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孩子哭窮的實質,消極情緒的灌輸,真的教育不好孩子

閨蜜小林因為季節變化生了感冒,打了好幾天針,還是不見好。在她家附近的診所看到她,就建議她去醫院看看,小林有氣無力的說:「還是不去了吧,我感覺比前幾天好多了,感冒要好總需要個過程的,去醫院人多麻煩還費錢。你不知道,現在自己掙錢看病我心裡還能舒坦些,換到小時候,我可能連針都不願意打。」

於是,在吊點滴的過程中,小林絮絮叨叨的跟我說起了她小時候的事情。小林的父母對孩子很好,但卻有一點總讓人感覺到有心理壓力,那就是喜歡跟孩子哭窮。包括小的時候,小林感冒生病,去醫院看病,媽媽總會在她回家之後拿著繳費單子說:「你看看,這次感冒花了200多呢,人啊,真是不敢生病……」搞的小林每次都會產生深深的罪惡感,覺得自己生病是花了家裡的錢,很愧疚。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小林的父母都會給孩子哭窮,而這樣的父母,在生活中並不少見,不管家庭的實際經濟情況如何,他們都會不遺餘力的抓住每一個機會給孩子哭窮,在這種畸形的挫折教育中長大的孩子,很多都會和小林一樣覺得自己虧欠了家裡很多。

不可否認,教會孩子勤儉節約的確是家庭教育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勤儉節約教育並不一定非要通過哭窮來實現。有的家庭明明經濟條件沒有糟糕到父母所描述的程度,但父母仍然喜歡採取誇大的方法來告訴孩子,這本身就是一種消極情緒的灌輸。

即使本身家庭情況不好,家長在告知孩子的時候,如果只是過分的強調這個不好,強調必須讓孩子感同身受,往往就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孩子處於三觀建立的重要時間段,在孩子的合理消費需求中,家長如果頻繁的給孩子強調家裡沒錢的思想,那長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在人際交往中越來越自卑,別人有的東西我沒有,別人可以正當擁有的東西,我卻要忍受父母的嘮叨來獲得,時間長了,孩子不僅會自卑,還會導致虛榮心的不正當的增長。

因此,哭窮的挫折教育不應該出現,我們想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最重要的是把孩子納入到家庭理財的各個環節中去,讓孩子明白家庭收入的大致分配以及錢到底應該怎麼花。

即使家庭經濟情況暫時不好,我們在告訴孩子的時候也更應該多鼓勵孩子,努力奮鬥,爭取更好的未來,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即使是家裡經濟條件不算好,但是你正當的消費需求,父母也會盡量滿足的。只有這樣,孩子才會養成百折不撓的品性,努力的去奮鬥,為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任何東西讓孩子唾手可得和任何東西都讓孩子望而卻步,都是兩種極端的教育方式,孩子不可以沒有挫折教育,但挫折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不應如此,不必要的挫折教育不應該有,把想要達到的效果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法表達出來,同時可以督促孩子的進步,何樂而不為呢?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