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訪哥大教授商偉:我們當下的教育萬萬不能忘記什麽?

由活字文化策劃、北島主編、大家給孩子的博雅啟蒙文庫“給孩子系列”近日又出新品,知名學者商偉耗時三年編注的《給孩子的古文》上市。

提到古文,讀者首先會想到清朝康煕年間紹興吳楚材、吳調侯編輯的大名鼎鼎的《古文觀止》,300多年來一直充當各種各樣的教材,十分走俏。但是在一些學者和專家看來,世易時移,300年前的選材和眼光,與當下學子和讀者之間拉開了不小的距離。知名學者商偉編注兼導讀的這本《給孩子的古文》,精選從先秦到現代的古文80篇,眼光獨特、另辟新章,讓人眼前一亮。

商偉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杜氏中國文化講座教授,他的學術經歷頗為亮眼:北大中文系本科、碩士,哈佛東亞系博士,曾師從袁行霈、林庚、宇文所安、韓南等泰鬥級學者,學術視野開闊、造詣深厚。《給孩子的古文》是商偉反覆打磨、匠心錘煉的心血之作,可謂一本學術大家給孩子的“古文公開課”。

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深圳晚報記者對商偉教授的獨家專訪,共同了解《給孩子的古文》在編選立意與取材方面的獨到匠心;以及作為現代人,我們為什麽要學古文?該怎樣學習古文?我們當下的教育萬萬不可忽略的是什麽?

採訪者: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楊青

受訪者: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杜氏中國文化講座教授 商偉

學者商偉

唐宋注重名篇 明清選了一些冷門

讀創文化廣場:你在編《給孩子的古文》時是以《古文觀止》作模板增減,還是推倒重來?

商 偉:我參考了一些古文選本,但並沒有專門針對《古文觀止》,我想今天的讀者對其中收入的許多公文體裁也未必有多大興趣。為了了解古文教學的情況,我請活字文化的編輯協助匯集了主要省份的初高中語文課本中的古文篇目,但目的還是希望能超出它們的選擇範圍。而在我編選的過程中,國內開始實施統編教材。同省編語文課本相比,統編教材中古文和詩詞的比例的確有所增加,可是入選的古文篇目總數卻減少了。《給孩子的古文》正好可以做一個補充。

《給孩子的古文》目錄節選 本書選目既有耳熟能詳的名篇,亦有冷門佳作

讀創文化廣場:你的選篇很獨特,先秦諸子《老子》《論語》各選一條,《莊子》兩條,《列子》卻選了五則;《左傳》不選,《國語》不選、感覺卸載了文史中的“史”,還把文以載道的“道”也放下了,回歸文學的純粹。

商 偉:這個集子是循序漸進,先易後難。給孩子讀,需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別一上來就是《尚書》什麽的,把孩子嚇一跟頭。《給孩子的古文》的開頭部分基本上是節選的古文片段,篇幅不長,包括有趣的寓言和笑話。從曹丕的《與吳質書》開始才出現完整的文章。唐宋部分注重名篇,明清時期選了一些自己喜歡的、有特色的篇目,雖不見於一般的文選,但都是天下第一流的好文章,很值得一讀。清人編選古文,有他們自己的偏見,比如說,他們往往看不上晚明的小品。此外,他們還承受了“文以載道”的使命,負擔太重,難免顧此失彼。像劉侗、金聖歎、李漁和鄭板橋等人,都自成一家,別有特色,好文章不少。

讀創文化廣場:金聖歎居然連選三篇。

商 偉:是的,我節選了金聖歎的評點文字,主要是想讓現在的讀者看看前人的評本是什麽樣子,也借此了解他們是怎樣讀書、讀文章的。金聖歎的評釋不僅提示了閱讀的門徑,還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閱讀所帶來的智性的快樂。他筆下的文字元氣充沛,歡蹦亂跳,融進了他個性鮮明的語吻和靈氣,哪像我們通常批評的那樣,是什麽歷史的化石或死掉的文字?這樣的古文極富於彈性,也有著強大的感染力,不信可以拿他的集子來讀讀看。

讀創文化廣場:明代的袁中道和劉侗都寫到北京的西山一帶的風景,好像你對那裡情有獨鍾?

商 偉:我上大學時經常去西山遊玩,而且出了北大西門不遠就是水田——沒錯兒,要不怎麽叫海澱呢?我選了袁中道寫的《寄四五弟》、《寄八舅》和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的三篇,自然有個人的情感因素。但我喜歡袁中道的這兩封短信,首先是因為他寫得真叫放鬆啊!晚明小品我讀了不少,有的擺名士派,難免矯揉造作,或者形成了新的套路,也未見得出色。但袁中道的這幾封信脫口而出,就像文人的寫意畫,率意幾筆,畫完了又像是未完成。散文好就好在一個散字,太緊張了不行,不隨意還能寫隨筆嗎?但形散而神不散,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不同篇目之間有內在的聯繫

讀創文化廣場:這本古文選是按時間順序編選的,但是看你的導讀文章發現不同的篇目之間有不少的關連,前後有所呼應。

商 偉:我在選篇時設計了不同的主題,一方面希望體現古文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既有夏完淳的《獄中上母書》,“死生大矣,豈不痛哉!”也有鄭板橋寫給堂弟的書信,詼諧俏皮而又不無自嘲;另一方面又希望這些不同的作品之間還是有一些線索,將它們貫聯起來。也就是單篇之間可以互通聲息,產生關聯性,獲得整體感。

比如說,我從《世說新語》中選了有關陶侃的一節,他是陶淵明的曾祖,又選了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還有一篇出自《晉書·列女傳》,寫陶侃的母親。這樣一來,它們之間就可以相互呼應了。有些關聯與主題或者寫法相關,有些涉及意象或觀念。例如,李贄的《童心說》、龔自珍的《病梅館記》和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 在觀念上和意象上,形成了前後延續發展的一條線索。放在一起讀就可以看出來龍去脈了。

《少年中國說》文前導語,梳理龔自珍的《病梅館記》和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的內在關聯

文體或體裁也是我關注的一個重點。同樣都是為贈別而作的“序”,韓愈的《送董邵南序》這一篇,寫得曲折婉轉。從中我們讀到了為文的藝術,也讀到了為人的藝術——你看韓愈寫得何等體貼入微、何等含蓄有致。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上來就寫自己當年苦學的經歷,一反贈序的常規寫法。他寫到少年時家貧無書可讀,不得不四處借書抄書。這樣的經歷現在城市裡的孩子都不曾有過,但與我們文革中的讀書體驗是相通的。我們小時候也曾經借書抄書,有時不僅自己抄一遍,還得替借書給我的那位抄一遍,因為他也是借來的。今天書多得讀不完,不稀罕也懶得讀了,至少城市裡的孩子再也無法體會無書可讀的饑餓感。但幸好還有宋濂的文章在,我稱之為自述體的勸學篇。他似乎料到別人會指責他借此自我炫耀,在結尾處預先做了回應。無論如何,這兩篇都是為贈別寫的,但內容和寫法卻截然不同。

讀創文化廣場:導讀是這本書的精華和亮點,你怎樣謀篇布局?

商 偉我在選篇中優選罕見於教材和選本的篇目;已有的名篇,在導讀時盡量引領讀者看到一些平常不注意的方面,也就是找一個入手點,從文本裡讀出新的東西來。這當然是說易行難了,但又正是我著意強調之處,因為在我看來,沒有什麽比培養文學的閱讀能力更重要的事情了。讀小說詩歌是如此,讀古文也不例外。培養文學閱讀能力,就不能只是圍繞著時代背景、作者生平這些外圍的東西打轉轉,或者拿文學作品來印證我們早就知道的那些觀念和說法。文學之所以成為文學,就是因為它是無法替代的,就是因為除了文學的形式之外,沒有其它的形式足以承載它所承載的豐富意義。

導讀出現在每一篇文章的前面,不能特別長,也不能事無巨細。我的做法是長短搭配,每一次變換一個角度,這一篇講結構,下一篇講修辭,再下一篇講其中的一個母題。綜合起來,可見閱讀古文的不同取徑。

《嶽陽樓記》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篇,背誦得滾瓜爛熟,滴水不漏。但如此熟悉,也造成了閱讀上的一些習慣性的障礙,誤以為其中的每一段、每一句都天經地義,本該如此。實際上,范仲淹並沒有遵循這一體裁的慣例。他筆下所寫的是想象之辭,因為他本人並沒有來過嶽陽樓。他的文章起筆和架構也避開寫樓,而著重寫了登樓人在不同季節可能看到的湖景與相應的心情。至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那兩句,更仿佛是劃空而來,令人猝不及防。這些都是《嶽陽樓記》的不同尋常之處,不能因為太過熟悉,反倒視而不見。

古文不是用來翻譯的,是用來閱讀的

讀創文化廣場:“作文、古文、周樹人”據說是中學生三怕,再好的古文選本也會讓孩子有“怕”感,有沒有什麽獨家竅門可以讓孩子們快速讀懂古文?

商 偉首先,沒有什麽古文是專門為孩子寫的,我們得接受這個現實。其次,沒有什麽古文,一遍就能徹底讀懂。讀懂也分不同的層次,可以把每個字都弄明白了,姑且算是讀懂了字面的意思,但這不等於真正讀懂了文章的寓意。好的文章往往意蘊豐富,或意在言外。因此,閱讀古文不僅需要語言能力,還需要培養文學閱讀的能力。文學閱讀是一種能力,有沒有大不一樣。第三,古文不是用來翻譯的,而是用來閱讀的。不要一心一意只想著把古文翻譯成現代漢語,就大功告成了。翻譯不能替代閱讀,更不是閱讀的目的。

讀創文化廣場:很多人閱讀古文,首要任務就是翻譯成白話文,書店有各種版本的白話文古書暢銷,是閱讀古文的拐杖,你為什麽說古文不能翻譯?

商 偉白話翻譯只是臨時的拐杖,能站立行走就用不著了。過份倚賴拐杖,你永遠也站不起來,更談不上學會走路了。古文不能翻譯,有很多原因:首先,翻譯就是選擇,把古漢語翻譯成白話,就是從古文的豐富涵義中選取一種,用現代漢語的方式重新表達出來,而把別的涵義過濾掉、屏蔽掉。譯文經過了譯者的選擇、咀嚼和消化,是二手貨,與原文已經產生了距離。別的姑且不說,像《帝京景物略》這樣的文字又怎麽翻譯呢?它寫景具有直觀性,將畫面直接呈現在我們眼前。現代漢語受到歐洲語言的影響,講究連續性,但古漢語未必如此。從《帝京景物略》不難看到,它具有相當的彈性和跳躍性,以語義豐富取勝。這也正是為什麽我們必須回到原文,重讀原典。

通過閱讀培養審美意識

讀創文化廣場:你的選篇文體特別多樣,《古畫品錄》序、董其昌跋米芾《蜀素帖》,還有《長物志》中《懸畫》,感覺不僅在強調閱讀,同時也在開啟審美。

商 偉:是的,通過古文閱讀可以培養審美感,提高鑒賞力。審美意識沒有邊界,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古文的內容也是無限的,囊括了社會人生的每個角落,也涉及到日常起居的環境。比如說文震亨在《懸畫》中說,客廳只能掛一幅畫。而像西門慶那樣四壁掛滿就俗了。此外,畫的內容還得對景,根據不同的季節和景色來更換,要求很高,這就難了。這是文人的趣味。

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寫的都是日常生活裡的瑣事,當時隻道是尋常,但其中的氛圍況味,卻彌漫在靜美的時光中,令人留戀不捨。鄭板橋給他堂弟的信裡交待買房一事,原本繁瑣煩人,但在他的筆下卻生趣盎然,成了一大快事。這兩篇對照來看,可以看出古人的生活情趣和審美態度。

從古文中讀到的人生,有許多即興的快樂,就像王子猷雪夜駕舟訪戴安道,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一時傳為美談。我們今天有了很多的人生規劃,但規劃太多了,樂趣就被扼殺了。快樂不是規劃出來的,人畢竟不是機器。

中國文化的DNA要傳承下來

讀創文化廣場:聽說你帶兩個女兒讀過《春江花月夜》,很想知道還帶她們讀過什麽,讀過古文嗎?

商 偉:兩個女兒正在讀十一年級和九年級,大女兒明年就要上大學了,我還有機會陪她讀一讀古文,這也是我編這本書的動力之一。之前跟她們一起讀過一些古詩詞、現代散文,讀過魯迅的一些散文小說,還讀過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中的幾篇——我朗讀英譯本,她們朗讀中譯本,對照起來讀。但古文讀得很少。我還沒有拿到這本書,拿到之後會一起讀讀看。

學者商偉

讀創文化廣場:你曾說年輕的一代是長在瓶裡的豆芽,不接地氣,他們和自然之間的關係要通過古文中描寫的場景打通回歸,有可能嗎?

商 偉借由古人的美文回到真實的自然,聽上去有些繞,卻是一條正路,因為文學作品讓我們重新發現了生活中被遺忘的美好瞬間。像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張岱的《西湖七月半》,還有唐詩《春江花月夜》等等,都是寫月夜的。沒有月光,中國文學就會黯然失色。

《記承天寺夜遊》讓我們了解到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無足輕重但卻無比美好的夜晚:蘇軾即興去敲朋友的門,一起夜遊承天寺,白天熟悉的庭院在月光下變成了一片積水空明,水草交橫。我們的孩子已經很少有在月光下看人看物的體驗了。現代城市的燈光太亮、誘惑太多。我們對月光和土地都逐漸失去了感覺,住在高樓裡,看不見月亮,也不接地氣。儘管月亮從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體驗中退出了,但又並沒有就此消失。這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DNA,仍將憑借著文學和藝術而得以重溫和延續。

閱讀古文可以讓我們成為更好的現代人

讀創文化廣場:閱讀古文能給現代讀者帶來什麽樣的變化?

商 偉:閱讀古文包括掌握古漢語,也包括前面說過的培養文學閱讀的能力。古漢語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工具,為我們打開了通向過去的通道,可以了解歷史的興亡和古人的哀樂。閱讀古文足以啟迪心智,增長智慧和見識,也可以培養我們的文學敏感,豐富審美感受,加深對他人的同情與理解,從而成為更好的現代人。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我們想必都讀過了。它就像是一首交響詩,在短短的篇幅內,把感受的觸角完全打開了:一個敏銳的心靈在敞開的狀態下,可以瞬息之間經歷情感潮汐的起落,領略從歡樂到悲傷一直到超越於悲歡之上的宇宙意識。心靈不這樣打開,既領悟不到,更寫不出來。就這樣,我們通過古文而重新遇見自然,重新發現自我,並且重建了與當下生活的關係。

神龍本《蘭亭集序》 局部

讀創文化廣場:很多人覺得讀古文被語法絆住了手腳,要從學語法開始;有的人覺得讀多了自然就懂了,沒有必要專門學,學語法是讀古文的前提嗎?另外,因為要求背誦,孩子往往視古文為苦差。讀古文是否必須背誦?

商 偉:我在注釋中講解了一些語法現象,像被動句和判斷句,以及賓語前置和動詞的使動、意動用法等等,都不難掌握。讀古漢語,了解一些語法法則是必要的,但夠用就行。語法只是工具,被工具絆住了手腳,要麽是工具掌握不得法,要麽就是工具過於繁瑣,沒起到輔助的作用,反而變成了累贅。就學習經驗而言,掌握足夠的詞匯和相關的古典文史知識恐怕才是關鍵所在。

背誦當然很好,可以把前人的文字融化為自己的記憶,但更重要的是把它變成自己的生命血脈。發現了一篇好文章,反覆幾遍讀下來,哪怕沒有刻意背誦,也能記一個大概。尤其是孩子,記憶力是驚人的,他們真正喜歡的東西,忘也忘不掉。背誦不必強迫,強迫記誦的東西,過不久就還給老師了。重要的還是提高文學閱讀的能力。否則,一時勉強記住的古文,到頭來還是讀不出好來。

讀到一篇好的古文,知道古人竟然有如此奇妙的想法,有如此精彩的文字表述,對我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相遇。而我們自己對於千百年前的文字,仍然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焉,又是多麽值得珍惜的經驗!這樣的相遇和經驗讓我們擁有了一個更廣闊、更豐富也更自由的精神世界,可以將頭腦與心靈從功利行為和世俗事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這是一切創造性的前提,也是人生意義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源泉。我們當下的教育萬萬不能忘記這一點。

end

活字新書

商偉 編注

策劃出品:活字文化

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04月

一部好的古文選,就是一部中華傳統文化的讀本。讀一本好的古文選本,也就是經歷一次古典文化的精神洗禮。

知名學者商偉主編的《給孩子的古文》精選從先秦到近代的古文八十篇,內容既有諸子百家之言,如《老子》《莊子》等篇章,也有史傳篇目;既有膾炙人口的唐宋八大家散文,也有歷代學者名家的精彩論斷。書中古文言簡意豐,有古人充滿哲理的對話記錄、朋友間寄思懷遠的感情抒發,有古代名家對歷史、人生、藝術的思考感悟,還有長輩的諄諄教誨,篇幅長短不一,讀來朗朗上口,有助於從小培養古典文學素養。編者更添加了細致的導讀和注釋,既展現出古文寫作的千姿百態,也啟示閱讀古文的不同方式,幫助讀者深入理解文本。選本內容不僅適合孩子們課外閱讀,也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共享閱讀的喜悅和交談的快樂,幫助孩子養成終生讀書的習慣。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