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總被人忽視的漢末諸侯,卻被鄰國追尊為王

士燮,是漢末三國時期的群雄之一,也領有一州之地(東漢行政劃為十三州)。按理說應該實力不弱,具有較強的影響力才對。可是,士燮在我國的歷史上卻並無太大的影響力。即便是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也會對這個名字而感覺到陌生。就是這位總被國人忽視存在的漢末諸侯,在鄰國-越南卻享有極高的地位,越南人把士燮當之為神,追贈其為王。

士燮,是蒼梧廣信(今廣西梧州)人。其先祖,為魯郡(今山東境內)人,因躲避王莽之亂而移居到交州。經歷五、六代人的發展,士氏成為交州的地方豪族,士燮的父親--士賜被朝廷任命為日南(交州的下屬郡,今越南中部)太守。士燮年輕時期,到京師遊學,跟隨當時的經學大儒-潁川人劉陶(漢朝宗室)學習《左氏春秋》,被被舉薦為孝廉。其父士賜去世後,士燮被舉為茂才,任巫縣令,而後又被遷任交址太守(今越南北部)。

後來交州刺史朱符被地方土著所殺,交州騷亂。士燮於是向朝廷上表其弟士壹領合浦太守、其弟士?領九真太守、其弟士武領南海太守。士燮兄弟一起擔任了交州的各郡郡守(交州共分七郡),強力掌控著交州的一州之政,而交州又地處嶺南,山高皇帝遠,士燮在交州的威望尊崇都超過了昔日的南越武帝--趙佗(交州的疆域基本與漢初的南越國相當)。

而後,荊州劉表也想往交州地區擴充勢力。曹操擔憂劉表的勢力過於強大,便以朝廷之名,賜予士燮璽信,授士燮為綏南中郎將,總督交州七郡、並兼任交址太守。其時雖天下大亂、路線斷絕,而士燮卻仍能盡到朝貢之職,以此朝廷又下詔拜士燮為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

赤壁之戰,曹操兵敗,天下三分。而交州地區毗鄰東吳政權,士燮不能與東吳相抗衡,便又歸附孫權,被封為左將軍,士燮、士壹的兒子們都被拜為中郎將。後來又因士燮誘使益州的豪族雍闓等率領人口叛蜀歸吳,而被孫權拜為衛將軍,封龍編侯。其弟士壹也被拜為偏將軍,封都鄉侯。士氏兄弟每年都向孫權進貢嶺南地區的明珠、大貝、流離、翡翠、玳瑁、犀牛、大象及各類水果等特產。

士燮於226年去世,享年90歲,統治交州地區四十多年。士燮死後,吳國分交州一分為二:合浦以北為廣州,呂岱為刺史;交址以南為交州,戴良為刺史。又以陳時為交址太守。士燮之子士徽惱怒,於是自署交址太守,發動了叛亂。而後,士徽之亂被平定,士氏宗支或被誅殺、或被貶為庶人,士氏豪族自此煙消雲解。

然而,士燮統治交州地區四十餘年,交州地區社會較為安定,居民富庶。許多中原人也紛紛南下交州避難,為交州地區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文化,促進了交州的社會繁榮。士燮又喜愛儒學,且為人胸襟廣闊,寬厚待人,所以有許多中原名士前來投靠士燮。士燮與這些中原名士一起交流儒家,並著書立傳,對當地的文化起到了一次歷史的飛躍。

因為士燮曾經統治部分越南的部分地區,所以士燮被一些越南史學家與學者當作成越南的君主,稱士燮為“士王”(S? V??ng)。相傳晉朝末年,林邑國(今越南的中南部,其時不屬於交州)侵犯交州,曾發掘過士燮的墳墓,見其面色如生,大為驚駭,便又重新封上了他的墳墓。越南人因此認為士燮成了神先,便為其立廟,稱之為“士王仙”。而後的越南陳朝又追贈士燮為“善感嘉應靈武大王”,同時士燮又被越南人奉為“南交學祖”,是既入了帝王廟,又入文廟,越南人對其祭祀至今不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