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年人用藥需防跌倒

作者:上海市東方醫院藥學部 秦媛

藥師在門診藥房發葯,給患者作用藥交代時常常提醒患者,某些藥物在服用後可能會發生眩暈、瞌睡、嗜睡等癥狀,最好不要開車或從事高空作業等,這些藥物最好的服用時間是晚上睡覺前。藥物誘發的跌倒,常與服藥後注意力下降、暈眩、肌肉無力等不良反應有關。尤其是老年人,有研究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跌倒發生率大於30%,其中因用藥等相關因素髮生跌倒的概率佔10%以上。跌倒可導致軟組織損傷、關節脫位、骨折和顱腦損,給老年患者帶來的身體和心理傷害特別大。

那麼哪些藥物可以引起跌倒?該怎麼預防用藥引起的跌倒呢?

鎮靜催眠葯

很多老年人在看門診時,時常給醫生說自己睡眠不好,開一些助睡眠的藥物,也就是常說的安眠藥。包括苯二氮?類,如艾司唑侖、阿普唑侖等;非苯二氮?類,如佐匹克隆、唑吡坦。由於老年人機體器官和系統功能減退,安眠藥體內代謝減慢,劑量過大易發生嗜睡、肌無力等不良反應,增加跌倒風險。因此,老年人在使用安眠藥時建議優先選擇唑吡坦等非苯二氮?類短效鎮靜催眠藥物,其在體內消除快,減少藥物的蓄積作用;同時減少劑量,從最小劑量開始使用,服藥第二天起床前先坐一會兒再下地,減少跌倒發生。

抗過敏葯

抗過敏葯是一類抗組胺類藥物,其中一個不良反應為中樞抑製,特別是第一代抗組胺藥物如撲爾敏等,服用後易出現鎮靜、嗜睡、視力模糊等不良反應,尤其老年人對藥物的敏感性增加,容易發生跌倒。建議睡前服用,減少跌倒風險。

降壓藥

老年患者在服用降壓藥後容易發生血壓下降或體位性低血壓,出現肌肉無力、暈眩等癥狀,尤其是在開始給葯或者調整劑量時,從而增加跌倒風險。其中常聯合使用的利尿劑,如氫氯噻嗪,老年人在服用利尿劑後易出現血容量不足、血壓下降等現象;長期服用後還易發生低鉀,患者感覺乏力、疲倦等。建議患者服藥後多休息,走路時放慢腳步。如果發生這些癥狀,應及時就醫,必要時可補鉀治療,避免不良反應導致的跌倒風險。


降糖葯

降糖葯分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葯,在使用過量藥物或進食減少時可發生低血糖,從而發生頭暈、共濟失調等不良反應,進而發生跌倒。特別是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如格列美脲等,發生低血糖機率高。老年患者應監測血糖指標,及時調整藥物劑量,避免低血糖的發生。建議糖尿病患者隨身攜帶碳水化合物等食品,一旦發生低血糖立即食用。

老年人由於生理機能的降低和肝腎代謝能力的減弱導致藥物在體內的代謝減慢和藥物的蓄積,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因此,需充分關注老年人用藥的藥物選擇和給藥劑量,減少跌倒的發生。老人服藥後若出現不適,應充分休息、複診時及時告知醫生。

來源:上海葯訊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