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走近科普達人⑩】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 讓科普更可信

「首屆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賽」已經進展到複賽階段,近日,大河健康報記者對晉級複賽的「科普達人」們進行了集中宣傳報導。談起科普之路上的所見所聞,他們有許多話要說。

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體檢中心高瑩:

解讀體檢報告 提早乾預亞健康

六年前,高瑩來到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體檢中心工作,從此便與健康科普宣教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剛開始的工作主要就是組織他們醫院專家到一些部門解讀體檢報告,但是效果並不理想,聽眾對解讀報告並不感興趣。高瑩通過努力讓大家認識到了體檢報告的重要性。

高瑩在工作中發現,他們組織的體檢後報告解讀內容過於專業,解讀對象基本上都是在職職工,講座的效果不太理想,好像大家對健康講座的內容興趣不大,參與投入的主動性也不強,只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高瑩每次都在健康科普宣教中留意聽眾對哪方面的內容感興趣。在講座結束後,她就會主動向聽眾徵求意見,從而完善科普宣教內容,盡量做到內容通俗化、口語化,達到淺顯易懂、圖文並茂、利於記憶的效果。這樣,宣教的效果會越來越好,大家的互動性也更強了。

此外,高瑩在平時工作中還發現,很多人在體檢後就把體檢報告束之高閣,從不根據體檢報告內容改善身體狀況,任由身體從亞健康狀態向不健康方向發展。對於如何讓大家重視並關注自己的亞健康狀態,高瑩和體檢中心的健康管理專家一起研究,設計出多種宣傳展板,製作了食品熱量交換展示模型。他們還建立了免費的健康顧問室,為每個體檢客戶建立了健康檔案,引導大家從飲食、運動、生活方式改變等方面關注自己的健康。

通過他們的努力,越來越多的人拿著體檢報告,主動來到顧問室進行顧問,認真聽取醫生們的建議,對自己存在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乾預。

高瑩表示,健康科普宣教工作讓她越來越有獲得感,也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健康帶來的快樂。

許昌市中心醫院王鵬遠:

練就一雙慧眼 辨別真偽科普

王鵬遠是許昌市中心醫院的一名醫生,從業18年,在臨床工作中他經常見到很多患者和家屬平時不注重健康,一旦有病住院就非常緊張,四處打聽各種「健康知識」,甚至會被一些謠言矇騙,這時就需要一雙慧眼辨真偽。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有關健康的謠言層出不窮,在朋友圈、親友群、同學群闢謠,宣傳正確的健康知識就成了王鵬遠的一項重要工作。

王鵬遠告訴記者,日常工作中他主要是針對病人和家屬開展有關腫瘤疾病本身和康復的健康科普工作。

王鵬遠通過定期召開醫護患共同參與的交流會,進行了許多針對腫瘤的專項科普,比如「如何早期發現腫瘤」「腫瘤穿刺活檢是否會導致腫瘤轉移」「晚期肺癌患者可否長期生存」「靶向藥物常見副作用的處理」「如何正確控制疼痛」等。

在門診,王鵬遠招募腫瘤倖存者(經治療後長期生存)和療效、心態相對較好的患者,給他們講解相關知識,再讓他們給其他人做健康科普工作。

在王鵬遠看來,醫生做健康科普工作有非常大的優勢,在專業知識方面不會出現偏差,可以確保群眾得到正確的資訊。而且,大多數醫生有很強的醫患溝通能力,能讓普通群眾聽懂專業知識。雖然醫生工作非常繁重,但是大多數醫生還是非常願意投入到健康科普工作中。

在健康科普工作中,王鵬遠也發現了很多問題,主要是群眾對某些「騙術」宣傳缺乏辨別能力,而這些「騙術」還在不斷更新,甚至將自己包裝成「健康科普」,混淆視聽。王鵬遠說:「增強群眾的辨別能力,正是我們進行健康科普教育的重要意義所在,因此需要下大力氣做好這項工作。」

孫衛國是三門峽市中心醫院健康管理部副主任,從事健康科普工作已經17年,在調入健康管理部之前,孫衛國長期在醫院心內科工作。孫衛國告訴記者,在心內科工作期間,他每天接診幾十甚至上百個病人,在坐診期間對患者講解疾病知識,做了大量科普工作。

孫衛國到三門峽市中心醫院健康管理部工作之後,有機會接觸更多的需要做科普的群體,當向他們做科普時,才知道什麼是「小巫見大巫」。孫衛國說:「健康促進的工作要求我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行科普,每次科普講座都會向幾百名群眾普及科學知識,遠遠超過了之前在心內科做科普覆蓋的人群。」

孫衛國在平時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每天都在和網路謠言較量,讓人們不再相信那些健康謠言。以前在醫院門診,每天很多體檢群眾會向孫衛國問一些健康問題,時間久了,他發現很多問題都是網路上流傳的謠言,但問的人卻深信不疑

後來,孫衛國對這些文章進行分析,發現大多數謠言來源於一些賣假藥的公眾號。孫衛國搜集了很多傳播謠言的文章,再通過權威的學術論文駁斥這些謠言,每次做科普講座的時候,他都會重點講解這些謠言的來龍去脈,以正視聽。

孫衛國表示,自己做健康科普工作已經很長時間了,聽眾從評委和長官,變成了接受健康科普知識的群眾,他更有責任把健康科普這件事做好。

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婁政馳: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讓科普更可信

婁政馳是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工作9年來,一直堅持做健康科普工作。在他看來,醫生講科普,就是專業的人乾專業的事兒,能讓老百姓對健康科普知識更有信任感。

多種科普形式,涉及大多數人

婁政馳告訴記者,他會定期到鄉村、機構部門、學校進行健康科普講座。講課內容包括養生、營養、運動等方面。聽課人數少則三四十人,多則五六百人。之前,一直是通過講課的形式進行科普,後來,發現這樣涉及的人還是太少,於是和同事商討後,婁政馳決定開通科室的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平台讓更多的人看到他講的科普知識。

婁政馳還是新鄉醫學院第三臨床學院中醫學教研室主任,為了讓更多學生學習科普知識,他把一個個知識點做成5~10分鐘的影片,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也不覺得枯燥。

科普健康知識,避免延誤病情

談及醫生講科普的意義,婁政馳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他曾經接診了一個42歲的男性患者。患者最初出現雙側腿部疼痛,自認為平時吃肉、喝酒太多導致痛風,在沒有經過任何正規檢查的情況下,就去一些不正規的診所治療痛風,最後被醫院診斷為股骨頭壞死。婁政馳說,臨床上碰見很多患者,就是因為健康知識過於貧乏,導致延誤了疾病的判斷和治療。

婁政馳說,醫生講科普就是要把專業的知識變成老百姓能聽懂的話,所以醫生要學會兩個專業,一個是科學(醫學),一個是科普。

詳見《大河健康報》9月28日報紙07版

以上人物順序不分先後。

往期精彩回顧

版權聲明

大河健康報

全 生 命 周 期 的 健 康 呵 護

專業|專註|大愛|責任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