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艾灸是如何治療面癱的?

藍色字

「醫承有道」關注我們

文章來源/網路整理

導讀

面癱也稱周圍性面神經炎、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等,四季均可發病,以冬季發病最高。研究顯示病變的面神經均有不同程度神經變性及血管擴張和淤血,神經鞘膜有結締組織增殖 。臨床主要表現為以患側表情動作喪失、口角下垂。

艾灸治面癱的原理

現代醫學對本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治療方法主要以西藥治療為主,輔以物理治療。

中醫認為面癱是由於勞作過度、腠理疏鬆、衛外不固、正氣不足、血液虧虛等因素引起的。針灸可調節面部局部經氣血脈,又可調節經脈氣血。特別是艾灸,艾灸本身溫熱效應可以直接作用於面癱的病灶部位,緩解面神經在莖乳突孔內所受的壓迫,可使面神經炎症所致水腫迅速消退,有加強免疫功能、抗感染、抗病毒的作用。

艾灸方法一

某院收治的面癱患者42例。

艾灸方法:患者取仰臥位,艾條點燃,以灸架支撐,灸下關、翳風,距離穴位2-3厘米,時間不限,以局部紅暈為度。每天1次,治療7天。

治療結果:痊癒33例,顯效7例,好轉2例,無效0,總有效率95.2%

艾灸方法二

劉某某,女,28歲,1996年4月16日初診。

主訴:右側面部口眼歪斜,活動不利1天。

患者自述:1周來因事忙碌,奔波於外,發病前2天夜晚在路邊寒風中等人約1小時,第2天早起乘飛機近9個小時回國,因過度勞累,在飛機上睡覺約6小時,並且忘記關閉冷氣機,使其正對患者頭面部吹冷風,導致發病。

查:患者平素身體健康,神志清,四肢軀乾活動正常,口角歪向左側,右側面肌鬆弛,口角下垂,右鼻唇溝變淺;抬眉時,右側額紋消失,左側正常;右側眉毛較左側低,瞼裂變大,眼淚外溢;貝爾氏征:右(十),左(一);鼓氣試驗:右(十),左(一);伴頭痛,右側耳後乳突處壓痛,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診斷:面癱(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證屬外感風寒,痹阻頭面經絡。因患者懼怕針刺,對疼痛敏感,故選用單純艾條灸法施治。

方法:將純艾條4支捆成一束,點燃後,重灸患側,包括耳後完骨穴,以致皮膚變紅,以患者可忍受的熱力為度,儘可能使熱力深透肌膚;同時進行上下左右來回移動,每日灸2次,每次約20分鐘。

灸至第3日,癥狀停止發展,未繼續加重;至第5日,開始好轉,右眼可全部閉上,右側額紋出現,右鼻唇溝變深,面部肌肉活動如咀嚼、微笑等較前自如;灸至第10日,患者已基本痊癒,面部活動自如。又鞏固治療1周,隔日1次,每日灸1次,共治療13次,諸症消失,無任何後遺症,隨訪半年未複發。

小結

1、治療面癱,針刺與艾灸均可,都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為了提高療效,可以兩者結合進行治療。

2、在發病初期,即使採取有效治療,有時也無法控制病情的發展,所以需要耐心和堅持治療,一般在發病一周後病情才能得到控制進而慢慢改善。

3、如果是嚴重的面癱,針灸治療的痊癒率也並不是百分百。所以日常防範很重要,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面部或者耳後的翳風穴長時間吹冷風。

讓「艾」走進千家萬戶

每天學習半小時課程

用「艾」呵護您與家人的健康

精選6節課程

針對常見疾病的治療

一學就會、灸灸就好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0.1元學習艾灸課程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