖維素較多,對腸腔有刺激作用,有利糾正便秘;

6、停服瀉藥:便秘不能依賴瀉藥,可多吃些黑芝麻、胡桃仁、葵花籽、杏仁、桑椹子、火麻仁、松子仁等食物,潤腸通便

正確的認清排便與健康之間的關係,能幫助你更好的保健,希望大家多重視,科學的護理,順利排便,遠離便秘困擾,獲得好身體。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