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年《少林寺》電影票房到底有沒有1個億?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梁鵬飛】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網上一直流傳一個說法,說是《少林寺》當年在一張票1毛錢的情況下,拿下了過億票房。

這種說法不知從何而起,但現在網絡上相關討論非常多,被重複千萬次,似乎漸成了“真實”。

那麽,《少林寺》票房到底有沒有1個億?

今天咱們好好說說這個事兒,也借此給大家介紹一下1980年代中國電影票房統計的相關歷史。

1.紛紛擾擾的《少林寺》1億票房傳言

首先,咱們還是要承認,《少林寺》在80年代的上映是一個影響力很大的文化事件。

要說起來,80年代上映的電影有不少經典,多個影片當時都取得了轟動效應。比如《神秘的大佛》、《保密局的槍聲》等,按照相關統計,觀影人次都比《少林寺》要高。

但要說到知名度和對後世的影響力,這些電影都不如《少林寺》。時隔近40年,提及80年代電影,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依然是《少林寺》。

《少林寺》在很多觀眾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估計這是後來這部電影票房破億的說法流傳很廣的原因之一,甚至一些媒體也在報導中提及此事。

嚴謹一點的媒體在報導中不會提及票房收入,因為80年代中國電影根本就沒有對外公布每一部電影的具體票房收入情況,甚至連每一部電影的觀影人次也很少公布。

有媒體在2014年的一篇報導中稱《少林寺》的觀影人次是5億

那麽,該怎麽看《少林寺》票房過億的說法?

2.《少林寺》

我在查閱80年代中影公司相關資料的過程中,越深入,越覺得這事沒那麽簡單。

首先,80年代的中國電影,當年全國電影發行放映都是由中影公司負責。而中影公司並沒有對外公布相關數據,中國電影的票房一直到1994年引進好萊塢分账大片之後才算有比較權威的數據。因此,對於所有直接聲稱80年代電影票房的數據,都要謹慎對待。

雖然中影公司沒有對外公布相關數據,但還是可以從當年相關的電影期刊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幸運的是,這些資料網上可以找到一些。

有一個最直接的證據來自於原中影公司總經理胡健在《中國電影年鑒》上寫的一篇文章。

這裡面有句話,說“《媽媽再愛我一次》發行收入為4700餘萬元,是建國以來發行收入最高的一部影片。”

胡健何許人也?根據相關資料,他是中影公司負責人,長期在中影公司工作,1984年至1993年間擔任中影公司老總。

所以,胡健說的話不大可能有問題。他說《媽媽再愛我一次》是建國以後發行收入最高電影,那《少林寺》的發行收入肯定不超過4700萬元。

這裡要給大家解釋一下發行收入是怎麽回事。

為什麽80年代中國電影不統計票房?就是因為票房在當時不重要,發行收入才是關鍵。這個不展開多說了。

那麽,發行放映收入和票房之間是什麽關係呢?這個也可以從當時一些資料看出一些端倪。

還是上面這篇採訪胡健的資料:

這裡提到1985年全年放映總收入14億,發行總收入是7億,所以發行收入基本佔到票房的50%。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票房收入包括兩方面:城鎮電影院票房收入和農村巡回放映隊票房收入。

從另外一個資料也可以看出這兩方面的關係。

胡健在1990年一篇《爭取電影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中提到:“電影發行放映收入大頭在城鎮,1990年城鎮票房收入是15億,發行收入是8億。”

那麽1990年總的放映收入是多少?

這篇文章也提到:“1990年總的放映收入是22.2億,發行收入是10.5億。”

對比上文資料可看出:1990年總票房22.2億,城鎮票房15億,那麽農村放映收入是7億;全年發行收入10.5億,城鎮發行收入是8億,那麽農村發行收入只有2.5億。

也就是說,農村放映收入佔總發行收入比例偏低。城鎮電影院發行收入佔總票房50%,農村發行收入隻佔票房約35%。

介紹這麽多是想說明,80年代統計一部電影的票房真的是件很複雜的事情,就是中影公司自己,恐怕也搞不清一部電影到底有多少票房。

因為城鎮電影院票房搞得清楚,而農村巡回放映根本就不賣票。農村放映電影大多是包場,一般是大隊有啥活動或村裡誰誰誰有啥喜慶事兒,給老少爺們包場看個電影。至於多少錢,商量著給。

所以,要想搞清楚80年代一部電影到底有多少票房,首先要搞清楚它在農村放映隊那裡有多少票房,而這基本上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

不過,《少林寺》和《媽媽再愛我一次》有點特殊,它們都是進口片——你沒看錯,當年香港內地合拍電影以及台灣電影都是作為進口片引進發行。

進口片當年原則上隻發行35毫米膠片。不過原則是原則,《少林寺》這麽火爆的電影,你要說農村放映隊沒有放映,那肯定不現實。至於這部電影在農村地區放映的票房,應該是不納入統計口徑。

胡健說《媽媽再愛我一次》發行收入基本上就是城鎮電影院發行收入4700萬,按照城鎮發行收入佔票房50%比例來算,這部電影城鎮總票房約9400萬,不到1億。那麽之前《少林寺》的發行收入也基本不包括農村票房。這一點在胡健這篇文章中也有佐證:

從這資料可以看出:《少林寺》隻提到城鎮發行的35毫米拷貝9個月觀影人次達到2.7億,而其它幾部電影都強調是3種規格拷貝的觀影人次。

關於《少林寺》的總觀影人次找不到其它相關資料了,但可以確定2.7億並不是《少林寺》城鎮觀影總人次,因為從上文也可以看出,包括《神秘的大佛》在內的現象級電影放映時間長達1年半以上,顯然《少林寺》放映周期也不只9個月。

那麽最終《少林寺》5億人次僅僅是城鎮觀影人次?還是也包括農村市場?這就不好說了。合理推測應該是兩者之和,城鎮市場觀影人次在3億以上,農村放映人次因為不納入統計數據,所以大概是估算。

現在我們可以算算票房了。

1982年一張電影票平均票價不是1毛錢,而是5分錢。這個有權威數據。下表中統計的歷年票房和上文提到的資料也吻合。

圖表來源:電影情報處

當然,各地票價不一樣,而且《少林寺》這種進口片票價會更高一點。但無論怎麽算,5億人次就算全是城鎮觀影人次,算它1毛錢一張票,《少林寺》票房也就5000萬,發行收入不到3000萬,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據。

這裡還是要強調一遍,《少林寺》的農村放映數據沒有準確資料。由於這部電影的娛樂性十足,我謹慎推測,它在農村地區的觀影人次恐怕會高於城鎮觀影人次。如果5億只是城鎮觀影人次的話,把農村觀影數據都算上,《少林寺》觀影人次超過10億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是,還是那句話,沒有準確證據。

3.地方市志的一些佐證

下面咱們再從各地地方志的資料,進行一些側面佐證。

在網上可以找到一些省市關於《少林寺》發行放映的資料。

先看廣東省的資料。

根據這一資料,《少林寺》在廣東省放映半年多,發行收入217萬,票房應該在400萬以上。注意,這裡的數據依然隻包括城鎮35毫米拷貝。

然後是北京市,發行收入89萬,票房應不到200萬。

廣東省和北京市的電影票房在全國具有代表性。就是在今天,也依然如此。

1982年,廣東省GDP(340億)排名全國第三,佔全國GDP(5300億)的6%。當然廣東省的票房與全國票房佔比一直高於GDP全國佔比,所以在廣東省,《少林寺》斬獲400萬票房,那麽全國票房大致在5000萬-8000萬的水準。

再看吉林省長春市和四川省成都市的相關數據。

長春市所在的吉林省在80年代初期還是全國富裕省份,《少林寺》在長春的發行收入27萬,票房應該是60萬。

所以從《少林寺》在這些不同省市的票房數據,也可以側面佐證,這部電影當年票房不可能破億。

當然,還是強調一下:這些數據隻包含城鎮電影院數據。

好了,可以下結論了。講3點:

第一,首先要承認《少林寺》的票房沒有一個權威數據;

第二,根據種種推算,《少林寺》當年全國放映至少一年半以上,城鎮觀影人次3億以上,票房大致在5000萬以上。

第三,《少林寺》的農村放映數據沒有確切數據。如果把所有農村放映票房都算上,不排除它的票房有超過1億的可能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