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羅大倫:「肝氣不舒」的外治調理法!絕了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羅大倫關於「肝氣不舒」這一病症調理經驗,以供大家參考!

在生活中,我們不可能事事如意,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煩惱。有煩惱不怕,重要的是自己的調節能力,如果能夠及時調節,自己想得開,不過於糾結,那就還好,而且生活中的適當壓力,還能夠促使我們前進。但凡事都有個度,過多的煩惱或者壓力,會給我們帶來較大的負擔,如果調整不及時,心裡長時間處於抑鬱狀態,身體就會出現問題,不僅會情志抑鬱,還會伴有愛嘆氣、脅痛等表現。這時就要小心了,身體是在提示你,身體的氣機已經運行不暢啦,有鬱滯了!此時就要趕快調整了。關於肝氣不舒的外治法調理,之前我們介紹過拔罐的方法,今天再給大家介紹一下艾灸調理的辦法。

肝氣不舒並不指具體的某一個病,而是指身體的一種狀態,就是俗話說的亞健康,如果這個時候還不重視,再讓其發展,就會有器質性的疾病了。肝氣不舒還是比較輕的情況,這個時候採取乾預措施,是容易改善的。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身體的一些改變,這往往是體內一些改變的外在體現,發現及時,對應調理,不要等到發展嚴重了才重視。

人體中肝的生理功能之一就是肝主疏泄,其中有條暢情志的作用,肝氣條達,氣機運行通暢,則心境平和,心情開朗。如果肝氣不舒、鬱結,疏泄不及或太過,相應的我們的情緒就會表現為抑鬱、悶悶不樂,或者性情急躁,易怒等。反過來情志也會影響肝氣的運行。因此,情緒的異常往往與肝氣運行不暢有關,要及時地疏肝。肝氣不舒的表現,主要為心煩失眠、善太息、兩肋脹痛等癥狀。「善太息」是指經常嘆氣,一般這時可以吃點疏肝解鬱的逍遙丸,能夠緩解肝鬱的狀況。

肝氣不舒是相對穩定的,但又是動態可調的。下面就是今天的正題了:我們要艾灸哪些穴位調理肝氣不舒呢?

肝俞(雙側)

在脊柱區,第9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心俞(雙側)

在脊柱區,第5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對於臟腑的疾患,可以選用對應的背俞穴,心俞、肝俞可以調理相應臟腑的氣機運行,而且背俞穴也有很好的補益作用,日常保健也可以選用。

足三裡(雙側)

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脊外1橫指處,犢鼻與解溪連線上。足三裡是人體上的常用穴之一,有很好的調氣作用,脾胃病,下肢疾患,體虛等都可以選用足三裡來治療。

太沖穴(雙側)

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應手,即是太沖穴。可疏肝解鬱,平時也可按揉。

操作方法:

取合適的體位,找準穴位,點燃艾條後施灸。以局部皮膚溫熱為宜,注意不要燙傷。每穴灸10分鐘,每天1次,連續灸5天為1個療程。

心藏神、肝藏魂,選此二穴,可調節神志;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又為「四關穴」之一,可疏肝解鬱,兼有調血的作用。艾灸心俞、肝俞及太沖穴能達到靜心安神、平肝疏氣的作用,使五臟氣機調和,臟腑功能漸趨於正常。足三裡是足陽胃經之合穴,為重要保健穴位,《玉龍歌》提出「心悸虛煩刺三裡」。太沖、足三裡、百會三穴同用,具有安神定志、解鬱除煩的功效。在採用上面方法的同時,還要注意飲食、起居、情志、運動等方面的改善。

醫 案

前些天,跟一個老同學在下班後碰面,聊到他的最近狀態。說到這個話題,他長嘆一口氣就開始跟我訴苦了,他最近可是啥啥都不順,自己都要煩死了。看到他這樣,感覺他整個人都很壓抑,摸他的脈,肝脈是很明顯弦脈,這時就是單純的開導還不夠,得用點其他的手段了。

我問他下班回家都乾什麼,他說回家吃了飯啥也不想乾,就想靜靜躺著。我就說,那反正你回家也沒啥事,最近做做艾灸吧,然後就去他家裡教他。在背部的心俞、肝俞以及下肢的足三裡和腳上的太沖艾灸,背部用艾灸盒,剩下的穴位就用手拿著艾條艾灸。前幾次還看不出什麼明顯效果,做到第四天的時候,他說覺得最近整體狀態好了很多,也不知道怎麼了,自己確實不像之前那樣總是感到壓抑了,看來艾灸對他是有效的,我就讓他灸滿5天,然後休息幾天,再灸5天。期間也告訴他要注意自己的飲食起居。前兩天他告訴我,自己從前陣子的抑鬱狀態中走出來了,不再像之前那樣壓抑難受了。看著他好起來,我也替他高興,不過還是希望他能真正地調整心情,這樣才不會再次陷入鬱悶的狀態之中。

最後還有幾個小的建議告訴大家,在肝氣不舒時,可以每日適當外出運動,少食辛辣、刺激性食品。願大家每天都能有一個好心情,凡事不要過度執著,自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煩惱了。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劉醫生,個人微信:macskf 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