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DNA之父被掃地出門,“科學正確”並非道德苛責 | 新京報專欄

由於科學根據不足,沃森的言論非但有失偏頗,還是有害的。這樣的言論可能會造成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死灰複燃。

資料圖。圖為詹姆士·杜威·沃森。圖/視覺中國

文 |張田勘

“DNA之父” 被掃地出門,這兩天備受熱議。

1月11日,美國科研機構冷泉港實驗室發表聲明,明確反對詹姆士·杜威·沃森近期發表的關於種族與基因的言論,並宣布沃森的言論不代表冷泉港實驗室、實驗室董事會、教員、學生的觀點。該機構還決定剝奪沃森的所有榮譽頭銜,包括名譽主任、名譽奧利弗·格蕾絲(Oliver R Grace)教授和名譽理事。

DNA之父因種族歧視言論被撤職

沃森因為與人共同發現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獲得1962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他也被譽為“DNA之父”。

為何美國的一個實驗室要將一位有世界聲譽,並在該實驗室任職20余年的著名科學家掃地出門呢?

原因在於沃森發表的言論涉嫌種族歧視,而且“執迷不悟”。在1月2日播出的PBS紀錄片中,當被問及自己對種族和智力之間關係的看法是否發生了變化時,沃森說:“沒有。”“我希望它們有所改變,我希望有新的知識表明,培育比先天重要得多。但我沒有看到任何知識。在智商測試中,黑人和白人的平均智商是不同的。我想說的區別是,它是遺傳的。”

這是沃森第二次提出相同的看法。2007年沃森訪問英國宣傳他的新書,並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其“天生對非洲的前景感到悲觀”、“我們所有的社會政策都基於這樣一個事實——他們的智力水準與我們是一樣的,然而所有的測試都表明並非如此”。

這些言論在當時就激起社會各界的討論和譴責,為此沃森也出面道歉。但時至今日,沃森仍然堅持白人與黑人的智力水準是不相同的觀點。為此,冷泉港實驗室認為他的言論,一是沒有科學根據,二是不計後果,應當受到譴責,並根據這兩點將其掃地出門。

資料圖。圖為詹姆士·杜威·沃森。圖/視覺中國

沃森言論不只錯誤,而且有害

科學史上有個基本的原則是,在遵守人類社會的共同法律和倫理之下,科學研究應當無禁區。同樣,科學討論和個人觀點也應當無禁區。沃森只是根據其研究結果一再表達自己的觀點,就被其所在的科研機構掃地出門,是否有些嚴厲?

更何況,根據美國政府(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對學術不端的定義,沃森的言論甚至連學術不端都談不上,因為學術不端的定義排除了“誠實的錯誤或坦誠的不同觀點”。

但無論是冷泉港實驗室,還是負責管理美國所有生物醫學實驗室的國立衛生研究院,堅持的另一個原則是“科學正確”。

這個“科學正確”是相對的,也是有時間維度的,即一項研究結果應當獲得大多數研究的證實。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科林斯對此的解釋具有代表性:大多數研究智力的專家認為,智商測試出現的任何黑人白人的差異,主要是由環境差異,而不是基因差異造成。

由於科學根據不足,沃森的言論不只有失偏頗,還是有害的。因為這樣的言論可能會造成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死灰複燃和蔓延,也為種族歧視乃至壓迫殘害張目。如二次大戰中發生的以種族優劣為依據的大屠殺。也就是說,從“科學不正確”過渡到“政治不正確”可能只是一步之遙。

沃森觀點得不到科學研究結果支持

稍加深入地探討會明白,為何沃森的觀點得不到現有的大量科學研究結果的支持。

智商是指個人智力測驗成績和同年齡者被試成績相比的指數,被視為衡量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早期的智力測驗版本是法國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和精神科臨床醫生西奧多·西蒙於1905年制定的。但這個版本的標準並沒有與“聰明”或“天才”聯繫在一起。1916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劉易斯·特曼對此進行了修訂,建立了“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才建立起了智商的高低與聰明的聯繫。

資料圖。圖為詹姆士·杜威·沃森。圖/視覺中國

但是,對於智商的測定首先是,它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定義和測量。即便對雙胞胎的研究結果表明,遺傳因素導致了個體間大約50%的智力差異,但也有一系列問題難以獲得科學的支持和解答。

最大的爭議是,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測量的是一個人對基本認知技能的掌握和發展,包括記憶和推理能力,以及基本的學習技能,如3R,即閱讀(reading)、寫作(writing)和算術(rithmetic)。幾乎每個人在成年之前都應具備這些基本技能,但是,讓一個人比另一個人的測試成績更高,主要在於掌握這些技能的速度。所以,智商並不足以說明或衡量一個人真正的智力。

此外,智商與成就的相關性、智商與創造性才能和成果等,都沒有明確的相關關係。而且,即便從基因上找原因,如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也無法確定決定智力的是哪幾個或哪些基因,事實上與智力相關的基因成千上萬。

即便智力與基因有關,但更多的現象表明,大多數人職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其實與智商的相關性連1/3都佔不到,而是與人的堅毅、勤勉、激情和社會適應性有關。卡耐基稱,“一個人的財富約有15%來自於知識和技術,85%取決於人類工程(human engineering)——發表自己意見的能力和激發他人熱忱的能力。”也因此有人把這種人類工程概括為情商。

將沃森掃地出門是避免造成社會混亂

就該事件看,冷泉港實驗室對沃森的處罰也算是循序漸進。

沃森於1968-2007年擔任冷泉港實驗室主任,直到2007年發表涉嫌種族歧視的言論後,被冷泉港實驗室剝奪了主任職務,保留了榮譽主任職務。現在,沃森再一次堅持自己的觀點後,該實驗室才把沃森徹底掃地出門。

儘管這一做法有清理門戶和摘清自己的考慮,但該做法展現了當今科學研究中對底線應有的堅守----即便一項科學研究結果哪怕是中立的,只要有可能造成社會混亂,並成為誘發災亂的理論依據之時,最好的辦法是及時止損。

對學術機構而言,與這種得不到大多數研究驗證或不可重複的研究結果和人物劃清界限,避免從“科學不正確”蔓延和擴大到“社會和政治不正確”,顯然也非無謂之舉。

張田勘(科普學者)

編輯:李冰冰 校對: 劉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