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月內開38張涉房罰單 監管利劍嚴防信貸跑偏

嚴厲懲處是將房地產引向良性發展軌道的需要。

5月以來,銀保監系統一共公示了38張涉房罰單,涉及銀行約30家,覆蓋國有大行、股份行、城農商行和農信社等,罰單總額超2000萬元。監管利劍揮向銀行機構違規房貸,讓不少業界人士對嚴控房貸做法點讚,認為此舉有利抑製房地產信貸日益膨脹態勢,無疑也會對防化金融風險創造有利條件。

事實上,銀保監會嚴厲打壓違規房貸,也是事出有因。眾所周知,自去年以來房地產風險已引起政府足夠重視,提出“房住不炒”和房子回歸居住屬性等調控指導思路,各地政府隨之頒布400余項調控措施。而最近三個月內,多部門四次發聲劍指房地產。繼5月17日銀保監會頒布23號文重申嚴格監管房地產融資後,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6月中旬召開的陸家嘴論壇上指出,必須正視一些地方房地產金融化問題;而後7月初,房地產信託被收緊規範;7月12日,發改委發文要求房企發行外債只能用於置換未來一年內到期的中長期境外債務。

監管部門頒布的這些房地產調控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房地產信貸風險已露端倪。今年上半年金融機構信貸投向結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全部人民幣貸款增加了9.67兆元,同比多增6440億元,但住戶部門貸款增加了3.76兆元,佔了三分之一,新增貸款主要流向了房地產領域。嚴厲懲治違規房貸,其實就是嚴把房地產信貸風險,避免房地產引發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

與此同時,要看到,房地產領域是銀行機構信貸違規行為的重災區,儘管金融監管部門三令五申禁止銀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仍有不少銀行機構對禁令置若罔聞,或打監管擦邊球,為著追求穩固而又較高的房貸收益,不惜違規發放房貸。

從目前看,銀行機構違法違規發放房貸行為,主要包括向資本金不足的房地產項目發放貸款、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不盡職等。更為嚴重的現象是,還有一些銀行機構在審貸上把關極其不嚴,使得一些貸款人鑽監管空子,為各類變換馬甲的“首付貸”復活提供了契機,極大地增大了銀行房貸風險。

顯然,如果對違規發放房貸或信貸資金通過各種暗道流入房地產領域的行為監督不力的話,極易導致借款人違約風險和騙貸案發生,給銀行信貸資金安全埋下風險隱患。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也會給樓市調控帶來更多阻力。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將監管重拳砸向違規房貸,實行嚴厲懲處,既是防範房地產信貸規模失控,將房地產引向良性發展軌道的需要,也是增強監管威懾力,讓銀行機構長記性,增強自我約束力和房地產信貸合規經營意識的現實需要。

莫開偉(財經評論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