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狂砸2800億,比賈躍亭更瘋狂!但這次豪賭,凶多吉少

文/金錯刀頻道 祥燎

都知道新能源汽車行業燒錢,但像恆大這樣的,還是刷新了大眾的認知。

6月11日,恆大宣布在廣州南沙投資1600億元,建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6月16日,恆大又與沈陽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將在沈陽市投資1200億元,建設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等項目。

蔚來汽車的李斌曾說,“沒有200億最好別想造車。”就這200億的及格線,都不知難倒了多少英雄漢。

但在恆大的野心面前,200億注定只是“小打小鬧”。

去年恆大就宣稱,“3~5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所以當別人還在為1萬輛的交付玩對賭的時候,恆大已經喊出了震驚世界的口號:十年後年產能將達到500萬輛!

500萬輛,什麽水準?

廣汽集團經過20年摸爬滾打,2017年的產銷量才首破200萬輛。吉利集團成立逾30年,2017年產銷量首次破100萬輛。這樣的成績,還是托了國內市場蓬勃發展的福。

許家印的豪雲壯志,隻怕是空中樓閣。

1

被逼無奈的造車夢

“房地產是夕陽產業”,是許家印常掛嘴邊的一句話。

轉型,是地產商共有的旋律。龍頭老大萬科去年還高喊“活下去”,盡顯轉型之緊迫。

白手起家的許家印,危機感更強。許家印表示,早在9年前,恆大就開始了多元化發展的調研工作,先後進入糧油、乳業、礦泉水產業......

然而,這些嘗試敗多勝少。

當初聲勢最大的,莫過於請來成龍、范冰冰代言的恆大冰泉。許家印為它定下了2014年賣到100億、2016年300億的銷售目標。

但在三年巨虧40億後,恆大冰泉便連同奶粉、糧油業務,被許家印以27億的價格,忍痛拋售。

恆大的其他項目,比如恆大音樂,從始至終就沒濺起一點水花。

唯一能拿出手的足球,更像是賠本賺吆喝。

直到遇上新能源汽車,許家印躁動的心才第一次得到安撫。

去年6月25日,恆大成為FF(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來)最大股東的消息一經傳出,其股價在兩個月內暴漲200%,市值漲幅超過恆大投資金額的10倍!

資本市場的認可,多少堅定了許家印的造車夢。

在恆大2018年全年業績發布會上,許家印宣布,“地產、健康、文旅、新能源汽車四大產業布局已經完成,其中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產業。恆大正式宣告全面完成多元化布局,近五年內,恆大不會再涉及更大的產業。”

至於之前的那些失敗嘗試,則被解釋為規模太小,與恆大地產6000億元的規模不匹配,頗有點戰略性放棄的意思...

聚焦新能源汽車,許家印心裡自然打了一手好算盤。

第一,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潛力。許家印表示:“我們認為汽車產業可能5-10年是幾兆的規模,在全世界是幾十兆的大產業。”

第二,做新能源汽車燒錢,但恆大最大的優勢就是充沛的資金。根據恆大的2018年財報,恆大集團的核心業務利潤為783億元,同比增長93.3%,名副其實的地產界“利潤王”。

剩下的問題,就是怎麽把車造出來,並造出口碑了。

如何做到?許家印的想法很簡單。“我們的生產基地、生產線必須是世界最先進的,廠房要由世界級的建築大師建造。”“要麽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強做成功。”

對於恆大這樣的外行而言,換言之就是砸錢,把錢當紙燒。

2

搞不定賈躍亭,許家印又出狠招

僅一年多的時間,許家印就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接連弄出了不小的動靜。

第一次大動靜,就是與賈躍亭的相愛相殺。

在賈躍亭深陷金鏈斷裂的危機之時,許家印成了他的第二任白衣騎士,二人也著實度過了一段蜜月期。

宣布入主FF的一個月後,許家印便現身FF美國總部,賈躍亭及眾多FF高管陪同視察。在視察時,許家印表示將“在資金、生產基地建設、產品銷售等方面給予FF全方位的支持”,眾人笑容滿面,現場其樂融融。

一切順風順水,只等量產。沒想到,峰回路轉。

2018年10月3日,傳出賈躍亭向香港仲裁中心提出仲裁,要求剝奪恆大作為股東享有的有關融資的同意權,並解除所有協議。

問題主要出在對FF的控制權上。

恆大在業務擴張的過程中,向來對控制權看得很重。但賈躍亭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在郵件中多次提到:“恆大投資FF,我隻提了一個要求,那就是絕不能出讓公司控制權。”

最終,因為賈躍亭的抗爭,許家印想抄底FF的計劃只好作罷,雙方達成了重組協議。結果就是,賈躍亭保住了控制權,而恆大雖然在FF還有大量股份,但實質上已經只是財務投資者。

對於這次糾葛,有網友評價:許家印趁火打劫,賈躍亭過河拆橋。

不過就在與賈躍亭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許家印轉變了思路。

他的目光,不再隻放在某家車企,而是盯上了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為了布局產業鏈,他花錢如流水,出手之闊綽讓同行們真正見識到,什麽才叫燒錢。

1. 銷售渠道

2018年9月,恆大集團以145億元入股廣匯,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廣匯集團是國內最大的汽車經銷商,2017年,廣匯汽車銷量達到110萬輛,超過第二、三、四名的總和。

在還無車可賣的時候,恆大提前搞定了渠道問題。

2. 整車製造

與FF分手不到一個月,恆大又尋新歡。

2019年1月15日,恆大以9.3億美元收購了瑞典NEVS電動汽車公司51%的股份。僅僅幾天后,恆大又以1.5億歐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

前不久,許家印還拉上張近東、中渝置地董事長張松橋等人,一同跑到瑞典考察了恆大NEVS總部,足見他的重視程度。

通過收購,恆大拿到了稀缺的造車通行證。截至目前,只有10家企業拿到中國發改委和工信部核準的新能源汽車整車資質。

而且,NEVS的產品已進入到量產階段,再結合廣匯的銷售渠道,恆大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總算追上來了一些。

3. 電池技術

2019年1月24日,恆大宣布斥資10.59億元收購卡耐新能源公司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這10億元,給許家印買來了頂尖動力電池技術,以及業內前三的動力電池產能。據悉,卡耐新能源是第一家將電池產品出口到日本的中國企業,還成為了上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江鈴集團等多家主流車企的電池供應商。

4. 電機技術

搞定電池之後,許家印馬不停蹄地尋找下一個指定目標。

電機、電控、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核心部件,而輪轂電機則代表了電機領域的先進技術。

於是在今年3月,恆大以5億元控股荷蘭e-Traction公司,率先獲得了商用車的輪轂電機驅動技術。5月30日,恆大又正式全資收購英國Protean公司,後者是目前全球唯一可實現規模化量產的乘用車輪轂電機企業。

由此,恆大全面掌握了商用車和乘用車領域的輪轂電機技術。

半年不到,五次出手,全球掃貨,地產商的速度、豪爽,令人怎舌。有媒體統計,截至目前,恆大在新能源汽車業務上,已落實的投資金額超過400億元。

但是,靠砸錢,許家印就能得償所願嗎?

3

有錢難造好車

儘管很多技術大牛,或傳統車企出身的人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還寸步難行,但許家印始終胸有成竹。

有錢腰杆就是硬。另外,許家印還曾表示:“你不要忘記我是車間主任出身的,也算是製造業的央企出來。我幹了十年的車間主任,還是有製造業基本功的。”

有如此“底氣”,許家印才敢放出豪言,三年內實現50萬輛~100萬輛的產能建設,十年後達500萬輛,絲毫不給特斯拉、蔚來等同行留活路啊...

但造車這事,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並沒那麽簡單。

汽車行業是製造業的標杆,雖然它的產業鏈沒航天軍工那般複雜,安全性沒醫療器械那般高要求,市場變化也沒手機、電腦那般快速,但它在各方面的標準都極高,這就決定了它在管理上的難度。

比如,一台車有上萬個零組件,涉及到幾百家供應商。車上的每個系統都是層層外包,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導致整機廠無法量產或者產品不佳。因此,在供應鏈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方面,需要的是深厚積累,與快進快出的房地產行業全然不同。

所以能車組裝出來,就算不錯了。但汽車終究離不開技術,問題是花錢能買來核心技術嗎?

吉利收購沃爾沃,在100%控股的情況下,還花費了很長時間去整合、引進、消化沃爾沃的技術。恆大在收購了NEVS,以及入股超跑公司柯尼塞格後,便迅速成立了NEVS控股的合資公司,很明顯想借柯尼塞格來提高NEVS的品牌。但對於一家合資公司,柯尼塞格恐怕很難讓出自己的核心技術。

至於許家印花10億買來的卡耐新能源,它所處的動力電池行業當前產能過剩嚴重。這種情況下,恆大貿然控股,如果未來自身產能上不去,難免資源浪費。

最後一個問題,是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前景。

業內人士都說,未來是新能源汽車的天下。網上也一直流傳著各國禁售燃油車時間表。

但是,至今也沒見著哪個國家真正確立了有法律效力的禁售時間,大都還停留在“提議”“計劃”裡。另一邊,世界能源署卻預測,起碼在2050年以前,內燃機都仍將統治這個行業,屆時仍有58.2%的新車裝有內燃機(含HEV和PHEV)。

而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在即將面臨補貼退坡的情況下,銷量增速都已經在放緩,5月銷量僅為10.4萬輛,增長1.8%。等正式沒了補貼,失去價格優勢的新能源汽車,還會有多少人選擇呢?

從最基礎的汽車生產管理,到汽車的核心技術,再到決定基本面的市場大環境,許家印要實現雄心壯志,注定艱難。

結語:

汽車行業需要沉澱,和房地產的打法完全不同。

沒有足夠的積累,未來任何一個小缺陷,都會引發全球召回,口碑崩塌。對於尚在摸索的新能源汽車,難度只會更大。

恆大跨界造車,到目前光顧著花錢了,未免太過輕鬆了。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敬畏行業,才能搶到一口肉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