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第854期)

張××,女,26歲。在乘長途汽車回家途中,靠窗倚睡而受風,回家後,突然感到左側面部肌肉拘緊,口眼向左側歪斜。脈浮,舌苔白潤。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桂枝湯(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孫××,男,39歲。患左半身經常自汗出,而右半身反無汗,界限非常分明.無其它咀顯不適,脈緩而略浮,舌苔薄白。

用桂枝湯調和營衛陰陽,使其相將而不相離則愈。

桂枝9克 白芍9克,生薑9克.大棗l2枚炙 甘草6克 三劑。

服藥後啜熱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解說:凡汗出偏於肢體一側,或左或右,浸潤不止者,都是由於營衛氣血有所偏傷,陰陽失於和調所引起。這種「汗出偏沮」,如果不及時的治療,久而久之,衛氣不能固護於外,營氣不能守護於內,就有可能導致半身不遂的「偏枯」證。《素問·生氣通天論》說:。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本病往往由於外感風邪而引起,所以用桂枝湯解肌發汗以祛風邪,調營衛,和氣血以顧正氣,乃是一種正治的方法。不然的話,風邪凝滯營衛,汗出損傷氣血,經脈不通,筋骨失養,那麼,「偏枯證就隨時可能發生。(劉渡舟醫案)

原文複習

《傷寒論》第12條: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傷寒論》第13條: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傷寒論》第42條: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傷寒論》第53條: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和諧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複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傷寒論》第54條:病人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

《傷寒論》第95條: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

《傷寒論》第234條: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傷寒論》第276條: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傷寒論》第387條: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

《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

《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產後風,續之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乾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耳,可與陽旦湯。

各家論述

《註解傷寒論》:《內經》曰:「辛甘發散為陽」,桂枝湯,辛甘之劑也,所以發散風邪。風淫所勝,平以辛,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收之。是以桂枝為主,芍藥、甘草為佐也;風淫於內,以甘緩之,以辛散之。是以生薑、大棗為使者也。

《傷寒附翼》:此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解肌發汗之總方也。用桂枝發汗,即用芍藥止汗,生薑之辛,佐桂以解肌,大棗之甘,佐芍以和裡。桂、芍之相須,薑、棗之相得,陰陽表裡,並行而不悖,是剛柔相濟以為和也。甘草甘平,有安內攘外之功,

用以調和氣血者,即以調和表裡,且以調和諸葯矣。而精義尤在啜稀熱粥以助藥力。蓋谷氣內充,外邪勿復入,熱粥以繼葯之後,則余邪勿復留,復方之妙用又如此。故用之發汗,自不至於亡陰,用之止汗,自不至於貽患。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