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被忽視的可穿戴產品,可能才是治好你失眠的利器

伴隨演算法、晶元的革新和軟體服務的完善,越來越強大的可穿戴設備將幫助更多人解決睡眠問題困擾。

儘管剛剛過去的「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又一次通過「健康睡眠,健康增壽」的主題來提醒公眾重視睡眠,但環顧身邊,睡眠問題依然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聽起來或許讓人驚訝,但世界衛生組織 2018 年的數據表明,全世界睡眠障礙者達 27%,這個數字比全球煙民加起來還要多。在中國,有 3 億人受到失眠影響,這意味著每 4 個人中就有一個睡眠不好,並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然而我們身邊大多數人並不會把睡眠不足看作是一種疾病,直到諸如高血壓、心臟病、肥胖等相關問題出現才開始重視。

睡眠問題如此重要,不只是因為它會引發諸多潛在危害,更重要則在於,對大多數人來說睡眠質量從來都不能用肉眼和心理察覺,一旦出現問題就已積累到一定階段。因此從解決方案上來說,最好的辦法是觀察數據並按照規律調整自身睡眠,也因此,睡眠監測服務逐漸受到關注,技術究竟能幫助我們怎樣改善睡眠成為如今人們關注的焦點。

尋找最佳答案

要做到有針對性的控制和預防睡眠問題,最佳方式莫過於在醫療機構進行專業檢測,這包括從心率、呼吸、腦電波等不同方面進行觀察和治療,如同體檢過程一樣,全方位檢查能帶來最明確的結果。

遺憾的是,並非所有人都有能力經常去專業機構對睡眠問題進行檢查,因此在時間和費用成本限制下,多數時候人們需要的是能提供日常數據監測並帶來睡眠建議的服務。睡眠監測服務由此產生,從目前來看,這類服務嘗試的方案主要有三種:

一,智能 App 監測,各種通過記錄手機使用時間與習慣的 App,進行睡眠引導與監測;

二,非穿戴設備,加入各種感測器的枕頭、床頭呼吸監測器等設備進行睡眠監測;

三,智能可穿戴設備,諸如智能手錶/手環/戒指等設備進行數據監測。

第一種使用成本無疑最低,但在精確度與實用性方面有一定缺陷。醫療方面的研究已經證實,臨睡前操作手機、平板等設備,其螢幕發出的藍光會影響人體褪黑素形成,並對睡眠產生影響,此外僅僅通過對手機狀態的監控來記錄睡眠,其準確性也會大打折扣。

第二種和第三種都屬於硬體支持,但相比智能枕頭、床頭監測器等設備,智能手環/手錶等可穿戴設備明顯更加靈活,對經常出差在外的人來說有可持續性。同時,在後兩種方案中,類似方案一中的軟體服務也會協同配合,相比單純的 App 服務更有價值。

Apple Watch

所以,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興起,給解決睡眠問題帶來了一個值得嘗試的路線,但問題在於:相比更專業的醫療設備,這個每天戴在我們手腕的產品作用有多大?智能手錶/手環這類產品如何幫助我們更好睡眠?

不斷走向精確

可穿戴設備與醫療研究領域的結合從很早就開始進行,包括睡眠問題、心臟問題等不同方向,專業的可穿戴設備早已成為許多醫療研究不可缺少的產品。但由於專業醫療可穿戴設備成本更高,功能也較單一,因此一定程度上給消費級智能可穿戴設備帶來了機會。

本月早些時候,史丹佛大學睡眠科學與醫學中心(Stanford University Center for Sleep Sciences and Medicine)在一份睡眠研究報告中,通過對比測試來自華米科技的 Amazfit Arc 手環和飛利浦公司的 Actiwatch Spectrum 手錶,將 48 小時研究區間內的結果進行對比,發現 Amazfit Arc 和 Actiwatch Spectrum 得到的數據斯皮爾曼相關係數為 0.94,以完全單調相關則為+1 來看,二者數據呈現高度相關。

在這份報告中,假如將專業的活動記錄器 Actiwatch Spectrum 的評分作為界定睡眠與清醒的黃金標準,那麼 Amazfit Arc 的總準確度為 99.0%±0.17%,靈敏度為 99.4%±0.19%,對睡眠測定的特異性為 84.5%±1.9%。這個數據意味著,智能可穿戴設備在健康領域已經接近專業醫療設備,可以在日常生活當中作為重要健康參考。

實際上在 2018 年 6 月,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健康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發布的一份關於可穿戴設備睡眠監測能力的報告中就談到,由於演算法優化和與用戶的密切關聯,智能可穿戴式設備已經具備高靈敏度,伴隨技術進步這類產品將提供更可靠的睡眠測量數據,因此具有顯著的研究和實際應用潛力。

Amazfit Arc 手環

更精確的數據離不開智能可穿戴產品的前期探索。海外的 Fitbit 在 2017 年將心率數據引入睡眠監測演算法,而國內華米科技在 2015 年的小米手環 1 上就開始嘗試睡眠監測,在價格較低、全天候監測以及更方便的使用體驗下,智能手環的確提供了一個可以參考的數據。而隨著運動、心率感測器的升級、演算法的提升以及更多基礎用戶數據收集,如今在睡眠監測上,智能手環才有能力提供更加可靠的數據。

完整的睡眠監測服務

精準的數據是智能分析的基礎,如今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已經有了幫助用戶監測睡眠的前提。因此為了完成對自身的健康評估,圍繞數據的一系列相關服務就有了切實可行的前提,但這也為硬體廠商帶來了新的挑戰。

如同本文開始討論的,在幫助人們完成數據積累的情況下,如何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這件事需要科技企業提供更加綜合的系統化服務。

睡眠數據的分析與服務離不開演算法,也離不開專業醫學研究的突破。這一點,海外的蘋果公司和國內的華米已經進行了不少嘗試。

蘋果公司在 2017 年收購了睡眠監測產品公司 Beddit,並推出了放在床墊之下的監測產品,而圍繞心臟健康方面則主要和史丹佛大學進行研究合作,據彭博社報導將會在 2020 年之前為手錶增加原生睡眠監測功能。

相比之下,作為全球銷量最大的智能可穿戴品牌之一,華米科技 2018 全年智能手錶、手環出貨量 2750 萬台,它在睡眠監測方面的進展同樣迅速。通過收購阿迪達斯旗下 Physical Enterprises Inc(PEI)以及 Zepp 等相關演算法技術,整合在旗下 Amazfit 眾多產品中。核心健康數據的監測只是第一步,華米同時開展與史丹佛大學的相關合作,將睡眠監測數據和醫療服務相互結合,通過軟體提供更具體可行的睡眠健康服務。

Amazfit 智能手錶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的 2019 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中,可穿戴心電儀(An ECG on your wrist)與「人造肉漢堡」、「靈巧機器人」並列,成為備受關注的行業方向。毫無疑問說明了智能可穿戴設備在人類認識自我、量化自我上潛在價值。而可預見的是,伴隨續航時間的進一步延長,演算法的不斷優化以及更專業的服務配合,擁有 7*24 小時的貼身屬性和對心率、脈搏以及運動狀態的持續監測的智能手環,將成為幫助更多人解決睡眠困擾的好助手。

而基礎的睡眠監測和後續服務只是第一步。設想一下,在傳統的醫療體系下,醫院、醫生要怎麼樣才能大規模、不間斷地監測用戶的睡眠、運動、心率等核心健康數據,要怎樣才能洞察這些數據中所蘊含的人類普遍意義上的統計學規律,進而對症下藥。

近期蘋果也公布了它和史丹佛合作的一項規模史無前例的心臟研究,8 個月的研究周期、覆蓋全美 50 個州、40 萬人參與,為其中 0.5% 也就是 2000 人發送了心臟房顫等風險提醒。可穿戴產品的對全人類的價值盡顯。而這也正是技術的性感之處。

本文由極客之選原創

轉載聯繫 [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