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科普丨頸部疼痛?莫把「亞甲炎」,當成頸椎病!

亞甲炎是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簡稱,典型表現為甲狀腺腫大、疼痛,並伴有發熱、甲狀腺功能異常等,腫大問題可以從甲狀腺一側開始發展到另一側,患者觸壓會感到疼痛,不光是頸前脖子痛,下頜、耳後、咽部、同側頭部都有放射痛;發燒通常發生在下午和晚上,早上則熱退。發病初期還會出現甲亢的癥狀,心慌、心率快、多汗、消瘦等,病變後期如發生甲減,出現肢體腫脹、發胖、怕冷等。

亞甲炎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有些患者早期癥狀不典型,常容易和其他疾病相混淆和誤診。如頸部疼痛、咽痛、肌肉疼痛、發熱,以為是咽炎、感冒;有的牙疼、下頜痛,以為是牙病而拔牙;還有的頸前、頸後都疼痛,卻被以為是頸椎病。在生活中出現什麼情況要考慮亞甲炎呢?

總結起來有三點

1、頸前疼痛,不敢觸碰,如果伴有同側頭面部疼痛則可能性更大;

2、頸前突然出現腫大,有包塊;

3、發燒,特別是午後發熱。

多由病毒引起

一般認為,亞甲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其次是腺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等。這些病毒在夏季通常會有一個流行活躍高峰,炎熱潮濕的環境,人普遍會感覺不舒服和難受,而病毒卻如魚得水,病毒通過呼吸道和胃腸道感染途徑再侵入到甲狀腺,從而引發亞甲炎。因此,夏天來就診的亞甲炎患者較以往會明顯增多,流感過後也是亞甲炎的高發期。

從中醫角度講,亞甲炎發病多屬於風溫、風火,夏季患病則多挾暑濕,患者常見食慾下降、舌苔厚膩、發熱較重。中醫認為,亞甲炎患者午後發熱也是濕熱蘊蒸的表現,既有熱又有濕。

遠離亞甲炎要防感冒

避免亞甲炎,預防感冒是第一關。流感是致病和複發的導火索,亞甲炎通常在感冒後兩周左右發病,流感時期如有感冒咽炎,可服用些清熱抗病毒的中藥,如金銀花、薄荷、菊花泡水代茶飲,涼拌荊芥葉、板藍根、馬齒莧等當菜吃,這些葯食同源的中藥,對亞甲炎也有治療作用;第二是要保護好胃腸道,少食辛辣食物;第三是放鬆心情,規律作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