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別用“聖母”罵人了,那是極大的褒獎

對女性極致的讚美,莫過於歐洲各地幾百年來一直流傳著的一句話:“像拉斐爾的聖母一樣。”

如果說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三位大師畫風有什麽區別,簡單概括的話,大概是達·芬奇高貴、米開朗琪羅健碩、而拉斐爾充滿了女性的柔美。

正如拉斐爾的自畫像,是張柔和陽光的帥氣小鮮肉臉,按現在的說法,有點gay里gay氣……

拉斐爾自畫像

但耐人尋味的是,達·芬奇與米開朗琪羅,都有同性取向,唯獨拉斐爾是鋼鐵直男。

這大概是因為,他太愛女性的美了。

把女性美發揮到極致的,必定是很喜歡女性的男性。

正如我天朝武俠小說四大家,金庸筆下的女性:黃蓉、小龍女、王語嫣、霍青桐、趙敏、周芷若、阿珂、雙兒……包括那個出場沒多少的小郭襄,或伶俐、或清純、或溫柔、或明豔、或奸險、或狡黠……不論好惡,都給人印象深刻、揮之不去。

順道一提,另外三大家:古龍先生擅於塑造男人(楚留香、李尋歡等);梁羽生先生擅於塑造男人一樣的女人(白發魔女);溫瑞安先生擅於塑造女人一樣的男人(蘇夢枕、無情、狄飛驚等)……

言歸正傳,拉斐爾最出名的作品,當屬聖母。

大多數人了解拉斐爾,來源於一幅聖母像,即被稱作“聖母畫中的絕品”的《西斯廷聖母》。

西斯廷聖母

無數名人給予這幅聖母像極高的評價,比如意大利詩人但丁:她走著,一邊在傾聽頌揚,身上放射著福祉的溫和之光;仿佛天上的精靈,化身出現於塵壤。

還有俄國思想家普列漢諾夫:拉斐爾的聖母像是世俗的理想戰勝基督教和修道院的理想的突出的藝術表現之一。

19世紀俄國畫家克拉姆斯科依:這幅畫即使到人類停止信仰的時候,仍不失去價值。

我國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西斯廷聖母》是藝術史上最動人的作品之一。

這幅聖母像最大的特點,甚至可以代表整個文藝複興的方向:將神拉下神壇,使其更具平民化,從而更具親和力。

不論當時還是後世,都認為這幅《西斯廷聖母》一掃中世紀聖母那種冰冷、僵硬、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氣質,更像一個溫柔、美麗、慈和、充滿母性的充滿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婦人。她對耶穌的愛,也不是對天神的敬畏,而是一種為兒子感到驕傲的母愛。

中世紀聖母像

此外,拉斐爾畫了大量的聖母,在他短短37年的人生中,所畫的作品中,聖母像最多,比如《聖父與聖母瑪利亞》、《聖母子、聖耶羅梅和聖弗朗西斯》、《聖母加冕》、《讀書的聖母》等,數不勝數。每幅聖母像都將女性柔美表現的淋漓盡致,以至於歐洲各地幾百年來一直流傳著一句讚美女人的話:“像拉斐爾的聖母一樣。”

聖母加冕

就像動畫《聖母在上》中表現的那樣,聖母從來不止有一種形態。既有小笠原祥子那樣優秀冷傲、高高在上型的,也有佐藤聖那樣活潑開朗、平易近人型的,還有福澤佑巳羞澀怯弱、完全平民型的。

今野緒雪輕小說《聖母在上》

雖然“美麗”一詞是全人類公認形容女性的專屬名詞,然而,女性美到底是什麽?是古希臘古羅馬那種維納斯式的健美?還是顧愷之《洛神賦圖》中那樣的飄逸?抑或瑪麗蓮·夢露所表達的性感?再或以叮叮當當音樂被人熟知的“東X熱”中的活色生香……

毫無疑問,“聖母”一詞,是不論男性女性都會認為對女性美的最高讚譽,怎樣表達這種美,是無數藝術家傾其一生的追求。如文藝複興早期的契馬布埃、杜喬,巔峰時期的提香、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柯勒喬等,直到拉斐爾,人們才覺得,聖母的美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拉斐爾的對聖母的詮釋,從他1505年的作品《大公的聖母》開始。這幅畫突破了中世紀以來聖母那種以嚴肅的眼神和高高在上的表情來表達神性的特質,如果不是聖母和聖子頭上那一圈光環,看起來就是一個慈愛的年輕母親,她關注聖子時那溫柔的眼神,令無數人感同身受的想到了童年時期母親對自己的關懷。

大公的聖母

這時候,人們才知道,原來“神聖”就存在於人性中,最平凡的,即是最偉大的,文藝複興的意義,盡展於此。

而1512年《椅上的聖母》,聖母顯得更加年輕、美麗,她不再注視聖子,而是注視著畫面外的觀眾,從她的眼神中,可以讀出少女的清純、初為人母的喜悅、保護幼兒的警惕、以及孕育生命後的嬌羞。而她的臉頰圓潤豐滿,讓人不由自主的想去親近;脖頸白皙,頭部略低,女性嫵媚表現的淋漓盡致;身上的綠色披肩,是當時意大利民間婦女常見的裝束,而頭上的頭巾,幾乎將光環遮住……這幅畫表達的,正是普羅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任何人看時,都會有強烈的代入感:從男性角度看,她代表了嬌妻貴子、衣食富足……從女性的角度看,她美貌與家庭並重……看後讓人恍然大悟,原來“神愛世人”不是一句虛話!

椅上的聖母

本來,聖母的禱文,別名就叫做《玫瑰經》嘛!從這個極具浪漫氣息的名字裡,就可以看出,人們對於聖母的期待,除了救贖,更多的是美。

念誦《玫瑰經》用的念珠

據可靠史料記載,畫中聖母的模特不是別人,正是拉斐爾的戀人,所以這幅聖母像如此傳神。這位名叫芙納蕾娜的姑娘,是麵包司機的女兒。拉斐爾有位終身未娶的未婚妻,是紅衣主教的侄女瑪麗亞·比別納,但畫家本人對這種權貴強加的婚姻表達了強烈的不滿,至死也沒和紅衣主教的侄女結婚。

拉斐爾1518年的作品《麵包師之女的肖像》似乎證明了這一點,畫中女性半裸、眼神溫柔嬌羞,動作欲遮還羞,正是面對心儀男子時的神態。

誠然,拉斐爾對女性的愛,可以說既是優點又是缺點。在文藝複興三傑中,不敢說拉斐爾是畫技最高的,但他一定是顏值最高的。加上他少年時期即展現出來的才華橫溢,獲得女性青睞毫不奇怪。在浮華的羅馬社交界,畫家整日周旋於貴族女性、模特和追求者之間。而藝術氣息,本來就是熱情奔放的,“柳下惠”是創作不出具有人文美的藝術作品,何況拉斐爾還是文藝複興三傑中唯一的鋼鐵直男。

這些女性帶給拉斐爾快樂,也成了他的靈感源泉,當有人問拉斐爾筆下的女性如此之美,是哪裡找的模特時,拉斐爾回答,他是從不同的女人中綜合她們的美質,然後根據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來的。然而拉斐爾並不是一位隻追求身體快樂的登徒子,他以極其細膩的心態,體會著“美”的感受,他對女性極其尊重,希望用自己的筆將女性美留在人間。於是,每一位和他有過交集的女子,都成了他筆下聖母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拉斐爾筆下的聖母,是人間各種各樣女子的集合。怪不得拉斐爾可以將“秀美”表達到極致!原來那是所有女性的優點!

反過來說,難道聖母不是人間所有女性優點的集合嗎?

文藝複興一直在探討一個問題:神是什麽,神跟人的關係究竟如何。這一點,在拉斐爾的墓志銘上,也許能給出答案:當他在世時,大自然深恐被他征服;當他謝世時,又怕隨他而去。

拉斐爾之墓

對這句話的詮釋,體現在畫家1518年的作品《聖家族》中,如果沒有頭上的光環,這幅畫就是在普通庭院中其樂融融的一家人,近景中的樹木、草地以及背後的房屋,展現了人在大自然中和諧生活的狀態,而右上角恰到好處的開口,及遠處壯麗雄偉的城堡,似乎喻示著通往天國的通道,但是在聖母與外祖母安妮眼中,什麽樣的天國能與眼前的孩子相比呢?背後的城堡,從視覺效果上說,離得很遠、很遠,而眼前的花草泥土,是那麽真實……確實,在普羅大眾眼中,所謂城堡、天國……那都是遙遠的事物,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才是他們觸手可及的幸福。

聖家族

所謂“神”,就是養育萬物的大自然,而“人”,則是自然中最奇妙的組成部分;大自然害怕被人類征服,然而當人類不存在時,大自然又會毫無意義。

正如古龍說過,“武俠小說中已不該再寫神,寫魔頭,已應該開始寫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武俠小說中的主角應該有人的優點,也應該有人的缺點,更應該有人的感情。”這一點,早在五百年前的西方,就在拉斐爾的筆下表達的淋漓盡致了。

褪去背後的光環,神性才真正深入人世間。

本文大部分內容出自奧地利藝術史學家威廉·E·蘇伊達的著作《拉斐爾》,全書用簡練而詳實的語言描繪了畫家的一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