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讓馬東變內向的《樂隊的夏天》,把搖滾樂歸還聽眾了嗎?

作者|唐小仙兒

《樂隊的夏天》周末播出了第六期,我們發現這檔音樂綜藝逐漸進入了狀態,從首秀的陌生感和拘謹到翻唱場驚喜與不適兼而有之,再到這場回歸自我的不插電live,相信許多觀眾已經感受到逐漸撥開的“搖滾”固有的外殼,發現他們本真的東西。

新褲子彭磊曾經說過,搖滾終究是一代代年輕人喜歡的玩意兒。而年輕樂迷和影迷在這個時代的代名詞已經被“粉絲”、“粉圈”所代替,藝術的本質早已被時代裹挾的浪潮所遮蓋掉。什麽都可以互聯網化,當搖滾樂擁抱綜藝,當小眾走向大眾,我們不得不承認,一開始面對這個節目的時候,我們是忐忑的。

不論什麽時候,仍然有人為搖滾樂癡迷和呐喊著,但在《樂隊的夏天》播出之前,大多數人似乎把他們給遺忘了。除了音樂節現場的熱鬧之外,曾出現過“傳奇輝煌”的90年代的中國搖滾樂成為了“曇花一現”,在近30年與大眾的視線割裂了。正如馬東所說,“樂隊也許沒有那麽大的市場,但他們不應該被忽視”。同時,他也說了超出音樂之外的寓意:每個人的一生都在找屬於自己的那支樂隊。

永遠年輕,永遠“不配合”,永遠熱淚盈眶。說夏天還太早,搖滾的春天才剛剛開始。

請輸入圖片描述娛樂or藝術,搖滾樂的定義取決於……

《樂隊的夏天》請到了不同風格的31支樂隊,初衷是希望通過不同主題單元的內容設計及音樂表演,角逐中國HOT5樂隊。目前前八已出爐,在定位和設計上,可以看出節目組煞費苦心,把容易與樂隊拉開距離的綜藝導師席位起了一個新稱謂——超級樂迷。甭管是資深製作人還是主理人,都是一起聽歌的樂迷,這與象徵自由、自我的搖滾精神相契合。

同為京城音樂圈的“老炮兒”,高曉松和張亞東都可以起到為觀眾科普中國搖滾樂脈絡的作用,吳青峰是創作型歌手,喬杉是搖滾迷,後加入的歐陽娜娜從小學習大提琴,都與音樂有關。但作為製作方米未傳媒的老闆、主持人之一的馬東是現場唯一一位五音不全的“偽樂迷”,手機裡只存郭德綱相聲的馬東之前在《奇葩說》上發明了最出乎意料的報廣告方式,句句是包袱是他之所以能圈粉90後的重要原因。

但曲藝青年和搖滾青年畢竟壁壘分明,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往日裡伶牙俐齒的馬東在《樂隊的夏天》裡頻頻被懟,說多錯多。可以見得,樂隊、音樂和所謂搖滾精神並不容易在一個綜藝節目上面呈現,尤其在點評和訪問環節上,節目被剪掉的“尬聊”和“事故”素材不比正片少。然而這些也是節目的“出戲”環節。什麽叫真正的貧嘴和“杠精”,在這裡我們通通感受到了。

不過,在昨天的節目中,味道開始變得不一樣,經過了三輪PK賽之後,節目臨近中後段,有人走有人留,這些剛開始時互不相融的rocker已經生發出了榮辱與共的戰友情,相互欣賞和熟絡似乎“違背”了搖滾樂憤世嫉俗的Style。

“搖滾之家”既視感

和往期節目相比,第六期節目實在算不上“炸”,除了新褲子的一首迪斯科開場曲《你要跳舞嗎》之外,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刺蝟樂隊加入大提琴伴奏的《白日藍夢》和黑撒樂隊類似校園民謠的《校花與流川楓》,都是走了娓娓道來的青春懷舊路線。

相較之下,第四、五期翻唱節目相對收獲的反饋最明顯,儘管選歌不見得首首合適,但讓聽者平添了從陌生到熟悉的親切感,也有個別翻出了驚喜的,比如旅行團翻唱范曉萱的“缺氧版”《氧氣》,讓張亞東和高曉松聽到“飆淚”的盤尼西林版《New Boy》,以及被新褲子點燃到了新境界,並引發李健微博點讚的《花火》。

從閱聽人的角度上,搖滾樂與嘻哈、街舞一樣,是需要付出時間、金錢、精力與熱愛來供養的藝術品類,即使是一個超火爆的節目,也無法讓這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眾娛樂,比如《中國有嘻哈》掀起全民嘻哈熱之後,便又重新回歸小眾一樣。《樂隊的夏天》能做到的,也許僅是為搖滾樂提供了一個更加大眾的舞台。

根據以往經驗來看,音樂往往不能只是音樂,那些或喃喃自語或炸翻全場的獨立/類型音樂,不能只是孤芳自賞,背後所支撐的一整套的商業運營,90年代那次震驚四座而至今回味無窮的香港紅磡演唱會,也是借助了港台的商業化運作。而說到內地搖滾樂樂隊的商業化先行者,簽約新褲子樂隊、創立草莓音樂節的摩登天空CEO沈黎暉是不能繞過的。

除了幾十隻樂隊之外,摩登天空簽了作為歌手的張曼玉和陳冠希。沈黎暉說,新褲子樂隊在二十多年前的宣傳語是“三個呆頭呆腦的大舌頭青年”,並且他認為參加節目的這些樂隊過得都太舒服了,缺乏競爭力,想幹嘛就幹嘛,不缺錢花,不想演出就可以不演出。

換句話來說,中國的搖滾樂離規模化還有很遠。即使是被人們認為是經典的魔岩三傑,在當年也只有一小撮人喜歡,身在其中的人並不覺得那是搖滾樂的黃金時代,反而充斥著絕望的情緒。

在中國的獨特語境之下,經典總是被擁戴的,而前瞻性永遠是缺少的。

請輸入圖片描述市場給獨立音樂的生存空間有多少

不知道多少人對樂隊的印象還是固有的亂+燥+憤怒+酒精,而忽略了音樂屬性本身。

在《樂隊的夏天》中,我們可以看到搖滾樂手是一群擁有孩童心性的人。就像中國最賺錢的樂隊痛仰主唱高虎直接在台上“兵點點將”式的安排張亞東和高曉松為自己寫歌,就像盤尼西林主唱小樂當場直白回絕了高曉松對他英文歌詞的建議,就像新褲子彭磊拉黑了一眾樂評人以至於朋友圈已經不超過200人。

現實生活中搖滾樂手們常常簡單直接到令人發指,言論自由奔放到令人怎舌,但音樂創作中,每一個樂隊都有屬於自己看待世界的獨特哲學。此外,這些人害羞、儒雅、冷幽默、不善言辭的特色都讓螢幕前的觀眾覺得有趣。

這些混不吝,對節目來說既是如履薄冰的,也是寶貴的。

值得慶幸的是,許多觀眾開始通過這個節目了解到了搖滾樂的多樣化以及搖滾樂手背後的悲喜故事。

昨晚的新一期節目中,Click#15的主唱&吉他Ricky被淘汰,他臨走的一番話說得動容也直接道出了大部分獨立音樂的現狀,他說,“我們的音樂本來就是小眾音樂,我也沒有打算有幾萬人在台下看。我做樂隊做了很多年了,從來沒有靠音樂賺過錢,我對大紅大紫沒有報過幻想,但是我特別希望台下的粉絲足夠讓我做音樂。每次巡演都是由100人,200人,我不想這樣,我想做一個真正的音樂人。”

舞台上的他們是最酷的一群,擺動著令人心動的樂器琴弦,與浪漫和激情為伍,而舞台之下,現實很殘酷。但提到要靠音樂養活自己的話題,則很扎心。他們也要北京租房,拖家帶口。為什麽還堅持?因為常在規則之外遊走的靈魂需要音樂去撫慰,這時候,音樂就是一個拯救者。如同大鵬拍攝的《縫紉機樂隊》裡展現的那樣,落魄的修車人喬杉是主唱,泡著枸杞的小鎮大夫是吉他手,瘸了腿的貝斯和固執的鼓手都渴望在舞台上發光。

當下的樂隊生態是這樣的,光靠玩樂隊很難賺錢,更發不了財,rocker們大多是為愛發電。現實裡樂隊中的“非職業”音樂人還很多,新褲子的主唱彭磊做過電影導演、動畫師,鍵盤手龐寬做設計師,開潮流國貨小店,盤尼西林裡學歷最高的鍵盤手麻昊寧是骨科大夫……

做搖滾在之前的許多年內,是一件任性到為愛走鋼索的事。從米未的節目《奇葩說》中走出來的臧鴻飛也是靠綜藝走紅並吸引了480萬粉絲的。因此,除了“音樂人”之外,他在自己的微博簡介上還寫上了“喜劇表演者”。

請輸入圖片描述給搖滾樂做綜藝rock嗎?

《中國新說唱》可以請90後的吳亦凡做製作人號召大批年輕人關注嘻哈,擁有動輒超過二十年、三十年經驗的老前輩樂隊的《樂隊的夏天》卻沒有讓年輕流量參與其中,一個張亞東,一個高曉松都是音樂製作與創作的老手,壓得住場,講得了情懷。如果說同平台的《中國新說唱》突出一個“新”字,那麽一群90後製作出的《樂隊的夏天》則恰恰相反。動不動就讓人“老淚縱橫”。

旅行團樂隊鼓手徐彪的頻繁飆淚現場

近十年的音樂綜藝經歷過幾個重要階段,2012年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為國內流行樂壇輸入新血液做出貢獻,2013年的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迎頭趕上,把經典聲音和實力唱將共冶一爐,同樣也是收獲頗豐,兩個極具代表性的衛視音樂綜藝發展至今都出到了第六季、第七季,雖然中間同樣經歷了改名、換導演等動蕩,但是品牌效應已經不言而喻。

就在音樂類綜藝陷入瓶頸之際,愛奇藝和湖南衛視先後於2017年和2019年推出了類型音樂綜藝——《中國有嘻哈》(後改名為《中國新說唱》)和《聲入人心》,兩檔節目一掃流行樂扎堆推不出好作品的困難境地,將嘻哈音樂和美聲重新包裝,推入市場,先後收獲了高傳播度以及高口碑。

與流行樂不同的是,類型音樂即使做到成功“出圈”,仍然存在著欣賞門檻,音樂類型之間存在著的壁壘不僅僅是鄙視鏈這麽簡單,其內在的文化精神和靈魂符號是完全大相徑庭的。同樣現場效果很“炸”的嘻哈和重金屬搖滾不一樣,美聲與爵士的閱聽人同樣天差地別。這時候要破圈層,個人屬性是不答應的。

不同的圈子無法硬融,但首先是先要做到普及。普及很重要。

正如張亞東說,“我們現在聽音樂的方式變得非常窄,大家只聽一樣的東西。不會給其他的類型更多的機會,所以現在年輕人可能並不了解這些音樂方式。”

誠然,聽搖滾樂的最佳環境是室外、現場、人群簇擁的自由敞闊和熱血揮灑,這不僅是氛圍到位,也與搖滾精神相吻合,隔著螢幕的效果打折扣,歡呼、蹦迪、跳水也就顯得沒有那麽令人熱血沸騰,但節目播出之後,我們會發現除了老樂迷和音樂圈前輩們的情懷之外,仍然有不少路人被搖滾樂圈粉。他們能留下多久?會不會只是一時興起?沒人知道,但有更多人聽,對於現階段的中國搖滾樂來說,才僅僅是破冰而已。

在《樂隊的夏天》第一集中,新褲子樂隊以全場最高人氣拿下了樂隊互投第一名,也在第一輪競演當中壓軸出場,可實際上,在這之前要在網絡上搜索新褲子的現場視頻,收獲寥寥,人氣如此有優勢的樂隊尚且僅靠少部分忠實樂迷隨機拍攝視頻,又怎樣能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裡有競爭力?

愛奇藝《娛樂猛回頭》特別節目“國產樂隊生存指南”採訪了沈黎暉和盤尼西林經紀人徐凱鵬,大方談名利的滾圈商人依舊具備搖滾精神。沈黎暉談到,“如果不夠商業是因為藝術做得還不夠好”“這個時代還沒有一個偉大的樂隊出現”,而徐凱鵬在眾多年輕樂隊中選擇了在舞台上會發光的盤尼西林,而事實上,他們沒有讓徐凱鵬失望,在《樂隊的夏天》盤尼西林的《雨夜曼徹斯特》和翻唱歌曲《New Boy》都在網絡收獲高人氣。

在徐凱鵬看來,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不出門、不思考、不交流”,也就無人可“反抗”,搖滾樂開始變得“地下”和稀缺。

這話沒錯,節目播出之後,朋友圈裡開始聽獨立音樂以及搖滾樂的人數比例大幅提升,接受與認識,這僅僅是第一步,而我們自己的類型音樂也的確需要更加符合時代的方式去拓寬。

我們不能保證因為一個綜藝節目而把我們帶到獨立音樂的黃金時代,但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亟待感受獨立音樂與類型樂的魅力,而搖滾樂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值得擁有一席之地。

而對於《樂隊的夏天》這個節目本身來說,我同意喬杉說的:一群不是搞搖滾的人一起做一件推廣搖滾樂的事兒,這件事就挺搖滾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