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沒有一點點防備,說好的結腸息肉就癌變了?!


3年前,官先生曾在當地醫院行腸鏡檢查,提示結腸多發息肉(直徑約0.4-0.6cm),但因個人原因,未遵醫囑行內鏡下治療。3年後,至我院複查腸鏡,發現結腸息肉較3年前明顯增多增大,其中3枚亞蒂息肉已達1.5*1.0cm左右。

經評估後行內鏡下EMR治療、並予金屬夾鉗夾止血處理。術後病理提示:管狀腺瘤伴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基底切緣均未見腫瘤累及。

官先生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有些後怕,醫生說,他的息肉屬於腫瘤性息肉,而且明顯變大,不僅讓內鏡操作變得困難,而且再拖下去很有可能惡變。

??患者腸鏡影像

結腸息肉,是腸道黏膜突向腸腔內的一種局限性隆起的贅生物。可以單個發生,也可以是數個、數十個或更多發生,其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

通常無特殊不適癥狀,在體檢行腸鏡篩查時被發現。

1

發現結腸息肉怎麼辦?

首先,一定要引起重視。醫生根據組織學將結腸息肉分為兩大類:腫瘤性、非腫瘤性。

腫瘤性(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非腫瘤性(錯構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

其中腫瘤性息肉最為常見,是癌前病變的一種,與大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如病理類型出現絨毛狀腺瘤、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鋸齒狀腺瘤,則歸於高危人群,需積極乾預、密切隨訪。

一旦發現息肉,必須儘早治療。內鏡醫師會根據鏡下表現及前期可能有的結腸息肉活檢報告,依據其所在部位、有無蒂、大小及惡性潛在性選擇合適的術式,完成內鏡下息肉治療術。

常用的術式有:(熱)活檢鉗直接咬除、圈套器高頻電切除、氬離子凝固術灼除、尼龍繩套扎、EMR(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SD(內鏡下黏膜剝離術)等。

某些範圍廣、體積大、在內鏡下切除有困難的,仍需外科手術或腹腔鏡治療。對於一些特殊病例,如家族性結腸息肉病等,需根據息肉的大小、數量、形態、病理採取分次內鏡下切除。

切除息肉之後,也要定期複查。臨床上通常根據病理結果、切除完整性、腸道準備、息肉家族史、健康狀況及既往病史來決定複查時間。

??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及內鏡指南

2

哪類人群更易被結腸息肉「盯上」?

息肉的發生與低纖維飲食、長期吸煙、感染、年齡、遺傳等相關。

結腸息肉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大而增高。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及內鏡診治指南建議以50歲作為結直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

某些多發性息肉如家族性結腸息肉病(FPC)發生與遺傳有關。

另外,多數結腸息肉患者沒有臨床癥狀,40% ~50%的結直腸癌患者也是沒有報警癥狀的。

只有很少一部分會出現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數增多、便秘、腸套疊甚至腸梗阻等異常。

因此,年齡超過50歲且有上述危險因素的患者無論有無不適,都應定期體檢篩查,早發現早診治。

另外, 結腸息肉容易複發,一定要遵醫囑定期複查。

研究已經證明,西化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引起大腸癌發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總之,大家應對照以上高危因素,體檢時進行篩查,以便對結腸息肉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定期複查」

另外,保持飲食清淡,多吃些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肉類海鮮、煎炸熏烤以及過於辛辣的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還要戒煙限酒等,有助於預防大腸息肉的產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