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999年的威尼斯,張藝謀最後的倔強

說起張藝謀,大家會想到什麽?國師?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導演,第五代導演走出國門的典範等等。說起張藝謀的作品,大家會想到哪一部?《活著》還是《英雄》?這或許是大家最先想到的兩部作品。如果大家能多了解一下的話,就一定會知道張藝謀的這兩部作品代表的並不僅僅是兩個不一樣的主題,它更多的代表了張藝謀藝術生涯的兩個不同的階段。而這兩部作品都是各自階段的最有力佐證。

《活著》代表著張藝謀對於歷史反思的極限,而《英雄》則是寓意著張藝謀開始了自己的商業大片時代。對於以文藝氣息見長的第五代導演,我們大都留有的印象就是對於歷史的反思,以及對於現實的諷刺。而商業片一直是大家所詬病的。就好像導演們一旦在商業片領域做了嘗試,就失去了自己的尊嚴一樣。這種期待,對於張藝謀而言更甚。

即使《英雄》對於國內影視行業絕對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或者我們可以說張藝謀開辟了一個時代,但是這依舊不能抵消張藝謀在大家眼裡形象的崩壞。眾望所歸的一個導演卻背離了自己的初衷,這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很多事情都是具有雙面性,或許張藝謀在我們眼裡已經成為了不愛惜自己羽毛的典範,但是,這些依舊不能抵消他是一個好導演,他曾經拍出了好多好多優秀的影片。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作品,就是一道分水嶺。以本片為基準線,張藝謀之前的作品大都屬於反思過去,發掘當下,真真正正的走群眾路線。而之後的張藝謀開始迫於市場壓力,進行了新的嘗試。而嘗試過後,他真正的開始了一個導演的商業化進程。

本片名叫《一個都不能少》,這是一部獲獎無數的作品,而且本片堪稱張藝謀藝術創作上的分水嶺。之前的張藝謀對於藝術創作進行了大範圍的嘗試。產出了包括《秋菊打官司》、《活著》、《紅高粱》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作品。而在這之後的張藝謀則是真正開啟了商業片時代。如果說《我的父親母親》是一種邊緣上的嘗試的話,那麽《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則是開啟了一個商業片時代。不過結局卻很令人唏噓。最終大家統一認為,國師跟不上時代了。但是卻忽視了他創作的先鋒性,以及優秀的指導能力。

本片講述的是一個《秋菊打官司》一樣的的故事,水泉鄉的臨時代課老師魏老師是一個未滿十八歲的小姑娘,她怯弱,文化水準也有限。但就是這樣一個小姑娘,卻成為了這個小學獨一無二的民辦教師。

起初同學們對於這位“小老師”很不屑。本身就比他們大不了多少,卻還過來口口聲聲稱自己為老師,因此,一開始大家都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魏老師真正的開始履行一個老師的職責了。她先是堅決拒絕自己的學生被市裡選拔去田徑隊。而後,因為一個失學兒童進城打工。魏老師便開始了自己漫長的尋找生涯。最終在經歷了艱難困苦之後,憑借著自己的執著精神,魏老師終於找到了這個學生。而自己也因此上了電視,水泉村小學得到了大家的資助。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就如同當時的《秋菊打官司》一樣,片中的魏老師也是一個執拗的人物。他的偏執或許帶一點點自尊在裡面。同時,這也是對於自己的教學崗位的認同。本片著眼於國內的教育問題,雖然在國際上獲獎無數,但是真正留給國內的教育環境卻沒有能得到顯著的改善。

我們可以認為魏老師是千千萬萬的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幸運兒,但是片子末尾帶來的僅僅是她一個人的勝利,對於整個基層教育而言,或者僅僅是對於那些普普通通的學生而言,卻沒有太大的改觀。對於片中走失的男孩而言,城裡留給他最深刻的記憶僅僅是要飯。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而故事之外的張藝謀也開始了人生的思考。之前一系列的作品雖然對中國電影走出國門起著推動作用,但是對於整個國內日漸蕭條的電影產業而言,卻沒有多大的用處。廣受各大電影節褒獎的影片距離普羅大眾總是會有一些距離。因為國內商業片領域當時還屬於空白。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電影這個產業不能帶來太多的經濟效益,這是一個死循環。

雖然商業片往往被大家認為是一個好導演走向衰敗的起點,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商業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別的類型電影無可比擬的。正是由於有了商業片帶來經濟效益,電影這個產業才能得以存活。張藝謀或許看到了這個趨勢。所以,本片之後,《英雄》得以橫空出世,張藝謀正式開啟了屬於自己,同時也屬於國產電影的商業片時代。

……

歡迎留言

明天再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