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此人投降了曹魏,為何劉備不怪罪他,反而說是自已負了他?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在夷陵之戰中,劉備不僅損失了數萬大軍,也付出了馬良等文臣武將傷亡的代價。其中,就黃權這位蜀漢大將,雖然沒有在夷陵之戰中戰死沙場,但是,其最終背叛蜀漢,投降了曹魏,這自然也是蜀漢在夷陵之戰中的損失之一。那麽,問題來了,黃權投降了曹魏,為何劉備不怪罪他,反而說是自已負了他?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黃權(?-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閬中縣(今四川閬中)人。作為益州人士,黃權年輕時為郡吏,後被益州牧劉璋召為主簿。在劉備即將進入到益州的時候,黃權曾勸諫劉璋不要迎接劉備。對於黃權來說,看出了劉璋這是在“引狼入室”。不過,黃權的逆耳忠言,不僅不被益州牧劉璋所采納,反而因此被劉璋被外放為廣漢縣令。經過數年的較量,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擊敗了益州牧劉璋,佔據了益州之地。

在此背景下,黃權最終也歸降了劉備,並被劉備拜為偏將軍。在劉備奪取益州後,黃權和法正等人一樣,都建議劉備進一步攻佔漢中之戰,所以被劉備拜為護軍,自此之後越來越受到劉備的重用。公元219年,劉備擊敗曹操,奪取了漢中之地。在劉備進位漢中王后,以黃權為治中從事。公元221年,劉備正式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對於劉備來說,稱帝後自然要興兵討伐東吳,以此為關羽報仇,並奪回荊州之地。對此,黃權和趙雲等人一樣,都勸諫劉備不要征討東吳。當然,劉備沒有聽從黃權的勸諫,依然發動了夷陵之戰。

在夷陵之戰中,劉備讓黃權擔任為鎮北將軍,督領江北軍隊防禦魏國出兵。由此,對於黃權來說,並沒有直接參與夷陵之戰。但是,在劉備兵敗之後,因為東吳大軍的進攻,導致黃權率領的軍隊無法回到益州了。在此背景下,黃權自然不願意投降擊敗劉備的東吳,只能率領部下歸降了曹魏。在黃權投降曹魏後,有人建議要捉拿黃權在益州的家人。對此,劉備不僅一點也沒有怪罪黃權,反而表示:“是我對不起黃權,黃權沒有對不起我。”在此基礎上,劉備要求蜀漢朝廷仍像以前那樣對待黃權的家人。那麽,問題來了,劉備為什麽不怪罪黃權這一叛將呢?

最後,在筆者看來,一方面,是因為劉備的兵敗,導致黃權無法回到蜀漢。並且,在黃權在無法回到蜀漢的背景下,沒有投降擊敗劉備的東吳大軍,而是投降了曹魏。另一方面,也是最為關鍵的是,在夷陵之戰中,黃權已經勸諫劉備不要親自出兵了,而且,黃權還表示自己率領先鋒去試探敵人的虛實。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前可以聽從黃權的建議,很可能就不會吃到這麽慘重的失敗。基於這兩個原因,劉備不僅沒有怪罪黃權,反而依舊厚待他在益州的家眷。當然,這也體現出了劉備的寬闊胸襟。在群雄逐鹿的東漢末年,劉備的這一特點幫助其吸引到關羽、趙雲、張飛、諸葛亮等文臣武將的輔佐,並因此建立了和曹魏、東吳三足鼎立的蜀漢。對此,你怎麽看呢?

文/情懷歷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