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用地倉穴可調理頰腫,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口渴、失音等病症

地倉穴

1.所屬經脈

足陽明胃經

2. 主調病症

口眼歪斜,流涎,眼瞼瞤動,齒痛,頰腫,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等。

3. 位置

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瞳孔。(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4. 穴點陣圖

5. 穴位視頻

十二經脈·足陽明胃經之地倉穴

本經脈分支從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嚨向下後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過膈肌,屬胃,絡脾。直行向下一支是從缺盆出體表,沿乳中線下行,挾臍兩旁(旁開二寸),下行至腹股溝外的氣街穴。本經脈又一分支從胃下口幽門處分出,沿腹腔內下行到氣街穴,與直行之脈會合,而後下行大腿前側,至膝臏沿下肢脛骨前緣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側端(厲兌穴)。本經脈另一分支從膝下3寸處(足三裡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側端。又一分支從足背上沖陽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交於足太陰脾經。

?? 地倉

【出處】《針灸甲乙經》:地倉,一名會維,挾口旁四分,如近下是。

【定位】口角旁約0.4寸,上直對瞳孔。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臥位,眼向前平視,在瞳孔垂線與口角平線之交點處取穴。

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經痛等局部病症。

地倉穴有祛風止痛,安神利竅,舒筋活絡、止痛祛風的功效。主治口角歪斜、齒痛、流涎、三叉神經痛、眼瞼跳動、口渴、失音、目昏等病症。

地倉穴配迎香穴,適用於三叉神經痛;

地倉穴配頰車穴,適用於面神經麻痹;

地倉穴配頰車穴、合谷穴,適用於口歪、流涎等。

三叉神經痛配伍穴位:地倉穴、下關穴、頰車穴、內關穴、外關穴、印堂穴。疾病概述:「三叉神經痛」有時也被稱為「臉痛」,是一種在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覆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神經痛。按摩順序與技法:雙目微閉平視,放鬆心情,調勻呼吸,靜息2分鐘。先按摩地倉穴3分鐘;然後用雙手食指或中指分別放在同側下關穴上,適當用力揉按1分鐘;再將雙手拇指分別放在同側頰車穴上,適當用力揉按1分鐘;接著用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對側外關穴和內關穴,用力按壓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再以一手拇指指腹放於印堂穴上,其餘四指附於對側目外,適當用力自印堂向上推至髮際處,反覆推20~30次。

地倉穴對於小孩子是治療口角流水,口角炎,面癱最好的治療穴位。小孩子容易流口水的話,做媽媽的不妨在孩子睡覺之前,幫助孩子刺激兩角的地倉穴,只要用艾條灸3~5分鐘即可;如果孩子對艾灸不配合,按摩也是可以的,按摩本穴力度適中為好,給孩子按摩的時候要注意力度,不可以太用力。每次施治時間為3~5分鐘,一天3次左右。

艾灸療法:艾灸地倉穴,對於面癱,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流涎,鵝口瘡,面癢,面伽疔瘡等癥狀有效果。採用360艾灸儀灸20-30分鐘(關掉紅外燈)。另有相關記載:地倉穴不宜灸,請大家謹慎選擇艾灸方法。

刮痧療法:取刮痧板從口角外側刮至耳垂下,刮拭2~3分鐘,治療三叉神經痛。

《針灸甲乙經》:足緩不收,痿不能行,不能言語,手足痿蹙不能行,地倉主之。

《外台秘要》:主口緩不收,不能言語,手足痿蹙不能行。

《針灸大成》:主偏風口,目不得閉,腳腫,失音不語,飲水不收,水漿漏落,眼動不止,瞳子癢,遠視,昏夜無見。病左治右,病右治左,宜頻針灸,以取盡風氣。口眼斜者,以正為度。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失音,牙車疼痛,頷頰腫,項強不得回顧。

想要更多了解穴位與對應病症及如何調理的讀者可在評論區留言

穴點陣圖和信息僅供參考,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諮詢當地醫院醫師。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