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潛 | 奧迪「白血病門」,只能不了了之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13日電 (吳起龍)近日,一篇「毀滅中產的毒汽車:他們都買了奧迪車,也都得了白血病」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稱,有六名受害者實名舉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並使用了有異味的奧迪車,兩年後患了白血病。

12日,奧迪方面對此回應稱,2016年4月以後出廠的奧迪Q5、A4L、A3車型,已經過技術改造,不存在異味問題。至於部分車型的車主為何患病,奧迪方面稱,並沒有事實依據可以證明奧迪汽車與白血病之間存在關係。

不過中新經緯客戶端卻發現,奧迪Q5、A4L、A6L等車型的車內空氣質量問題常年遭到消費者投訴,即便是技術改造後的2017款、2018款奧迪車,關於其車內異味問題的投訴也不斷。

車內異味問題為何遲遲得不到解決?有業內專家分析稱,企業一般不會出於道德或自省的因素主動改良,想要改善現狀就需要環保組織不停地呼籲,需要有關部門儘快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約束。

涉車內異味的奧迪Q5 受訪者供圖

車內異味問題屢遭投訴

「剛買來時車內味道就特別大」,北京一位奧迪Q5車主杜女士稱,使用一年多以後自己基本聞不出味了,但第一次坐這車的人還是覺得味道很大,為此她還專門去4S店做過去味處理。

自2013年奧迪「車內異味」問題被媒體追蹤報導開始,至今已過去了六年時間,但有些車型車內異味問題卻遲遲未得到解決。

今年3月以來,來自北京、山西、山東、江蘇、內蒙古、浙江等地區的奧迪車主們集中投訴,車主們反映他們幾年前購買的奧迪Q5、A4L等車型,使用幾年後車內異味依然明顯,且部分車主已出現身體不適。

中新經緯客戶端注意到,全國各地的奧迪車主自發成立了多個QQ維權群,其中名為「奧迪A4/A6L/Q5異味維權群」的QQ群累計已有2700多名車主加入,而且維權車主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我的車子已經封存在那了,誰都可以來檢測。」一位來自山西的2013款奧迪Q5車主張先生向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雖然車子已經買回家五年多了,但他感覺車內異味還是很重。

張先生稱,自己曾通過消協找奧迪維權,目前雖在調解中,但維權之路並不順利。車作為消費品,原本買來是為了方便出行,但車內空氣質量卻有問題。「密閉的狹小空間裡含有甲醛、苯、苯並芘等有毒物質,這不應該呀。」他無奈道。

「我也是身患血液病的維權車主之一」,張先生解釋說,奧迪方面曾稱,生病可能是房子裝修等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確定是車內異味的問題。「奧迪雖百般抵賴,但車子本身有異味難道不是問題嗎?」張先生補充稱。

事實上,奧迪車內異味問題不僅涉及這幾十位車主集中投訴的2013-2016款車型,中新經緯客戶端在第三方汽車投訴監督平台上發現,有關2017款奧迪Q5、2018款奧迪A4L、A3等車型車內異味的投訴也頻頻出現。

部分關於2017、2018款車型車內異味的投訴 截圖來源:車質網

檢測結果以誰的為準?

對於車內異味出現的原因,業內人士指出,很多新車內安裝的塑料件、地毯、車頂氈、橡膠、皮革、塗料等物件因未過有害氣體釋放期,會直接造成車內空氣汙染;尤其是在高溫暴曬後,散發出的氣體中往往含有直接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同時,在車內裝飾過程中使用的柔軟劑、膠粘物等化學製品,一般也會釋放含有甲醛、苯等有害氣體,造成車內空氣汙染。

「家裡奧迪車內異味中的有毒物質,應該還是來自車輛上起靜音作用的阻尼片和隔音棉。」北京奧迪Q5車主王女士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這個類似70號瀝青的有毒阻尼片問題在2013年就被曝光了,誰曾想奧迪依然在使用。

王女士稱,自2013款後,直到最近的2017款、2018款一直有奧迪車主在投訴,這樣看來車內異味問題可能並未能讓一汽大眾奧迪有所觸動,否則他們早該站出來對車主和公眾有所交待。

「目前自己的奧迪Q5車內空氣質量如何,仍是參考2017年深圳市消協的檢測結果。」張先生略顯無奈地說,自己沒有委託機構做詳細的檢測,因為就算打開車做檢測,得出的檢測結果也不具有價值,奧迪和有關方面並不認可。他找了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室內空氣檢測的工作人員使用相關儀器在車內測量,當時的結果顯示數值超過推薦標準三倍。

奧迪Q5使用四年多後,甲醛仍超標3倍多。受訪者供圖

王女士亦向中新經緯客戶端證實,考慮到事情的嚴重程度,其已將奧迪起訴至法院。但自己委託具備空氣質量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對車內空氣進行檢測時,被告知檢測結果無效,不會被認可,有關車內空氣質量的鑒定問題,需由法院委託司法機構來處理。

實際上,國家早在2012年3月就已推出了《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明確規定了車內空氣中有關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8種常見的車內揮發性有機物濃度的限值,不過該指南只是作為推薦標準使用,不具備法律效力。「車內空氣質量是檢驗汽車生態與否的關鍵指標。」中國生態汽車評價(C-ECAP)相關負責人說。

「雖說只是國家推薦性標準,但如果連這個標準都達不到,那這輛車的車內空氣確實就有問題吧。」張先生坦言,回歸到車本身,車內有甲醛等有害物質,企業也該負起責任。

中新經緯客戶端注意到,在2017年3.15前夕,奧迪所屬的大眾集團曾發布聲明稱,要聯合開展服務行動,保障車內舒適體驗。大眾對車內異味給車主造成的困擾表示歉意,並表示要解決部分車輛因隔音材料引起的內部異味問題。

「注意大眾的表述這不是召回,而叫做保障車內舒適體驗,這不是在開玩笑嘛,集中反映的問題被粉飾成了給車主提供的『福利』。」張先生苦笑著說,我的訴求很簡單,奧迪把車輛召回,別再讓不知情的車主繼續吸毒氣。

杜女士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自己並不知道奧迪有這次更換隔音棉的活動。「當時奧迪沒有人通知我呀」,杜女士補充說,這輛Q5的隔音效果真的很差,開車時如果不開音樂,根本受不了來自車內外的噪音,自己也曾懷疑是不是車輛使用了劣質隔音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2017年3月的那份聲明早已從其官網刪除。中新經緯客戶端就車內異味、奧迪是否接到有關異味中含有毒物質、後續將如何處理此事等問題多次聯繫一汽大眾奧迪華北區公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時仍無回應。

業內呼籲儘快制定約束性法規

實際上,中新經緯客戶端在通過搜索引擎檢索「車內異味」時,看到的多是科普內容,諸如指導消費者要開窗透氣、如何使用炭包等方式來減輕車內異味等。對於頻繁出現的消費者投訴,車企似乎並未深究異味難以消除的根本原因。那麼,消費者該如何維權呢?

中央電視台此前曾報導稱,奧迪等車型的車內異味主要來自含70號瀝青成分的阻尼片等材料,這些阻尼片老化可能會分解釋放出多環芳烴等有毒有害氣體。解放軍總醫院呼吸科主任劉長庭曾指出,多環芳烴中對人體影響最大的是苯並芘,是一種致癌的物質。

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向中新經緯客戶端介紹稱,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汽車阻尼片等材料一般會使用高分子樹脂或橡膠等環保材料,但國內還沒有關於汽車零組件和輔助材料的相關國家標準,同時使用這些非環保材料可以降低成本,以更低的價格吸引消費者購買。

中國重汽技術中心材料工藝所高級工程師周光亞曾表示,這種含瀝青成分的阻尼片,一輛車的使用面積約3平方米,成本約為50-70元,若使用環保材料每輛車成本約增加150-200元。

奧迪Q5 中新經緯 吳起龍 攝

「車企為什麼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呢?一切都是為了經濟利益。」鍾師直言,這些有異味的、有害健康的材料往往要比環保材料成本更低,企業本著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在沒有法律約束的情況下,使用低價的材料,才能在競爭中更具價格優勢。

鍾師進一步解釋稱,近幾年,有關車內空氣質量問題的投訴此起彼伏,但因為車內空氣質量問題召回還不太可能,因為召回主要是涉及車輛的安全性問題,而環保問題只有在可能導致駕駛事故等安全隱患時才有可能實施召回,但車內異味等環保問題對消費者造成的是慢性傷害,最後往往會不了了之。

鍾師坦言,企業一般不會出於道德或自省的因素主動改良,想要改善現狀就需要環保組織不停地呼籲,需要有關部門儘快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約束。

面對車內空氣質量問題,消費者該如何維權呢?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趙佔領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說,有關車內空氣質量問題的維權比較困難,關鍵要看在買車時合約是否含有空氣質量標準的相關約定。如果有可以按約定執行,若沒有就很難維權,因為目前關於車內空氣質量只有一個不具強製性的推薦標準。

趙佔領解釋稱,僅憑車內異味來確定汽車為缺陷產品還比較困難,但如果消費者能夠證明因為車內空氣質量問題導致受到人身傷害,就可按侵損案來起訴,不過舉證不易,需證明自己身體不適與車空氣質量存在因果關係。(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部門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