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艾灸時,你必須要謹記的注意事項,不可不知!(建議收藏)


艾灸可以祛寒、驅邪、溫熱、補虛,對於許多疾病的治療,都有著很好的療效。艾灸療法之所以能治病,一方面是藉助艾灸時產生的特殊「葯氣」,另一方面是藉助艾灸時產生的火熱。

葯氣——艾灸時產生的「葯氣」被人體皮膚吸收後,能起到抗菌、抗病毒和殺滅微生物的作用,也就是古人所說的「驅邪」。此外,這種「葯氣」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後,能起到安神、醒神、通竅的作用。

火熱——艾灸時產生的火熱,其熱力能刺激皮膚,通過經絡讓人體感受到良好的溫陽功效,這是中藥很難做到的。一般情況下,不管是實證、虛證還是熱證、寒證,都比較喜熱,所以,艾灸的時候,患者都會感到非常舒適。同時,溫熱的刺激,還能促進藥物的吸收。

總之,艾灸治療是一種綜合性治療,是局部刺激、經絡穴位、藥物等諸多要素綜合作用、相互影響的治療方法,有著數千年的發展和應用歷史,是較為安全和易掌握的無副作用的綠色療法。但是,艾灸還是有禁忌的,有一些事項需要特別注意。

01

禁忌

如顏面部、心前區、大血管和關節活動處不可用瘢痕灸;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少腹部不宜用瘢痕灸;對外感熱病、陰虛內熱、陰液不足及邪熱熾盛的患者需要謹慎施灸;當患者過勞、過飽、過飢、大渴、大驚、大恐、大怒時不能施灸等等。

(下圖可點擊放大查看)

02

灸量

艾灸的用量直接關係到艾灸的效果。艾灸的用量要看艾灸時間的長短、施灸的面積大小,以及施灸時所要達到的熱度。這就要考慮疾病種類、病情輕重、患者體質等諸多因素了。

一般來說,兒童、婦女、老人和體質較弱者,使用的艾炷一般偏小,壯數也少。艾灸時肌肉豐厚的腰背、臀、腹、臂等處,一般多用大艾炷,而肌肉淺薄的頭面、頸項、四肢末端,一般用小艾炷。

此外,艾灸時,還要考慮患者的實際病情,對於沉寒痼冷、元氣將脫等病症,應採取大炷多灸,以溫散寒凝,振奮陽氣;對於外感風寒等病症,應小炷少灸,既可以達到溫經通絡、驅散外邪之功效,又不至於火邪內鬱產生不良效果。

當然,艾灸方法不同,艾灸時的用量和時間也不一樣。

  • 瘢痕灸:每日7~9壯;

  • 無瘢痕灸:每日3~7壯。

  • 隔薑灸:每日5~10壯;

  • 隔蒜灸:每日5~7壯。

  • 隔蔥灸:每日5~10壯;

  • 隔鹽灸:每日3~7壯。

  • 隔胡椒餅灸:每日5~7壯;

  • 隔豆豉餅灸:每日3~5壯。

  • 艾條溫和灸:每日10~15分鐘。

  • 艾條迴旋灸:每日20~30分鐘。

  • 艾條雀啄灸:每日5~20分鐘。

  • 溫灸器灸:頭面部穴位灸20分鐘,背部及四肢穴位灸25分鐘,胸腹部穴位灸30分鐘。

03

順序

艾灸時一般的順序是: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背部,後灸腹部;先灸頭身,後灸四肢;先灸陽經,後灸陰經。

(圖片來源網路)

施灸的量要從小到大,施灸的壯數也要從少到多。如果違背這一原則,則可能會引起患者的不良反應。當然,在具體施灸時,還要結合實際病情,因病製宜,不可拘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關於 艾灸 的健康資訊:

TAG:艾灸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