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蜀漢如此弱小,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背後有這三大原因!

在魏蜀吳三國中,蜀漢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和夷陵之戰後,不僅只有益州這一州之地,還因為劉備伐吳失敗而元氣大傷。在此背景下,蜀漢無疑是三國中最弱小的一方。因此,對於諸葛亮來說,其北伐曹魏的行為,顯然是以卵擊石,妄圖以弱勝強。進一步來說,諸葛亮每一次北伐中原,只能率領數萬大軍,而就曹魏來說,總兵力在45萬人左右。所以,對於諸葛亮乃至於後面的薑維北伐,都沒有對曹魏造成嚴重的損傷。那麽,問題來了,蜀漢如此弱小,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也即諸葛亮諸葛亮明知伐魏必輸,卻為何一意孤行呢?

首先,在筆者看來,在蜀漢如此弱小的背景下,丞相諸葛亮依然執意北伐,背後有這三大原因。就第一個原因來說,是因為只有不斷北伐中原,才能證明蜀漢的正統。眾所周知,“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對於劉備、諸葛亮來說,將篡漢奪權的曹操、曹丕視為“漢賊”。因此,對於漢室後裔的劉備,選擇繼續使用“漢”作為國號,因為地處巴蜀之地,所以被後人稱之為“蜀漢”。但是,就蜀漢來說,實際上是將自己作為漢朝的延續。在此基礎上,諸葛亮只有不斷北伐曹魏,和司馬懿、曹真等人殊死較量,才能體現出“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態度。

不過,因為蜀漢如此弱小,諸葛亮乃至於薑維的連年北伐,最終還是沒有扭轉蜀漢和曹魏之間的實力差距。更為關鍵的是,正是因為蜀漢的弱小,為了避免兩面受敵,在東吳孫權稱帝之後,諸葛亮和劉禪不僅沒有討伐,反而派人祝賀。就第二個原因來說,北伐中原,才能凝聚益州內部的力量,確保蜀漢的穩定。在劉備奪取益州之前,劉焉、劉璋父子在益州一直遭遇了本地士族的抵抗。就劉備來說,之所以能夠擊敗劉璋,自然離不開益州本地士族的支持。而益州本地士族之所以支持劉備,一個原因就是看好劉備勢力的發展。

在此基礎上,等待夷陵之戰後,部分益州本地士族蠢蠢欲動,在一些地區反叛蜀漢。對此,為了凝聚益州內部的各個勢力,諸葛亮選擇持續地北伐中原,也即將益州上下的注意力都放在北伐中原這一件大事上。在這一過程中,阻撓北伐中原的人,幾乎都沒有什麽好下場,比如在運送糧草上做手腳的李嚴,即便是劉備的托孤大臣,依然被諸葛亮和後主劉禪廢為平民,並且流放到偏遠之地。正是因為持續地北伐曹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益州的內亂問題,從而延續了蜀漢的生存時間。而這,也是諸葛亮對蜀漢的重要貢獻。

最後,就第三個原因來說,諸葛亮此舉,是因為“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也即積極防禦,又稱攻勢防禦、決戰防禦,是指為了反攻或進攻采取積極的攻勢行動,挫敗進攻之敵的防禦。進一步來說,面對強大的曹魏,蜀漢一方需要把防禦和進攻辯證地統一起來,防禦中必須有進攻,攻防結合,交替運用。換而言之,蜀漢不僅需要借助於巴蜀之地的地形優勢來防禦曹魏,還需要不斷的進攻和襲擾曹魏,避免曹魏大軍集結來威脅蜀漢。畢竟,蜀漢只有10萬大軍,而曹魏則有40多萬大軍,一旦曹魏真的能騰出手來進攻蜀漢,諸葛亮、薑維等人都是無法抵擋的。綜上,蜀漢如此弱小,北伐曹魏幾乎是一場必輸的行動,但是,諸葛亮依然一意孤行,這背後是有深刻原因的。

文/情懷歷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