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的武俠文化是怎麽形成的?

有關於“俠”這個字,最早誕生在春秋戰國時期,但是這個俠客這個職業,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並不是多麽光彩的職業。正如韓非子《五蠹》中所寫:“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至少在俠客盛行的春秋戰國時期,雖然當時的價值觀對許多俠客的行徑大加讚許,但是這些人與其說是替天行道,倒不如說是一群真正的“古惑仔”。

▲東漢著名的《七女長安復仇》石像畫

到了唐代,俠客文化終於迎來了一次歷史性的轉變。受到佛道等宗教文化影響,在唐代小說中的俠客,雖然以現代誤下標準來看,倒是算不上什麽正派角色,但是有關他們“紅線一夜之間往返七百裡 , 空空兒更神速”以及“遁跡塵中棲心物外澄清一氣,生死長存”一類的記載,都讓俠客這一形象開始更加虛無縹緲。

到了宋代,隨著理學的興起,更是讓這一時期文學形象中的俠客們,有著明顯帶有當時文化價值觀中所認可的善惡觀。以此為基礎,到了清代,最終產生了中國第一本以武俠為主題的新小說類別,這便是清嘉慶年間著名評書家、小說家石玉昆所寫的——《三俠五義》

▲武俠題材的開山之作——《三俠五義》

然而,雖然民間從來不乏許多精彩的武俠故事,但是武俠小說的發展卻可謂一波三折。清代武俠小說的發展,大多都拘束在一種忠君的狹隘世界觀下,說不好聽的就是甘為朝廷鷹犬。到了近代,伴隨著民國國術的興起,武俠小說因此開始進入了一個黃金時期。在20世紀20-40年代,國內誕生了包括南方“舊派前五大家”和 “北派五大家”等相當著名的武俠小說家。

不過伴隨著西方文學的傳入以及社會的動蕩,武俠小說的作者們為了能夠吸引讀者,因此開始不斷劍走偏鋒,加大小說中復仇、血腥殺戮等負面元素,希望能夠以此刺激人的觀看欲望。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誕生了包括內功、玄功等一些列現代我們耳熟能詳的設定,同時民國時期小說的天馬行空想象力,有些即使是在今天,也不得不對其腦洞大開,佩服無比。

▲民國時期的武俠小說

1956年,一本劃時代的小說在《香港商報》上連載。這便是金庸先生的的第二本武俠小說,同時也是他的成名作——《碧血劍》。《碧血劍》在劇情方面,仍然和民國時期的舊派武俠沒有什麽太大的劇情。但是在寫作方式上,金庸大膽的採用了西方文學的一系列的倒敘、插敘等手法,改變了傳統武俠小說平鋪直敘的敘事手法,從而讓整個小說從閱讀感受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也因此,正是以這本《碧血劍》作為分界點,武俠小說從此進入了新派時代。

▲金庸成名作——《碧血劍》,其背景放在明末時期

在新派武俠中,最具代表性的,除了金庸之外還有大名鼎鼎的古龍和梁羽生,三人合成“新派三傑”。其中名氣最響,同時也是影響力和知名度最大的,自然便是金庸。從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開始,金庸實際上就已經開始逐漸構築一個全新的武俠世界。

依托深厚的歷史功底,金庸將許多武俠故事,都與歷史事件完美融合在了一起,甚至達到了以假亂真的效果。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在《神雕俠侶》中,所出現的郭靖守襄陽,以及《倚天屠龍記》中,明教推翻元朝等等。這種生動且令人信服的描寫,甚至讓人忘記了,死守襄陽的南宋名將呂文煥,以及曾經極富威名的白蓮教。

▲著名的襄陽古城牆,曾經一度打算在上面豎立一座郭靖黃蓉的雕像,可見金庸小說影響之深。

不過金庸對於武俠小說的貢獻,另一個非常重要之處,在於他與唐後主李煜讓詞“從俗入雅”一樣,讓武俠小說成為了真正能過做到雅俗共賞的小說題材。這一方面是金庸那令人折服的文筆,另一方面,則是金庸對於武俠精神文化的構建。雖然金庸可能是個老派的知識分子,也有人指責其在立場與私德方面存在瑕疵,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新派小說飽含著對家國情懷與民族氣節的塑造和追索。

▲幾乎貫穿了“射雕三部曲”的郭靖黃蓉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金庸筆下的武俠人物,可以說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踐行者。這種江湖俠義在自身利益、個人恩怨、社會矛盾中的碰撞與矛盾,無疑是金庸武俠小說一個難以忽視的主題。而那種傳統知識分子對於國家民族命運的關切,對於勞動人民的同情,也在金庸小說中隨處可見。可以說,金庸先生不光引領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寫法、構建了全新的武俠世界,更詮釋了全新的俠義精神,將著眼於“小我”的個人恩仇,提升到對“大我”的追求與實現,並將俠義與情義交織在一起。

所以,雖然金庸先生在1972年就已經封筆了,但是其本身就足以成為中國文壇的一個時代象徵和標誌。他的武俠世界也同樣是一座世界文壇的高山和一個時代鮮明的印記。最後,願逝者安息,也願中國武俠文化能夠古樹長青。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