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出汗之後狂補水,結果心臟衰竭了,醫生提醒:喝水不是越多越好

大家都知道喝水對身體有好處,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喝水的問題。很多人都問我,提倡一天飲用2000ml水才能滿足機體需要,能夠幫身體排毒,是不是一定要喝夠才行?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體內水的來源。

人體70%以上是由水分構成。體內水的主要來源有三個:

第一,飲用水。這個沒有什麼疑問,我們喝下去的液體都屬於飲用水。

第二,食物中含的水。我們食用的瓜果蔬菜、糧食、肉類、蛋類中都含有水分;

第三,內生水。身體在消化吸收攝入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物質時,會將這些物質逐步分解產生二氧化碳、水、能量等,這其中的水就是內生水。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容易理解,每個人需要喝多少水沒有固定答案,同等外界環境下,有的人主食吃得多,內生水多,自然就喝水少一些。對於健康的人來說,只要保證每日排尿次數不小於6次,每次不少於300ml,也就是一天總尿量不少於1800ml就不算缺水。

但是,喝水過少確實有害處,尤其是在夏季,當大量出汗以後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尿液就會濃縮,如果有泌尿系的粘膜抵抗力弱就容易誘發尿路感染。尤其是女性的尿路天生較男性短,更容易發生泌尿系感染。

我們要知道,即使是一個簡單的泌尿系感染,如果控制不好,反覆的感染,最終上行至腎臟也容易導致腎功能衰竭。

那麼是不是多喝水就好呢?也不是。媒體新聞中經常看到有關喝水過多導致水中毒的報導。

人體內的體液主要是由水分和電解質構成的。電解質就是水和溶解在其中的鹽類物質。體液中的電解質水準必須維持正常才能保證新城代謝、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很多人在炎熱的環境中,尤其是高溫作業的人在大量出汗後不但丟失了水分還丟失了大量鹽分。這時大量的補充水分,使血液中的電解質濃度稀釋,而細胞內的電解質濃度通常不變,在滲透壓的作用下,細胞外的水分大量進入細胞內,造成細胞水腫、壞死。如果是腦細胞水腫,就會發生暈厥、精神異常等神經系統問題;如果心肌細胞水腫,影響心臟泵血,會造成心功能不全甚至心功能衰竭。這些就是我們常說的「水中毒」。

因此,大量出汗、腹瀉、嘔吐等容易導致體內水分丟失的情況下,不但要注意補充水分,還要及時補充電解質。可以選擇電解質飲料、水果、淡鹽水等。

這裡還要提醒一下:對於有慢性腎病、肝硬化、心衰的三類患者,要減少飲用水的攝入量,一般依據患者自身前一天的尿量,排出多少水分,第二天就補充多少水分。過多的飲水會增加腎臟、心臟、肝臟的負擔,加重病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