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銀行違規房貸該縮手了 否則將面臨重罰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據媒體披露,5月以來,銀保監系統共公示了38張涉房罰單,涉及銀行約30家,覆蓋國有大行、股份行、城農商行和農信社等,罰單總額超2000萬元(7月25日《新京報》)。

看到這則消息,很多業界人士會對監管部門嚴控房貸做法點讚,認為這麽做有利抑製房地產信貸日益膨脹態勢,無疑也會對防化金融風險創造有利條件。但是,仍有少數人對銀保監會這種做法還不太理解,甚至還會對銀保監會將監管利劍砍向違規房貸的做法產生某些歧義,覺得銀保監會是在故意找銀行機構的岔子,也更不弄明白監管部門為何要這麽做。

事實上,銀保監會這麽嚴厲打壓違規房貸,也是事出有因,在很大程度上應該說是迫於一種無奈。因而,銀保監會將監管利劍揮向銀行機構違規房貸是有其深刻用意的。

眾所周知,中央政府自去年以來對房地產風險引起了足夠重視,提出了“房住不炒”和房子回歸居住屬性等調控指導思路,各地政府在這種調控思路指導下,頒布了嚴厲的調控措施多大400余項。近期,多部門三個月內四次發聲劍指房地產,繼5月17日銀保監會頒布23號文重申嚴格監管房地產融資後,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6月中旬召開的陸家嘴論壇上指出,必須正視一些地方房地產金融化問題;而後7月初,房地產信託被收緊規範;7月12日,發改委發文要求房企發行外債只能用於置換未來一年內到期的中長期境外債務。可見,監管部門頒布的這些房地產調控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我國房地產信貸的風險已露端倪,如果再不向房地產領域違規信貸行為說不,不對房貸進行全面及時刹車,房地產貸款惡性膨脹趨向及其風險慣性將無法改變,其後果將是非常危險的。今年上半年金融機構信貸投向結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全部人民幣貸款增加了9.67兆元,同比多增6440億元,但住戶部門貸款增加了3.76兆元,佔了三分之一強,新增貸款主要流向了房地產領域。所以,嚴厲懲治違規房貸,其實就是嚴把房地產信貸風險,避免房地產引發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顯然,這不僅僅是一個金融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容不得各級政府尤其是金融監管部門有絲毫含糊,也需要銀行機構服從並服務於這一宏觀調控大局。

同時,要看到,房地產領域是銀行機構信貸違規行為的重災區,儘管金融監管部門三令五申禁止銀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並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仁至義盡和苦口婆心地規勸,然而也似乎成效不大,不少銀行機構對禁令熟視無睹,甚至是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或公開違規,或打監管擦邊球,為著追求穩固而又較高的房貸收益,不惜違規發放房貸。從目前看,銀行機構違法違規發放房貸行為,主要包括向資本金不足的房地產項目發放貸款、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不盡職等等;更為嚴重的現象是,還有一些銀行機構在審貸上把關極其不嚴,使得一些貸款人鑽監管空子,為各類變換馬甲的“首付貸”復活提供了契機,極大地增大了銀行房貸風險。顯然,如果對違規發放房貸或信貸資金通過各種暗道流入房地產領域的行為監督不力的話,極易導致借款人違約風險和騙貸案發生,給銀行信貸資金安全埋下風險隱患。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也會給樓市調控帶來更多阻力,也有可能使嚴調控好不容易得來的成果被毀於一旦,使得我國房地產調控陷入一個難以破解的怪圈。很明顯,今年以後監管部門將監管重拳砸向違規房貸,實行嚴厲懲處,既是防範房地產信貸規模失控、將房地產引向良性發展軌道的需要,也是增強監管威懾力,讓銀行機構長記性,增強自我約束力和房地產信貸合規經營意識的現實需要。

為此,全體民眾應對銀保監會嚴厲懲治銀行機構違規房貸行為予以充分理解,唯有嚴懲才能確保房地產業穩健發展,最終造福廣大民眾;銀行機構也應予以積極配合,時刻敲響自律與合規警鍾,唯有嚴監控才能確保銀行經營長治久安,永無金融風險之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