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為什麼要把脈?

在我們日常的看病就診過程中,人們的潛意識中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概念,比如,西醫的醫生應該是拿著聽診器面診患者,中醫就是把脈看診病情,不同的看診方式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先來看看中醫把脈是怎麼樣的情況。

把脈又稱為切脈,是中醫師用手按病人的動脈,根據脈象,以了解疾病內在變化的診斷方法。切脈具有悠久的歷史,它反映了中醫學診斷疾病的特點和經驗。脈象,可以理解為脈搏的形象。

切脈是中國古代傳統醫學家獨創的診法,近代以來西醫看病習慣用聽診器,而兩千多年來中醫則習慣脈診,即用手指按脈,根據脈象來診斷疾病。中醫的一套理論體系也為世界所特有。

把脈是由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深、淺)、速率(快、慢)、強度(有力、無力)、節律(整齊與否、有無歇止)和形態等方面組成的。脈象是中醫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對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斷疾病的變化,識別病情的真假,判斷疾病的預後等,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由於脈為血之府,貫通全身,所以體臟腑發生病變,往往反映於脈,有時在癥狀還未充分顯露之前,脈象已經發生了改變。所以,把脈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流傳至今。

脈象是脈動應指的形象。脈象的產生與心臟的波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直接相關。所以,心、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同時,血液循行脈道之中,流布全身,運行不息,除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調配合:肺朝百脈,肺氣敷布,血液放能布散;脾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氣的充養和統攝得以運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調節血量;腎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氣,腎氣為各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原動力。故能反映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當臟腑、氣血發生病變後,必然從脈搏上表現出來,呈現病理脈象,成為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

把脈診法:

中國中醫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過幾千年的積累和沉澱,在孕產方面也是形成自己獨特的診斷治療方式。

怎麼把脈

把脈是中醫最重要的診斷方法,是"望聞問切"中的切,即用手指放在被診斷者的手腕上,通過對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速率、強度、節律和形態,來判斷被診斷者的身體狀況。

脈象一般分為平脈、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促脈、結脈、代脈。正常人脈象,又稱平脈,常脈。懷孕的脈象通常是滑脈。

1、把脈時間

最好是早晨,還沒吃飯,還沒運動,並且在安靜的環境進行,脈象能更好反映身體的狀況,有利於診斷。

2、把脈體位

要讓被診斷人正坐著或平躺,手臂放平和心臟近於同一水準,直腕,手心向上,並在腕關節背墊上布枕,以便於切脈。不正確的體位,會影響局部氣血的運行而影響脈象。

3、把脈方法

把脈的部位一般是寸口脈,寸口脈分為寸、關、尺三部。把手平伸出來,自然的放在桌子上,手腕的地方會看到一個突起的骨頭,在大拇指的一側,另一隻手的手指放在這個突起上,在突起的內側邊緣上,能感覺的到動脈波動,這個部位就是"關",關上(指尖方向)就是寸,關下就是尺。具體如圖所示。

把脈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按寸口脈。

把脈時,先用中指按在關脈部位,接著用食指按寸脈部位,無名指按尺脈部位,三個手指呈弓形,指頭平齊,手指腹按觸在三個部位上,因為指腹感覺比較靈敏。三個手指的疏密按病人高矮來分,高的話疏一點,也就是三個手指的稍微有些距離,矮的話三個手指就放緊一點。部位取準之後,三指平布同時用力按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