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針刀治療偏頭痛有絕招!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血管性疾患,患病率較高,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很大,女性尤其多見。2001年世界衛生報告將常見疾病按健康壽命損失年進行排列,偏頭痛位列前20位。

偏頭痛臨床表現為發作性的一側或雙側顳部搏動性疼痛,常伴有噁心、嘔吐、畏光、畏聲、出汗、全身不適、頭皮觸痛等癥狀。故而有效治療偏頭痛,改善患者生活品質,降低功能殘疾改善生活品質意義重大。

臨床上的偏頭痛可分為急性發作期和緩解期。急性發作期經過系統藥物和局部治療後頭痛癥狀消除,而殘留頭沉禁錮感、壓迫感及昏沉不適的表現。往往殘留全頭部或以後枕部為主的不適感,其原因可能是由於枕項部軟組織勞損、變性,引起環枕筋膜攣縮,導致組織擠壓或牽拉枕部的枕大神經和枕小神經。該癥狀難以消除的原因即在於難以將卡壓、牽拉神經的變性軟組織徹底鬆開。針刀治療,正是針對這種病理變化而實施的一種治療方法,故臨床療效非常明顯。

針刀治療一方面可以利用針的作用,疏通氣血、活血化瘀,「通則不痛」;另一方面,可利用刀的切割松解作用,松解粘連,祛除卡壓,改善循環,消除無菌性炎症,「以松至通,通則不痛」。

針刀醫學認為,偏頭痛多與頸椎病相關聯,與整部聖經卡壓尤其是枕大神經卡壓有密切關係。枕大神經由第二頸神經後支發出,較粗大,自乳突與寰樞關節突連線的中點處經頭下斜肌由深層組織淺出,穿過半棘肌與斜方肌止點及項深筋膜,分布於頭枕部。許多患者由於夏季貪涼,頸背部直接受冷氣機、電扇等冷風刺激,出現沿枕大神經走向分布的疼痛。通過針刀松解環枕筋膜以及覆蓋在枕大神經上的頸部淺深筋膜、頭夾肌等,可以有效達到解除神經卡壓,「松則不痛」的目的。

枕大神經及枕動脈、耳顳神經及顳淺動脈的局部解剖

病因病理

低頭工作,頸肌痙攣,深筋膜肥厚,炎症滲出,粘連,可壓迫枕大神經、枕動脈、耳顳神經、耳顳動脈,從而引起以上神經及血管支配區域的感覺及營養障礙,因此產生後枕部及一側頭痛。

臨床表現及診斷

偏頭痛是一類發作性且常為單側的伴血管搏動性頭痛,可分為普通型偏頭痛和典型偏頭痛。疼痛多始於一側眶上,太陽穴,眶後部或額顳區,逐漸加重可擴展至半側頭部,甚至整個頭部及頸部,頭痛為搏動性,呈跳痛或鑽鑿樣。疼痛程度逐漸加重發展成持續性劇痛。一般可出現先兆期和頭痛期,但是大多數患者可不經歷先兆期直接出現偏頭痛。

1、先兆期:視覺癥狀最常見,如畏光,眼前閃光,火花,或複雜視幻覺,繼而出現視野缺損,暗點,偏盲或短暫失明,少數病人可出現偏身麻木,輕度偏癱或言語障礙,先兆大多持續5~20分鐘

2、頭痛期:常在先兆開始消退時出現。

(1)後枕部頭痛伴血管博動性頭痛。後枕部陣發性或持續性疼痛,也可在持續痛基礎上陣發性加劇。在枕外隆凸與乳突連線的內1/3處(即枕大神經穿出皮下處)及第2頸椎棘突與乳突連線中點有深壓痛。在其上的上項線處有淺壓痛。各壓痛點可向枕頸放射,有時在枕大神經分布區尚有感覺過敏或感覺減退。

(2)一側頭痛伴血管博動性頭痛。發作開始時僅為輕到中度的鈍痛或不適感,幾分鐘到幾小時後達到嚴重的搏動性痛或跳痛,約2/3為一側性頭痛,也可為雙側頭痛,有時疼痛放射至上頸部及肩部。

頭痛可持續4~72小時,睡眠後常見緩解,體力活動使頭痛加劇。除外顱內外各種器質性疾病後方可作出診斷(顱腦CT或MRI檢查,具有重要的鑒別診斷意義)。

針刀治療

1、治療原則

運用針刀整體松解後枕部及患側頭部軟組織與枕大神經、枕動脈、耳顳神經、耳顳動脈之間的粘連、瘢痕及攣縮(點);輔以手法,松解頭部各軟組織(線)之間的粘連、瘢痕及攣縮;同時佐以康復理療、藥物治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通過人體的自我代償和自我修復恢復,使疼痛痊癒。

2、針刀操作

(1)後枕部頭痛伴血管博動性頭痛的治療

體位 俯臥位。

體表定位 枕大神經穿出皮下處(枕外隆凸與左側乳突連線的內1/3)。

消毒 在施術部位,用活力碘消毒2遍,然後鋪無菌洞巾,使治療點正對洞巾中間。

麻醉 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每個治療點注葯1ml。

刀具 Ⅰ型4號直形針刀。

操作方法(圖45)

第1支針刀松解左側枕大神經穿出皮下處的卡壓 在枕大神經穿出皮下處定位。刀口線與人體縱軸一致,針刀體向腳側傾斜45°,與枕骨垂直,押手拇指貼在上項線進針刀點上,從押手拇指的背側進針刀,針刀到達上項線骨面後,縱疏橫剝3刀,調轉刀口線90°,針刀體向頭側傾斜45°,鏟剝3刀,範圍12.5px。

第2支針刀松解右側枕大神經穿出皮下處的卡壓針刀松解方法參照第1支針刀松解操作。

術畢,拔出針刀,局部壓迫止血3分鐘後,OK蹦覆蓋針眼。

(2)一側頭痛伴血管博動性頭痛的治療

體位 坐位。

體表定位 患側顳下頷關節與耳屏前耳顳神經卡壓處。

消毒 在施術部位,用活力碘消毒2遍,然後鋪無菌洞巾,使治療點正對洞巾中間。

麻醉 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每個治療點注葯1ml。

刀具 Ⅰ型4號直形針刀。

操作方法(圖46)

第1支針刀松解患側耳顳神經穿出皮下處的卡壓 在患側顳下頷關節與耳屏前耳顳神經卡壓處定點。刀口線與顳淺動脈及耳顳神經走行方向平行,針刀體與皮膚垂直,嚴格按四步進針刀規程進針刀,針刀經皮膚,皮下組織,直達骨面,縱疏橫剝3刀。

術畢,拔出針刀,局部壓迫止血3分鐘後,OK蹦覆蓋針眼。

患者俯臥位,一助手牽拉雙側肩部,術者正對患者頭項,右肘關節屈曲並托住患者下頜,左手前臂尺側壓在患者枕骨上,隨頸部的活動施按揉法。用力不能過大,以免造成新的損傷。最後,提拿兩側肩部,並從患者肩至前臂反覆揉搓3次。

按:偏頭痛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引起偏頭痛的病因甚多,西醫對偏頭痛的確切病因及發病機制仍無定論。目前西醫學尚沒有較好的治療方法,多採用非特異性藥物治療,包括簡單的止痛藥,非甾體類消失葯及麻醉藥,對於嚴重的偏頭痛患者給予抗抑鬱葯藥物治療,效果一般,而且極宜產生耐藥性。

在針刀醫學閉合松解術理論的指導下,運用針刀對卡壓神經血管的軟組織進行準確松解,解除其對神經和伴隨血管的壓迫,其治療效果立竿見影,副作用少,避免了化學藥物對人體的傷害。

在做針刀松解後枕部軟組織與枕大神經卡壓時,針刀體應向腳側傾斜,與縱軸呈45°角,與枕骨面垂直,不能與縱軸垂直,否則有損傷椎管的危險(圖47)。

圖47 針刀治療枕大神經卡壓時刀體方向

另外,在松解耳顳神經卡壓時,應注意耳顳神經與顳淺動脈的體表投影,顳淺動脈與耳顳神經伴行,二者距離為0.2-12.5px(見圖46)。在定位時首先於耳屏前摸出顳淺動脈的搏動,並用記號筆標出,然後在顳下頷關節與耳屏前定點,刀口線與顳淺動脈走形方向一致,嚴格按四步進針刀規程進針刀達骨面進行縱疏橫剝。如果在進針刀過程中,患者有向顳部放射麻木的感覺,說明碰到了耳顳神經,此時應該調整進針刀的方向,以免造成耳顳神經的損傷。

文章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附:針刀培訓計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