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LPR掛鉤房貸 是斬斷房地產綜合體無限杠杆遊戲的新殺招

特約撰稿人 平川

上周日下午,央行發布公告稱,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過程中,個人住房貸款定價基準也需要從貸款基準利率轉換為LPR,以便更好的發揮市場作用。

具體到普通購房者,首套房貸利率不低於相應期限的LPR,二套房貸利率不得低於LPR加上60個基點。新規從今年10月8日起開始執行,此前的房貸利率則依然按照老辦法執行。

8月20日,新定價機制下首次LPR報價出爐。其中,5年期以上LPR報4.85%,比五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4.9%低了5BP。

似乎新定價機制之下,個人住房貸款更便宜了 —— 但這個利率是每年根據浮動情況進行定價的,所以新機制意味著房貸會更加優惠這個結論恐怕是不成立的。更需要注意的是,新定價機制也意味著,此前的85折、9折等住房貸款優惠不複存在了。

事實上,新機制之下,個人房貸的綜合成本一定會比過去更高。要理解這一點,就要結合我國經濟結構以及政策取向來看。

今年年初,社交媒體有個刷屏的短視頻“四大行貸款流向變化”,動態呈現了最近10年左右,工、農、中、建四大行貸款流向的變化情況。

截至2017年,排在工、農、中、建四大行貸款流向首位的均為“個人住房貸款”,分別為39358億元、31311億元、30598億元、42105億元;此外,除中國銀行之外,其他三大行的“個人住房貸款”佔用資金額,均為排在貸款流向第二位的交運、製造等行業的2倍以上。

不僅如此,如果考察2008年至2017年四大行貸款流向總和,會發現“個人住房貸款+房地產= 878647億”;而製造業僅為493429億,僅為泛房地產行業的56.16%。

首先,從四大行資產安全的角度來看:流向泛房地產行業的資金過多,導致其資產構成畸形,從而加劇銀行自身的風險。將大部分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一旦房地產行業出現波動,將會極大增加銀行的不良率。

其次,四大行資金流向反應了我國的資產構成情況:信貸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泛房地產行業佔用過多,必然會擠佔其他行業的資源,從而扭曲經濟結構並導致資產構成失衡。

更為主要的是,如果房價像過去一樣再大漲一輪,必將會有更多資金流向“個人住房貸款”,從而搶奪本屬於製造業等實業的信貸資源。我國在外部壓力已經較大的情況之下,無法承受進一步的經濟結構扭曲。

所以,今年以來一系列政策陸續頒布,用來斬斷不斷流向房地產的信貸資源。

比如最近幾個月,插在房企身上的點滴管正在逐漸被全部拔掉:從貸款到發債,從境外融資到銀子銀行通道,一直到ABS。不僅如此,銀保監會8月份以來開出418張銀行類罰單,罰沒約13139萬元,問責265人。其中,房地產類貸款成此次監管重點,多家銀行因個人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而受到處罰。

切斷房企無論表內、還是表外的信貸資源,嚴格來講已經悄然施行了半年有余,目前來看也頗有成效。所以,房企之後,下一步自然該輪到購房者了。

抬高購房者綜合貸款成本,也是“房住不炒、脫虛入市”的應有之義。考慮到住房涉及到民生,不能像對待房企一樣采取強硬手段。所以在什麽時點推出,讓民眾可以更好接受,就成了考驗新政能夠順利推行的關鍵。

房貸掛鉤LPR的實質是房貸利率市場化,考慮到美聯儲未來很可能會在美國總統川普的壓力之下降息、以及美國經濟很可能發生衰退的前景,以及歐洲已經開始發行負利率債權,所以最近幾年全世界綜合利率的下行恐不可避免。中國必然也會受到影響,實際性的下調利率,從而造成與LPR掛鉤的房貸利率下降。

所以,當下時點頒布房地利率新政,短期內可以讓新購房者享受優惠,從而讓他們更好的接受新政。

但長期來看,對房地產市場的個人住房信貸動刀,暗含著從根本上斬斷金融機構、地方政府、房地產三者之間的加杠杆鏈條,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給其他經濟部門,尤其是以製造業為主實體經濟的政策取向。降低個人住房信貸利率,顯然無法達到這個政策目標。

【本文系騰訊財經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