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子長息肉嚴重嗎

文章導讀

我們知道大部分的息肉都是由炎症引起的,而我們對於息肉的態度大相徑庭。有些人非常害怕它會影響消化、甚至以後發生病變轉變成腫瘤或者癌症,畢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而又一部分人則認為,息肉不過是炎症引起的小問題。對於腸道長息肉的態度都不相同,接下來我向大家介紹一下,他到底對於我們的身體嚴不嚴重呢?

一、發病原因

大腸息肉的分類方法很多,根據息肉數目可分為單發和多發,但國內外較廣泛應用的是以Morson的組織學分類法為基礎,即將大腸息肉分成腫瘤性、錯構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此分類法的最大優點在於將大腸息肉統稱為腺瘤,而其他非腫瘤性息肉則統稱為息肉。演變為腺瘤。這種分類能明確區分大腸息肉的病理性質,對治療具有更大的指導意義。

國內報告以腺瘤性息肉最為常見,而國外有人報導增生性息肉最常見,其發病率高達25%~80%;在成年人增生性息肉的發病率起碼比腺瘤高10倍,但有學者在腸鏡檢查中則發現腺瘤的發生率是增生性息肉的3倍。據研究資料提示息肉的發生可能一開始主要見於遠端結腸,這一點可從屍檢材料中左側息肉往往較右側為多而得以驗證。隨年齡增加息肉逐漸由左側向右側發展

癥狀:

多數大腸腺瘤性息肉起病隱匿,無任何臨床癥狀,少數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和黏液,稀便,次數增多,還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適,偶有腹痛、消瘦、貧血等全身癥狀,極少數大便時有腫物自肛門脫出。有家族史的病例往往對息肉的診斷有提示作用。有些典型的腸道外癥狀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腸道外癥狀就診,切不可忽視。由於本病臨床癥狀少,容易忽視或漏診,因此,結腸息肉的診斷首先要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癥狀者,尤其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應注意作進一步檢查,以提高大腸息肉的發現率和確診率。

治療:

1.非手術治療 大腸息肉的處理原則是發現息肉即行摘除,治療方案的選擇依其所在部位,有無蒂,大小及惡性潛在性而定。非手術治療主要是內鏡下高頻電凝息肉切除術,或雷射或微波切除術。術前行腸道清潔準備,在凝血機制無障礙的情況下進行切除,術後進食少許流汁或禁食1~3天,限制活動量,靜脈給予止血(如酚磺乙胺3.0g/d)、抗炎(針對革蘭陽性菌的抗生素)、保護腸黏膜(雙八面體蒙脫石等)治療,密切觀察大便顏色、腸鳴音等,密切注意有無出血、穿孔發生。

2.手術治療 息肉病患者可採取內鏡、外科手術聯合治療法,這樣既可達到治療目的,又可維持大腸正常功能。外科手術指征常為:10個以上多發性、體積較大,且局限於某一腸段的腺瘤;較大息肉堵塞大半腸腔,蒂部顯示不清或廣基腺瘤,基底直徑>2cm。大腸腺瘤切除後複發率高,有多發性腺瘤可能,應根據患者組織學類型制定細緻的臨床隨訪計劃,及早發現病變並給予及時治療。

飲食保健:

1、不大適合喝牛奶。

2、可經常使用食用菌類,雪耳、木耳、冬菇、靈芝等提高免疫力的。

3、飲食上要健脾、化濕、破淤。開胃、消滯數山楂,配合麥芽、雞內金等效果更好。健脾化濕可用淮山、苡米、茯苓。

4、蜂蜜保健價值高,對腸道好。

5、飲食要有規律,一般隻吃7分飽,適當吃雜糧、粗糧。

6、民間用薑茶治痢疾,有雙向免疫作用。

7、 避免油炸、太肥膩、含色素、防腐劑、香精、糖精、淹酸、變質等垃圾食品。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