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盜汗,如何用艾灸來調理治療

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徵的一種病徵。「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家用盜賊每天在夜裡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即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

中醫認為,盜汗多由陰陽失調、腠理不固所致,也可能是因情緒波動,如恐懼、驚嚇等或體虛等因所致。

盜汗的癥狀表現

癥狀:有的人一入睡,盜汗即出;有的人入睡至半夜,才有盜汗出現,甚至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就會出現盜汗,出汗量大小也不相同,相差很大。

盜汗的原因所在

原因:

①:腎陰虛,一般盜汗的原因是因為腎陰虛,陰虛則陽盛,虛熱內生,陰氣空虛,睡則衛氣乘虛陷入陰中,表無護衛,肌表不密,榮中之火獨旺於外,蒸熱,迫津外泄則汗。醒則氣固於表,玄府密閉而汗止陰。

②:結核病,結核病也是會導致盜汗的,結核病導致的盜汗一般還伴隨有低熱、疲乏無力、食慾減退、面頰潮紅等癥狀,如果盜汗時有以上狀況,須警惕,請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若小兒盜汗,家長需注意,有可能是佝僂病的早期癥狀,建議及時就醫檢查。

盜汗的危害

盜汗根據其臨床表現,分為輕型、中型、重型三種。

輕型盜汗會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而且醒後也不會再出汗,一般有輕微的不適感;

中型盜汗一般會使全身汗濕,若著睡衣,則睡衣可能濕透,醒後擦拭汗液後,再入睡,不會再有出汗現象,一般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就比較嚴重了,入睡後汗液大量湧出,驚醒後汗即止,入睡後汗再出,出汗量大,伴有鹹味,汗臭等,甚至可能將被褥浸濕,甚至會在床上印出汗跡。這類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較為煩躁,汗後口乾舌燥,喜飲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乾燥。

鄭重提示:

輕、中型盜汗對身體損傷不算太大,而重型盜汗對身體損傷很大,時間久了會惡化,甚至向「脫證」發展,嚴重威脅身體的健康,危及生命。如出現重型盜汗癥狀,一定要警惕。

如何用艾灸來調理治療盜汗

艾灸調理治療盜汗艾灸穴位:氣海穴、關元穴、復溜穴、陰郤穴 。

艾灸方法:可選用艾條溫和灸,10-15分鐘,亦可選用艾柱進行隨身灸,需適當延長時間至20-30分鐘。

盜汗患者日常注意事項

飲食:盜汗患者一般為陰虛、血熱、火旺,飲食中忌食用辛辣、上火食物,忌酒,可以多吃一些育陰清熱的食物,如蕃茄、黃瓜、胡蘿蔔、鮮藕、山藥、梨、桃、西瓜等。

居住:盜汗患者多汗,而且常有烘熱感,居住環境宜清涼,床被、褥子、睡衣等,應經常拆洗、晾曬,保持乾燥衛生,多洗澡,減少汗液對皮膚的刺激。

運動:在治療調理的同時,需要進行適量的運動,讓身體強起來,注意勞逸結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