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rm眼前的五條路,少了中國還能有400億身價?

日本軟銀集團考慮出售 Arm持股的消息曝光後,已經點名蘋果、三星、NVIDIA Nvidia 等業界巨擘接手;其中,傳出蘋果、Nvidia 已經與軟銀接觸過,前者意願不高,後者被眾人看好。

軟銀拿出 Arm 求售,基本上還是為了紓解緊繃的財務危機。軟銀可能讓原本就在規劃之內的 Arm IPO 時程提前,或是尋求出售 Arm 股份。若是出售交易成真,那此樁交易案可能創下芯片史上最高金額的交易案。

不過,要把 Arm 賣出去也不是這麽容易,一來它很貴,所以被點名接手的對象,各個都是富貴人家;二來 Arm 在芯片領域的江湖地位高,買家不敢隨便出手,不然很容易碰到各國的反壟斷法紅線。

另一個可能性是,如果確定Arm 不走 IPO 這條路,整個賣掉又很難成交,那就把 Arm 分拆開來,一塊一塊的賣掉,等同是以另一種方式尋求最大的商業利益。

蘋果、三星要買,過不了反壟斷審查

日前已傳出蘋果對 Arm 興趣不大,主要是Arm的授權運營模式與蘋果的業務模式不匹配。

業界認為,蘋果 iPhone 手機、Mac 筆電等都用到 Arm 的 CPU 核,但每年付給 Arm 的錢其實是九牛一毛,蘋果無需為了每年喝幾口牛奶,而去養一個牧場。

而且,蘋果買公司、技術都是要讓自家產品更為發光發熱,對於去經營自己完全不熟悉的 IP 授權模式應該不會有興趣。

再者,這樁交易也過不了反壟斷監管機關的審核,首先中國和韓國會先擋下。

因為,如果 Arm 讓蘋果買去,而不再授權 CPU 核給安卓手機陣營,不等同宣判安卓陣營已到末路,那背靠安卓的品牌手機廠如華為、小米、OPPO、三星等該怎麽辦。

話說回來,把安卓陣營往死裡打,也不是蘋果想做的事;因此,蘋果先表明對 Arm 興趣不大,也是合理。

相形之下,三星會比蘋果更會想把“敵人”往死裡打。一旦 Arm 被三星買去,安卓陣營的其他手機廠恐怕更不利,Arm 建立起來的生態系統也將面臨傾覆危機,而這交易案應該也過不了各國反壟斷機關的審查。

Nvidia、Arm在雲端、手機各自稱霸

Nvidia 買 Arm 合理許多。Nvidia 與 Arm 的強項各自在伺服器、手機兩端,Nvidia 一直無法成功進入手機端,而 Arm 在伺服器端打不過英特爾的 x86 架構,從這個角度來看,兩者是高度互補。

除了 Arm 的手機 Cortex-A 系列對 Nvidia 而言高度互補之外,Arm 針對物聯網領域所開發的的 Cortex-M 系列,或許可鋪開一條讓 Nvidia 進入物聯網終端領域的道路。

因為Nvidia 的強項是在雲端,大部分 AI 的訓練是靠 Nvidia 的 GPU 在雲端處理,由 Nvidia 把 AI 算法訓練好之後,提取出重要參數,讓終端設備做推理,所以終端就不用花資源去計算。

這幾年盛行邊緣計算,也是要基於訓練好的 AI 網絡,才能在終端快速且高效地進行推理。

Nvidia 這幾年也開始布局邊緣計算領域,如果能拿下 Arm,可以用更好的方式進入邊緣計算市場。屆時,Nvidia 的優勢可以順勢從雲端往邊緣計算發展。

不過,Arm 的 Cortex-M 核對於做邊緣計算可能不太夠,但還是可以做很好的主控。

至於 AI 技術,這一項不是 Arm 的強項,估計單獨賣也賣不到好價錢,包在一起賣,也無法為整個交易加分太多。

Nvidia 想買 Arm,一來付得起這帳單,二來策略願景上具互補性。但面臨的是問題是,未來 Nvidia 要如何維持 Arm 既有的授權運營模式?

二來,Nvidia 買下 Arm,可以助力其手機、伺服器、邊緣計算等領域的實力,因此,最不樂見的恐怕是英特爾。英特爾搞不好會出來“攪局”一下。

缺少“中國”的Arm,有400億美元身價?

值得注意的是,軟銀要把 Arm 打包出售,如果沒有中國的 Arm China 這一塊,還能賣個好價錢嗎?

軟銀買下 Arm 之後,大舉擴編上千名員工,很多投入未有回收。再者,手機市場已見飽和,Arm 在其他領域如 AI、物聯網等新興領域都沒有太多突圍下,營運已見瓶頸。

近幾年,中國是 Arm 少數成長的地區,且中國業績至少貢獻 Arm 有三成,Arm 若是要捆起來賣,少了中國這一塊,價值會大打折扣。

日前傳出軟銀出售 Arm 的價格是 400 億美元起跳,高過 2016 年軟銀以 320 億美元買下 Arm 的價格。業界原以為當年軟銀已是買在逼近 Arm 的最高點,現在還要賣 400 多億,但最後價格如何還很難說。

第三方企業是另一種選擇

還有一類企業也可能是 Arm 的潛在買家,而且不容易遇到反壟斷大刀,例如谷歌、亞馬遜、Facebook 這類巨頭,但要考慮到彼此的業務匹配性。

再者,EDA 業者供應商新思 Synopsy、楷登 Cadence 等,其實也很適合。

新思這幾年的 IP 業務越做越大,且一向非常熱衷並購來擴增自己的產品和技術版圖,目前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二大 IP 供應商,僅次於 Arm。

新思主要提供的 IP 包括嵌入式記憶體、嵌入式測試、模擬 IP、有線和無線接口 IP、安全 IP、嵌入式處理器等。

EDA 公司的業務模式其實很適合收購 Arm,但這樣的收購在資金上很難過關。

優勢是,不但不會有反壟斷的問題,且EDA 公司本身就有授權IP的運營模式,角色偏向第三方,可以確保 Arm 的生態系統可以完整且長久的經營下去,不用擔心 Arm 的 CPU 核不賣給哪一家業者。

買方口袋要夠深,但錢不是唯一條件

軟銀要解財務危機,Arm 目前有五條路可以走:第一,賣給芯片巨頭(目前看來 Nvidia 最適合);第二,賣給讓第三方公司(如上述討論的新思或谷歌等);第三,賣給財務公司(如當年被軟銀買下);第四,維持原本獨立的 IPO 之路;第五,整個拆開出售。

加快 IPO 速度,也很可能是軟銀為 Arm 解套的方式之一。Arm 雖然是英國公司,但近幾年大舉任用美國高管,內部英、美勢力拉鋸,因此上市地點在英國或美國機率都不小。

軟銀拋出要賣 Arm 的議題,才只是開始而已。Arm 在整個科技產業生態鏈佔據非常特殊的地位,因為太特殊,要與之匹配有一點難度。“錢”固然是這場並購案的“低消”,但有錢也不一定可以買。

基本上,接手的企業要考慮資金充足性、運營模式匹配度、反壟斷等三個問題。

這個議題只是開始,估計後續還會有很多變化和新競爭者會陸續加入這大戲,各界是拭目以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